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养生的理念     
《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一开篇黄帝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个提问向我们表明,  相似文献   

2.
养生论集萃     
褚伦 《养生月刊》2004,25(11):1101-1108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相似文献   

3.
《养生月刊》2004,25(11):1006-1007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日: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相似文献   

4.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相似文献   

5.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妥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相似文献   

6.
蒋正林 《家庭中医药》2003,10(11):31-31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首篇载,黄帝问于无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相似文献   

7.
中医抗老     
祖国的医学在抗老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见解和措施、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下列九个方面: 1.总的看法祖国医学对于抗老总的看法,应以《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为代表。“余(黄帝,伪托的。)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相似文献   

8.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认为和秦汉之人相比,上古人寿命要长得多。我们不妨就此提出问题:“上古”盖指何时?“上古”人之寿命是否较长?《内经》这种认识何由而生?试考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和《内经》成书年代相同之《韩非子·五蠹》对远古这种生活描绘更详,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民食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历史悠久,本病与中医学的"大瘕泄"、"肠癖"、"痢疾"、"滞下"或"泄泻"诸证相类似。中医理论认为,"大瘕泄"、"痢疾"之证其病因,不外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3种。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泄泻叙论》中即曰:"湿热之气,久客肠胃,滑利而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本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  相似文献   

10.
<正>1春秋皆度百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按《释名·释典艺》说:"言春秋冬夏而成岁,举春秋,则冬夏可知也。春秋书人事,卒岁而周备,春秋温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叶德炯注:"《春秋大题疏》引贾逵《序》云:‘取法阴阳之中,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  相似文献   

11.
李政安 《国医论坛》1997,12(2):42-42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之有生全赖于气,凡人气盛则生,气衰则弱,气存则生,气绝则死.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之关于生命甚为重要,世人所共知不待言矣。自《丹没心法·火》“气有余便是火”起,医者宗之。《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晚之处也。”而每逢热证辄用泻肺耗气,必使其气绝而后已.相习成风,恬不为怪,而未有起而辨证之者。人之有生全赖于气,病则气必虚,虚则必需补,岂可做伐而重耗其气哉?如妄投耗气之药,即使壮盛无病之人尚恐力不能胜,何况已病气虚之人乎?考之《内经》,皆谓气之不足而生火…  相似文献   

12.
养生的重点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养生名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话从上古先民  相似文献   

13.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依赖胃气。"顾护胃气"思想起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14.
正清·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有详细论述:"凡补气之药皆属阴,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然力大而峻,用之失宜,其害亦甚于他药也。今医家之用参救人者少,杀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  相似文献   

15.
关力 《养生月刊》2005,26(10):875-877
医疗保健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古今中外皆然。《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最为经典的医籍,开篇首重养生,以指导人们获得长寿的法门。针对“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五态”人的论述,最早记载于《灵枢经·通调论篇·通天七十二》中,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1]张介宾对本节所论阴阳“五态”人辨证施治解释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者,非如经络之三阴三阳也。盖以天禀之纯阴者曰太阴,多阴少阳曰少阴,纯阳者为太阳,多阳少阴者曰少阳,并阴阳和平之人,而分为五态也,此虽禀赋为言,至于气血疾病之变,则亦有纯阴纯阳,寒热微甚,及阴阳和平之异也。故阳藏者偏宜寒,阴藏者偏宜热,或先阳而后变为阴者,或先阴而后变为阳者,皆医家…  相似文献   

17.
刘林 《中医药信息》2010,27(4):22-23
俞根初,清代浙江绍兴著名医家,著有《通俗伤寒论》,为温病学兼容派的代表医家。他认为:伤寒为病,虽然病证复杂,但究其根本乃"一气之通塞耳,塞则病,通则安"。所以,"凡伤寒病,均以开郁为先。如表郁而汗,里郁而下,寒湿而温,火燥而清",而开郁的实质含义即"皆所以通其气之郁也"。  相似文献   

18.
冬藏     
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4400年前,有位学生问他的老师:"为什么过去的人能活得长久而且能保持不衰老,而我们现在的人只要年过半百就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呢?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常把修养造诣极高之人称为君子,并常常是君子与健康长寿相提并论,语云: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对道德与健康二者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道教医学提倡"以德养生",强调道德于人体健康养生的重要意义。1修身养性《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相似文献   

20.
陆宁  施航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6):452-452
所谓"胃气",是脾胃之气的统称,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脾胃之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历代医家都有详细的记载。《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张景岳说:"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