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16项出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了解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及纤溶的功能,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各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PLT、PCT、MPV、PDW)及12项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及Ⅱ、Ⅴ、Ⅶ、Ⅷ、Ⅸ、Ⅹ、Ⅺ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 (1)血小板4项参数中,肝硬化各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均下降,MPV、PDW均升高,且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APTT、TT、D-二聚体中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升高,而FIB均明显下降,其中PT、FIB、D-二聚体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TT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Ⅱ、Ⅴ、Ⅶ、Ⅸ、Ⅹ、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Ⅴ、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Ⅷ因子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出凝血、纤溶机制异常,且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16项检测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16项出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了解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及纤溶的功能,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各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PLT、PCT、MPV、PDW)及12项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及Ⅱ、Ⅴ、Ⅶ、Ⅷ、Ⅸ、Ⅹ、Ⅺ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1)血小板4项参数中,肝硬化各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均下降,MPV、PDW均升高,且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APTT、TT、D-二聚体中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升高,而FIB均明显下降,其中PT、FIB、D-二聚体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TT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Ⅱ、Ⅴ、Ⅶ、Ⅸ、Ⅹ、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Ⅴ、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Ⅷ因子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出凝血、纤溶机制异常,且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F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F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P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8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A级组30例,B级组32例,C级组18例。均同时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聚体。结果 随病情的加重,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D-聚体和t—P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活性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无显著性变化,t-PA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出血与临床的相关因素。方法:66例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别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肝纤维化指标(HA、CG、PCⅢ、IVC、LN、SA)、血小板计数(BPC)、Child-Pugh分级及胃镜下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出血组PT延长,HA升高,BPC减少,Child-PughC级,胃镜下红色征与未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T、HA、BPC、Child-PughC级及胃镜下红色征可作为预测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G, PAIgG)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5例,并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8例、B级17例、C级20例,健康对照组20名,检测DD、PAIgG的水平变化。另按有无出血现象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出血组患者30例,无出血组患者25例,从而对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B、C组与对照组比较,DD随肝炎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IgG在肝炎后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明显高于A组、B组及对照组(P<0.05);(3)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D在出血组明显高于无出血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则在出血组与无出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43例患者(男35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1岁)分为3组,A组(A级)13例,B组(B级)15例,C组(C级)15例.另外B级和C级的患者根据腹水的有无,分别分成2组.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结果在有腹水的16例(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中,所有患者血浆D-D水平均大于1.0 mg/L, FDP水平均大于5 mg/L,平均D-D含量为3.97mg/L.14例(B级和C级)没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只有5例血浆D-D水平大于0.5 mg/L、 FDP水平大于5 mg/L,平均D-D含量为0.77 mg/L.另外,在同级病例中,有腹水患者的D-D水平远远大于没有腹水患者的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的t-PA水平略高于没有腹水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的PAI水平与无腹水患者的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μg/ml;D-D<0.5 μg/ml)的病例,其中A级13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3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 PAI变化.我们注意到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t-PA近似于正常纤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重要因素;肝硬化本身在没有腹水的情况下,其纤溶活性略微升高;t-PA/PAI的失平衡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t-PA/PAI失平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鲁塞尔蝰蛇毒Ⅹ(Russel viper venomⅩ,RVVⅩ)对凝血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稀释后的蛋白纯品分为对照组和RVV—Ⅹ作用组,同时在有生理性激活剂和无生理性激活剂的情况下,用发色底物法,观察RVV-Ⅹ对凝血因子Ⅶ、Ⅸ、Ⅹ及抗凝血酶,纤溶酶原的活化作用。结果RVV-Ⅹ作用组凝血因子Ⅶ、Ⅸ及纤溶酶原使底物显色微弱增强,与对照组(未加RVV-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因子Ⅹ显色增强明显(P=0.002);抗凝血酶组显色没有变化(P=0.579)。结论RVV-对凝血因子Ⅶ、Ⅸ及纤溶酶原有弱的激活效果,对于凝血因子Ⅹ是强激活剂,对于抗凝血酶没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各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4例肝癌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并分别测定其相关肝功能各生化指标,同时检测了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加重,肝功能清蛋白(ALB)、总蛋白(TP)、ALB/球蛋白(GLB)、拟胆碱脂酸(P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值指标浓度呈递减现象,与Child-Pugh肝功能积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和PT指标浓度呈递增现象,与Child-Pugh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各指标Child-Pugh A、B、C三级之间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肝功能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32-2233,223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5例(A组)、COPD稳定期患者50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C组),分别检测三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0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凝血指标与动脉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和D-D含量显著高于B组患者和C组(P〈0.01),B组Fbg和D-D含量也显著高于C组(P〈0.01),PT、APTT、TT含量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与PaO7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凝血功能和D-D水平的监测,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适当的抗凝治疗可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坤  房萌  赵琳  蔡美琳  高春芳 《检验医学》2012,27(2):118-121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90例肝硬化、153例PLC及95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包括肝血管瘤、肝囊肿)血清Cys C水平,同时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及尿素(Urea)水平。分析Cys C、SCr、Urea在肝硬化、PLC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以及Cys C与SCr、Urea之间的相关性。按照Child-Pugh标准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分级,对肝功能不同等级间Cys C、SCr、Ure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ys C水平为(1.04±0.24)mg/L,肝癌组为(0.98±0.28)mg/L,均高于对照组[(0.78±0.18)mg/L](P<0.001),肝硬化组亦高于肝癌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Urea和SCr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ys C与SCr呈正相关(肝硬化、肝癌和对照组的r值分别为0.407、0.673、0.511,(P均<0.001)。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血清Cys 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SCr及Urea(P均<0.001)。肝硬化Child-PughB+C级血清Cys C水平[(1.12±0.21)mg/L]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0.99±0.25)mg/L](P<0.05)。结论血清Cys C水平随着肝病的进展和患者肝功能的衰退而升高,且比SCr和Urea更能灵敏的反映慢性肝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在诊断肝硬化分级中的意义。方法试验组由96例肝硬化患者组成,对照组由95例健康体检者组成。分别检测试验组(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三级分别为30例、33例、33例)和对照组血清中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A、B、C三级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且A、B、C三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程度,敏感地判断肝硬化等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探讨不同血糖水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空腹血糖浓度将196例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107例)和血糖异常组(89例)。采集空腹静脉血3 m 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评价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水平:Child-A级0.05)。血糖异常率:Child-A级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异常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与肝硬化血糖正常组相比,血糖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喻健玲  刘亚军 《临床荟萃》2009,24(16):1395-1397
目的探讨影响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出血组(n=29)和未出血组(11:35)。分别比较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脾脏厚度、内镜下静脉曲张红色征及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出血的关系。结果出血组BPC、PT、脾脏厚度、内镜下静脉曲张红色征、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BPC(51.5±26.2)×10^9/L vs(97.3±31.6)×10^9/L(P〈0.01),PT(22.9±10.8)s vs(15.2±2.2)s(P〈0.01),脾脏厚度(55.2±14.9)mm vs(40.2±10.1)mm(P〈0.01),静脉曲张红色征19例 vs 11例(P〈0.01).胃左静脉开口位于门静脉主干21例vs15例(P〈0.05)。结论BPC减少、PT延长、脾脏增厚、内镜下曲张静脉有红色征、胃左静脉开口在门静脉主干是影响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在各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样本75例,健康对照者样本20例,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 PTI、NR、PTA、APTT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Child-Pugh A、B、C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IB对照组、急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组中逐渐减低,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PTA异常程度与预后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TA与重症肝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pearman相关系数为0.41,P0.05),当PTA水平在20%-30%之间时,病死率为33.33%(1/3)预后不良,PTA低于20%时,病死率高达57.14%(4/7),PTA低于10%时病死率达100.00%。结论凝血常规尤其是PTA异常程度可成为判定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3级,另选衡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剐检测CHE活性及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并对结果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CHE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各级之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级肝硬化患者CHE活性降低程度与Alb降低程度呈现明显正相关(r=0.72)。结论血清CHE活性和Alb浓度一样能较好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但Alb水平易受外源性输注Alb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血清CHE较Alb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对及时准确地评估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肝脏的储备功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用于替代Alb作为肝硬化分级及手术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