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大辞典》:“金元四大家,李果、刘完素、朱震亨、张子和也。《医宗必读》以张(子和内仲景,误。”《中国医学大辞典》敢以“误”字来批评《医宗必读》者,也有所本。就是根据徐大椿(1693-1771年)的《医学源流论·四大家论》“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植、朱丹澳四人,谓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犹懦宗之孔子。河间、东垣,乃一们之学,丹澳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去取,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之谓名医也。三子之于仲景,未能望见万一”。徐氏之言是对的,但评李氏…  相似文献   

2.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家自成一说各立流派,他们对痹证病因病机提出不同观点和治痹之法,开创痹病学术百家争鸣局面,丰富了痹证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家治痹有着深远影响.如刘完素善秉典创新,认为"法之与术,悉出《黄帝内经》",自创"六气皆从火化"说,虽善用寒凉,却能辨证论痹,治痹以求本;张从正提出"邪去正自安",主张汗吐...  相似文献   

3.
易法银 《中医杂志》1993,34(6):328-330
医至金元,新学肇兴,百家争鸣,其间最著者有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他们各树一帜,各张其说,影响和推动了明清医学的发展。故本文就金元四大家对火热证论治特色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元四大医家论治目病,各具特色:刘完素主张因于热者当用寒凉之品以清热,因于玄府闭塞,用辛温走窜之品以启闭开郁;张子和主张对因于火及血之太过与不及,药用成寒之品或以针刺放血;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首重甘温之品培补脾胃之气,善用风燥升阳之品;朱丹溪认为阴虚者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风热者当除风散热以去之,若虚实相因,则当滋阴散热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的宋、金、元时期,中国医药界开展了空前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融汇贯通的学术争鸣,对中医学术流派体系的形成及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别是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他们的理论主张和临床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现谨就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做一浅析。一、承《内经》旨意,共倡“刺络泻血”金元四大家所处的时代,前后相差二百余年,学术观点各执一家,但纵观他们的针灸学术思想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重“刺络泻血”疗法。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家对泄泻的认识各有特点,刘完素重外感风湿热为致病之因,精于辨证,喜用茯苓、芍药、白术;张从正尤重湿邪,运用汗、吐、下三法灵活施治;李东垣强调内伤脾胃,确立升阳除湿大法,善用风药;朱丹溪则将湿、火、气虚、痰积、食积作为泄泻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纲进行分别论治.  相似文献   

7.
下痢即痢疾,是一种急性消化道疾病,多见于夏秋之交,其临床表现为大便频数、里急后重、粪便带血及粘液等.在中医文献中,下痢还有"注下"、"肠澼"、"滞下"、"下利"等称谓.在金元四大家著作中,有不少关于下痢的论述,现经整理,将其择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与内科学息息相关。金元四大家对妇科学的学术研究、治病思想与其学术主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书香 《国医论坛》1996,11(4):22-23
金元时代,名医辈出,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四大医家自成流派,所列方治,各具风格,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加深认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1丹溪学说与小儿体质特点“阴有余,阳不足”是丹溪对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人自出生后,必赖于哺乳水谷以养,明气始生.而可以与阳气相配以能成人.可见阴气之难于成。”但人体生命活动常处于“阳动”状态,加上“人之情欲无涯”,七情劳役内伤,精、血、津波最易耗伤。因此,即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仍处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治疗疾病脾胃分治,强调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剂以滋养胃阴,创立了胃阴学说,这都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今详细阅读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昊、朱丹溪的著作,发现其中不乏有涉及“胃阴”学说的内容,对后世胃阴学说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明强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292-2293
金元四大家对湿热为病的认识各有特点。刘完素、张从正重在外感湿热,在治疗上刘完素多用宣上通下之法,而张从正则以吐、下之法以泄湿热;李东垣则详于内而略于外,强调脾胃元气虚损是其病理基础,治疗上以益气升阳、健脾化湿为主,用药多以清燥之剂,寒药以救之;而朱丹溪则提倡三焦分治湿热。这些对如今湿热病的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元四大家针灸疗法的整理与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武君  危兆璋 《光明中医》2010,25(2):199-202
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开创了医学发展新局面。在针灸治疗思想上他们既各有特色,也有相似之处。笔者通过对四大医家学术著作的研读,整理出四位医家的主要针灸学术思想,并分析研究四位医家各自针灸疗法的特点和共同点,以启迪我们针灸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丹溪)是我国医学史上极有影响的医家,为河问学派、攻邪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的创始人或继承者,其学术思想各树一帜,对后世医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当今骨伤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再康  张紫微  冯瑞雪 《中医杂志》2014,(2):172-173,176
我们认为,张元素未被列入金元四大家有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理论深奥,著作遗佚,传承不足;外部因素有文人误导,李东垣遮掩,朱丹溪挑战。基于以上认识和固有的金元四大家之定论,建议将现行的传统说法"金元四大家"修定为"金元五大家",还历史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孟繁洁 《四川中医》2003,21(11):6-8
金元四大家非常重视燥病的研究,其根据不同的研究侧面,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刘完素以补充了燥的病机,阐发燥病病因的多源性和证治一体、多途径、多角度治燥为特点;张从正主论肺与阳明燥金为病,以养疗结合创立名方,治愈多种顽怪重症为中心;李东垣以五行理论为指导,结合五脏、五气之间的关系论燥,提出寒燥相合的病理;朱震亨明确提出“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的大纲,广集博采以治疗便秘燥结之证。金元四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燥病观,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金元四大家对喉痹的不同论治特色来探究古代中医对喉痹的认识与治疗,并通过探讨金元四大家对喉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提出的新理论与经验来指导现阶段耳鼻喉科中医生的临床。为中医治疗喉痹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元四大家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分别在论治消渴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刘完素从"三焦燥热怫郁结滞"论治,张从正遵"三消当从火断"论治,李杲从"血中伏火,津血不足"论治,朱丹溪从"阳实阴亏,气实血虚"论治,在对消渴病病机认识上各具特点,丰富完善了中医论治消渴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金元四大家对消渴的论治既借鉴了前人也有很大的创新,刘完素从怫郁燥热论治,张从正从三消火断论治,李东垣从血中伏火论治,朱丹溪从阳有余阴不足论治,此四家对消渴的论治虽有不同,但皆是建立在“运气不齐,古今异轨”(李杲)的基础之上,对后世医家论治消渴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各成一派,但在针灸尤其是在刺络方面其思想却有相似之处。笔者从《内经》“菀陈则除之”这一刺络疗法的历史渊源人手,总结了金元四大家刺络的共同理论基础以及各自在实践中对《内经》更深的阐述和发挥,旨在为f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完素认为,风、湿、热攻入肠中以及饮酒食热物均可导致痔疾的发生,故临床证侯也有不同,而治疗也是根据五种痔疾分别立方;张从正论痔言简意赅,治痔法同治湿;李东垣认为痔漏之病,乃风热湿燥合而为之,故以和血润燥、疏风止痛为治疗大法;朱丹溪则认识到脏腑本虚,加上外感、饮食、情欲等因素是导致痔疾发生的原因所在,故在治疗上以解热调血顺气为大法,内治专以凉血为主,同时结合外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