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杭州市病毒性肝炎分布特征及其防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987年杭州市城区、水网区、半山区和山区确诊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248例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甲肝占69.71%,乙肝占7.13%,非甲非乙肝占21.96%,甲、乙肝混合感染占1.20%。城、乡均以甲肝占首位,非甲非乙肝次之。甲肝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家庭使用马桶、坐坑;②接触肝炎病人;③喝生水。非甲非乙肝以肠道外传播型为主,看牙病(拔牙)是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血清学分型与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西安市住院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293份,用ELISA进行分型检测,并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甲肝占65.19%,乙肝占10.92%,丙肝占4.78%,丁肝占3.75%,戊肝占4.44%,诊断不明者占10.92%。结果表明,在西安市住院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肝为主要类型;与以往结果比较,甲肝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后移;除乙肝外,各型肝炎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尤以丁肝和戊肝为著;甲肝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珠区1~59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常住居民,对基本情况、甲肝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甲肝、乙肝、丙肝及戊肝血清学指标。结果共调查597人,全区1~59岁人群抗-HAV标化流行率77.3%,HBV标化流行率40.6%,抗-HCV流行率为0,抗-HEV标化流行率8.2%;抗-HAV和HBV流行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HAV、HBV和抗-HEV标化流行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炎存在混合感染,两型混合感染占27.0%,3型混合感染占4.2%。HBVM模式有10种,以单抗-HBs阳性最多(47.1%),其次为5项全阴(22.5%)。结论海珠区1~59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主要类型是HAV和HBV,应继续加强对甲、乙型肝炎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威海市1987年开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从1992年的83.07%升至1997年的99.62%,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1993年在部分人群中开展甲型肝炎(甲肝)疫苗的接种,1994年在全市开展了一次突击接种,甲肝疫苗用量达50余万人份,接种对象主要为幼儿园及在校学生。此后,对1周岁以上儿童开展常规免疫接种工作,15岁以下应种儿童接种率达80%以上。1接种疫苗消除了肝炎的暴发,改变了肝炎的年龄及职业分布特征甲肝疫苗的接种对肝炎发病影响较大。1988年我市甲肝流行,根据甲肝…  相似文献   

5.
有资料报道 :甲肝 (HAV)与乙肝 (HBV)双重感染时 ,有部分病例的血清甚至肝组织内 HBV标志物可一时性转为阴性或滴度下降 ,这将影响 HBV感染分析的准确性。从流行病学角度预示流行期与流行期后感染率的差别 ,在自然人群中观察 ,国内已有多篇报道 ,而在甲肝暴发流行期间情况又是怎样 ?本文选择一所农村中学在甲肝暴发流行期间 ,进行了 HBV感染标志物的动态观察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 采自甲肝流行期间 ,临床诊断为甲肝患者之血清。1.2 试剂与方法  HAV- Ig M诊断试剂 ,EL ISA法 ,购自上海科华公司。 HBV5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炎的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方法]对德州市德城区1990~2003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年发病率为19.22/10万~106.92/10万,年均35.64/10万;病死率为0.17%。1990~1997年发病率逐年下降,1998~2003年为波浪式上升。各型肝炎中。乙肝占61.01%,甲肝占26.61%;年均发病率城区为52.56/10万,农村为17.49/10万。[结论]德州市德城区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1990~1993年以甲肝为主,1994年后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7.
面临病毒性肝炎的医务人员的危险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机会较多。目前乙肝流行甚于甲肝,医务人员就业前,其对甲肝的自动免疫愈来愈少,接种甲肝疫苗对其有益。至于乙肝,接种疫苗以后,职业感染的例数大为减少,但也有虽经接种而无效的。因职业的缘故感染丙肝比感染乙肝的危险小得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福州市传染病院10年入院患者各型肝炎的流行趋势。[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病例数逐年上升,乙肝病例数逐年增高,甲肝病例逐年减少,戊肝病例呈波动性变化;乙肝、甲肝和戊肝,占总数的90%左右。[结论]肝炎疫情仍然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在乙肝、甲肝和戊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的肝炎发病率有增无减,乙型肝炎已成为当前高校传染病的防治重点.本文对我院1985~1992年间101例肝炎作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措施,加强管理.1一般情况8年间101例病毒性肝炎中,甲肝50例,乙肝48例,丙肝3例,复发起慢性化11例,混合型感染2例(1例死亡).男性84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51.大学生(含研究生)78例,教工17例.40岁以上5例,35岁以下成人90例,儿童6例.两个发病高峰年为: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期间,本校甲肝病人占总病人数的64.8%,1992年则以乙肝为主,占总病人数的78%.我校甲肝发病主要集中在3~4月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发区,病毒的感染和疾病的流行已对人群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减少预防接种的注射次数和漏种机会,提高及时接种率和受种者的依从性,多价联合疫苗已在预防接种中推广应用.甲肝和乙肝联合疫苗(Hepatitis A B Combined Vaccine,HepA B)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为控制甲肝和乙肝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有效的途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表明,HepA B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稳定性与单价疫苗相当,能够用于预防甲肝和乙肝.  相似文献   

11.
3069名部队干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部队干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流行因素。方法:1997年4月至1998年10月从各大军区所属部队中选择1-2个单位的干部,共计3069人,采血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三项指标,均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部队干部HBV总感染率为29.6%、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09%、23.6%和4.9%。流行因素调查显示,既往肝炎病史、手术史、乙肝接触史和城乡来源等是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结论:部队干部中仍然存在着3.9%和HBsAg携带者和70.4%的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对部队干部乙型肝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对乙肝流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H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江苏省HB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总体方案》,对3 906人进行现场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分别为4.99%,58.70%,25.91%和25.93%。15岁人群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达96.99%;HBsAg、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比其他年龄组低,抗-HBs阳性率则较高,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0.75%。城市HBsAg阳性率为5.19%,农村为4.80%。家庭中HBsAg阳性者关系中,夫妻占41.67%。结论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江苏省乙肝感染率大幅下降,15岁人群更为明显,感染高峰后移;15岁人群首针及时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1957—2000年台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肝炎分型三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15.5/10万,1998年起位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甲肝疫苗的应用,使0-9岁组发病率从170.8/10万下降到1.6/10万,削平了儿童发病高峰。乙肝疫苗接种后,相应年龄组的发病率从43.7/10万下降到6.3/10万,HBsAg携带率下降到2%。结论:疫苗接种是防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乙肝成人免疫和加强免疫是控制乙肝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医院与普通人群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对照研究中同时使用普通对照与易感者对照时,两种对照的免疫水平与暴露率对OR值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从免疫水平看,抗HAV阳性率在80.5%或92.3%、HBV感染在47.5%的情况下,普通对照和易感者对照的OR值,除个别发病因素(甲肝的不洁饮食史)外,基本无显著差异.再从暴露率来看,两种对照除个别因素外暴露率均无显著差异(x~2<3.84,P>0.05),OR值的95%CI也相互交叉.从而可初步认为在病毒性肝炎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普通对照与易感者对照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兵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安全性和2年免疫效果。方法300名符合条件新兵分为A组、B组和AB组,均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单价甲肝疫苗,单价乙肝疫苗和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观察首次免疫后7个月和24个月的免疫效果。结果AB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和全身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8%和9.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局部副反应主要是接种部位的疼痛,全身副反应主要是低热。AB组和A组的抗-HAV阳性率在7个月和24个月时均为100%,AB组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在7个月和24个月时均高于A组(P<0.05)。AB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在7个月和24个月时均高于B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兵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与单价甲肝疫苗和单价乙肝疫苗相比有相同的安全性,而且在首次免疫后7个月和24个月时点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院假丝酵母菌所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64例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68.75%)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5.62%)、光滑假丝酵母菌(9.38%)和克柔假丝酵母菌(6.2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67.19%)为主,其次为泌尿道(18.75%)、消化道(10.94%)等。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恶性肿瘤等13个因素是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95% CI:2.57~33.67)、住院时间(OR 95% CI:2.17~25.37)、恶性肿瘤(OR 95% CI:1.04~15.23)、化学治疗(OR 95% CI:1.76~20.63)、使用呼吸机(OR 95% CI:4.67~96.37)是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充分考虑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降低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蓬莱市农村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蓬莱市农村1~59岁常住人口共62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标志物。结果 629名调查对象HBV感染率为22.26%,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70%、62.32%、18.44%。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以前出生人群的18.89%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100.00%,HBV感染率由42.11%降为1.31%;有乙肝免疫史的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85.63%。结论从1992年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乙肝疫苗保护率达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高流行区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型肝炎高流行区疫苗免疫方案。方法观察新生儿母传抗HAV抗体的衰减及处于甲型肝炎流行不同阶段儿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年龄上升的规律。结果新生儿母传抗体的阳性率按logistic曲线下降,13个月内从97.4%下降为5.0%;非流行期儿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从1.5岁起随年龄上升,2岁前保持在10%以内;流行期儿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起点提前,速度加快。鉴于甲型肝炎发病随年龄上升的起点滞后于感染,认为甲型肝炎高流行区新生儿甲型肝炎母传抗体向自然感染抗体转换的“窗口期”是在出生后12~24个月。结论根据流行情况与经济条件,儿童适宜的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时机一般选择在12~24月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非甲型肝炎流行季节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构成,采用EIA法,对248份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分型检测。结果显示,非甲型肝炎流行期散发病例仍以甲型肝炎为主,占61.3%,以青少年为主,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降低。乙型肝炎居第二位占26.2%,以中老年为主,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丙型肝炎占9.9%,戊型肝炎占22.2%,各年龄组间变化不明显。丁型肝炎患病率为12.7%,HDAg检出率为12%。双重感染占18.9%,检测指标全部阴性占0.8%。丙型和戊型肝炎的IgG型抗体与同期献血员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病例中黄疸型占68%,甲型肝炎占黄疸总数的86.8%。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或联合感染丁型肝炎,病情易慢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