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翔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22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及血压正常者4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伴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40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51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hs—CRP、IL—1、TNFa、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hs—CRP、IL-1、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O.05),③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r=0.426;P〈0.05)、IL-1(r=0.327;P〈0.05)、TNF-α(r=0.284;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hsCRP及LDL-C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与血压增高、炎症因子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代谢因子组合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将MS172例患者按异常代谢因子不同组合分成5个亚纽。A组:肥胖并血脂紊乱并高血糖;B组:肥胖并血脂紊乱并高血压;C组:肥胖并高血糖并高血压;D组:血脂紊乱并高血糖并高血压;E组:肥胖并血脂紊乱并高血糖并高血压。另选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将各亚组血清Apelin水平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血清Apelin水平Ms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A、c、D、E四组均显著升高(P〈0.05),B组显著降低(P〈0.05);MS各亚组比较:A组高于E组,C组高于D组,D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pelin水平与各亚组患者的FBS、HOMA—IR、TC、LDLC均呈正相关、与有高血压组分各组的SBP、DBP呈负相关、与有肥胖组分A、C、E组的BMI、腰围呈正相关、与有血脂紊乱组分A、B、E组的TG呈正相关、HDL—C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的FBS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Apelin水平可作为不同组合MS患者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3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86例肝硬化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情况,比较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PLT、MPV较正常组减少而PDw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A、B、C级患者的PLT均小于对照组(P〈0.05),B、C级又小于A级(P〈0.05);肝硬化B、C级患者的MPV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和A级(P〈0.05),对照组与A级之间无差异(P〉0.05);肝硬化B、C级PDW均大于对照组和A级组(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随着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改变,血小板参数检查可作为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卢瑛  李军  李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35-23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健康个体血β痕迹蛋白(β-TP)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管硬化的关系。【方法】82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3组:A组,35~岁(30例);B组,50~岁(27例);C组,≥70岁(25例)。用MDRD公式估算GFR,即eGFR;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β-TP的浓度。【结果】①eGFR随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组同其他二纽相比,eGFR明显下降(P〈0.05)。男,女性eGFR降低在7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50~岁及7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男性eGFR比女性低,35~岁段较女性高,但这种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1)。②C-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组与其他二组相比,C—IMT明显增加(P〈0.05)。男性和女性C—IMT增加趋势一致,均在70岁以上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③eGFR与C—IMT呈负相关。④血β-TP在各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血β-TP与eGFR及C—IMT无相关性(P〉0.1)。【结论】不同年龄各组血β-TP浓度无明显变化,且不随eGFR及CIMT变化,其不能做为预测衰老和血管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主要测评工具,选取T2DM合并MCI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T2DM无MCI患者60例为对照。空腹静脉采血。测定入选病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肝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AI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HDL—C是DM并发MCI危险性评估的一项有用的指标。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血脂紊乱等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口。微球蛋白(β2-MG)测定对心肾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本院确诊为AMI并进行PCI的患者244例,根据β2—MG值范围分为β2—MG正常组(A组)129例和β2-MG升高组(B组)115例。比较两组血肌酐、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心功能(Kil~lip分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蛋白(NT—proBNP)、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值均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A组患者的血肌酐值为(66.2±16.3)μmol/L,明显低于B组(79.4±18.5)μmol/L,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和SpO2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B组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为Ⅲ级和Ⅳ级的占20%(23/115),明显高于A组7.0%(9/129),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③两组术中情况比较,B组患者出现2支及以上病变血管的例数为40例,占34.8%,较A组12.4%(16/129)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4.8%(17/115),明显高于A组2.3%(3/129),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β2-MG浓度的测定对于早期判断AMI患者PCI术后肾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与NT-proBNP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价值,其可以用于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尿蛋白指标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分期与不同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挑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4例,进行分级及危险分层后,分别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白蛋白(Alb)、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球蛋白G(IgG)的浓度。分析预测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结果:在低危级1级高血压患者中,尿β2-MG检测的阳性率均为最高(P<0.05)。随着血压级别的增加和危险分层的增高,尿Alb,血尿β2-MG和IgG的值比低一级或低一层患者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在3级高血压和极高危患者中,才有BUN、Cr的变化。结论:血尿β2-MG、IgG及尿Alb是反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较早期指标。β2-MG是其中最敏感的指标,尿Alb和尿β2-MG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2级、3级老年(60~76岁)高血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43例,均每日晨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及依那普利5rag/Bid,首次减半,疗程8w,观察其对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E/A)、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参数的影响。【结果】用药8周后与用药前比较,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肾功能明显好转(P〈0.01),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IMT明显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E/A无明显改善。【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和明确靶器官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肾功能的变化,分析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行 PCI 术治疗的112例 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 =40)与非高血压组(n =72),两组均完成 PCI 术后1年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肾功能的变化,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 尿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记录两组术后1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影响 PCI 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高血压组糖尿病及冠脉病变累及血管数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高血压组(P <0.05);②高血压组 PCI 术后1年 SCr 、BUN 、24h 尿蛋白、β2‐MG 均高于非高血压组,eGFR 低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高血压组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略高于非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χ2=8.392,P <0.05);④高血压、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肾功能不全是影响 ACS 患者 PCI 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ACS 并高血压患者 PCI 术后1年肾功能明显降低,且 ACS 患者血压、血糖、心功能、肾功能均为影响其 PCI 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ystatin C(Cys 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标志的价值。方法 用胶乳增强的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与β2-微球蛋白(β2-M)。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并计算GFR的值。结果 当GFR在40-80ml/min/1.73m^2时,血肌酐和β2-M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而Cys C与正常对照组比相差显著(P<0.01),当GFR<40ml/min/1.73m^2时,血肌酐、β2-M、Cys C与正常对照及GFR>80ml/min/1.73m^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Cys C的敏感性、准确性要优于血肌酐和β2-M,血清Cys C可作为GFR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06例病程小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和β2—MG浓度进行检测,并与血清肌(Scr)、尿素氮(BUN)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CysC、β2—MG、Scr、BUN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ysC与β2-M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BUN的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CysC和β2-MG均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注+血液透析与其它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清除效果。【方法】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DP)组、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比较三组单次治疗对血清β2--MG和PTH的清除率。【结果】①HD组、HDF组和HDP组均能有效清除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血磷(P〈0.01)。②HDP组与HDF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PTH均显著下降(P〈0.01),HD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PTH均无显著下降(P〉0.05);③HDP组与HDF组对β2-MG和PTH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HDP与HDF可有效清除β2-MG及PTH;HD不能有效清除β2-MG及P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155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1及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的同时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siCAM-1浓度和PAI-1活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希宁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8-1300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105例高血压伴阵发性AF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ACEI和ARB类药物),AF转复后随机分为3组:A组胺碘酮治疗组;B组氯沙坦+胺碘酮治疗组;C组参松养心胶囊+氯沙坦+胺碘酮治疗组。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B组和c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A组(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B纽和C组明显高于A组(P〈o.05,P〈0.01),尤以C纽更为明显(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锌水平在肺结核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活动期肺结核患者30例(A组)和非活动期肺结核患者28例(B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25例(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锌水平。【结果】A组血清锌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血清锌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锌水平与肺结核病情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级,将病人分成A组(心功能Ⅱ级,n=124),B组(心功能Ⅲ级,n=74),C组(心功能Ⅳ级,n=54),应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并分析患者心功能程度与血尿酸浓度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338.3±87.9)μmol/L,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为30.65%,B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406.5±123.1)μmol/L,HUA发生率为45.9%,明显低于C组患者的(489.4±173.2)μmol/L,59.3%(P〈0.01),且呈正相关。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5),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心衰加重,血尿酸水平越高(P〈0.05);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水平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病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4例和健康者70例,检测血清人软骨糖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0)和内皮素-1(ET-1)含量,以及其他常规实验室指标,比较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者人软骨糖蛋白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清人软骨糖蛋白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腰臀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人软骨糖蛋白、hs-CRP、ET-1、尿酸含量均高于健康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含量低于健康者(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含量与SBP、DBP、体质量指数(BMI)和hs—CRP呈显著相关(r=0.357、0.293、0.276、0.543,P=0.008、0.026、0.037、0.001);健康者中血清人软骨糖蛋白水平与SBP、DBP、BMI、hs—CRP均无显著相关性(r=0.135、0.083、0.106和0.077,均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含量高于健康者,且与血压值、BMI、血清hs—CRP含量呈正相关,可作用高血压病情评估及治疗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80岁高血压病人140例,行血压及血尿酸水平检测,分析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60-80岁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门诊病人,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6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高血压治疗同时不能忽视血尿酸检测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降低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能减少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HPl70透析器复用对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观察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器初用和复用时,透前、透析15、120min、透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3、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在透析15min,透析器初用血清IL-2、TNF-α、NO水平较各点显著升高(P〈0.05),复用较初用显著降低(P〈0.05);血清C3水平则较各点显著降低(P〈0.05),复用较初用显著升高(P〈O.05);IL-2、TNF-α、NO水平互相呈正相关(P〈0.05),补体C3与IL-2、TNF-α、NO均呈负相关(P〈0.05)。透后血清N0水平较透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透析15min时血清IL-2、TNF-α、NO、补体C3水平可作为判断透析器生物相容性的良好指标。透析器复用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余芳  朱惠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6-2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BG)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长期随访的T2DM患者,根据彩超测定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A组,IMT≥0.9mm)和颈动脉IMT正常组(B组,IMT〈0.9mm),测量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及餐后2h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方式记录检测结果,共24周。【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餐后血糖(PBG)水平、空腹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SDB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年龄、TC、TG、SBP、D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性别、病程(转换后)、BMI、HbAlc(转换后)、HDL、LDL、FINS、2hF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TC、TG、S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DBP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以IMT(转换后)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餐后sDBG、TC依次进入方程。【结论】血糖波动,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