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3DE测量25名首发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AD、LVEDV、LVESV较对照组增大( P <0.05),LVEF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125个梗死节段rEF较300个非梗死节段和对照组减低( P <0.05),非梗死节段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LVEF与LVED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纯左室起搏方式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建立12只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犬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一右室心尖部(RVA)、右心房-双心室(Bi—V)、右心房-左室(LV)起搏,起搏频率180次/分钟,每种起搏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ra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问的标准差(Ts—SD)。【结果】单纯左室起搏时:与起搏前及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大,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双室起搏相比,上述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左室起搏方式能够改善心室不同步及心功能,可做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衰的一种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叶酸辅助治疗对冠心病(CH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来本院就诊的CHD伴高Hcy血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纽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D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每日一次5mg叶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的变化,同时,用彩超检测患者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叶酸辅助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脏CO、CI和LVEF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Hcy、心脏CO、C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叶酸辅助治疗可以降低CHD伴高Hcy血症的患者血浆Hcy的水平,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硝酸甘油治疗组、米力农治疗组以及硝酸甘油联合米力农治疗组三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心指数(CI)以及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HR、CI、BNP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HR、CI、BNP水平明显优于单用硝酸甘油和单用米力农组(P〈0.05)。米力农组HR、CI、BNP水平改善虽优于硝酸甘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米力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源性休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壁巨大倒置T波伴或不伴R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前壁巨大倒置T波伴R波(A组)与不伴R波(B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造影结果,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无差异,A组较B组患者有更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与更好左室收缩功能(LVEF)(P〈0.05),A组与B组患者在冠脉病变支数与多支病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A组较B组患者前降支(LAD)有更多TIMI3级血流与更好的侧支循环(P〈0.05)。【结论】A组较B组患者有更好左室功能,其可能与A组较B组患者前降支(LAD)有更多TIMI3级血流及更好的侧支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高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80%的间歇有氧运动,低强度组为心肺运动负荷所得峰值功率的60%的有氧运动,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指导,自己安排进行康复活动。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记录所有患者入组时及康复运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闽(AT)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三组患者LVEF、PP、VO2peak、A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训练12周后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LVEF、P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VO2peak、AT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7.
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3例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依那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R、BP、CO、LVEDD、LVEF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倍他乐克、依那普利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室5X部位及双室起搏心衰模型犬急性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模型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一右室双部位(或双室)起搏,起搏频率180次/分钟,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结果】右室双部位起搏:与起搏前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O.05);与双室起搏相比,SPWMD、Ts—S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LVEDd、IVMD、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改善室间不同步及心功能方面,右室双部位与双室起搏有近似效果,但改善左室内不同步前者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右室心尖部(RVA)和室间隔上部(RVUS)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寻找最佳起搏部位。【方法]89例行DDD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男84例,女5例,平均年龄84(75~95)岁,分为RVA组44例,RVUS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起搏器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心脏超声指标: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血脑利钠肽(BNP)等的变化。【结果】RVA组治疗后心功能较起搏治疗前恶化,且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恶化程度加重,而RVUS组心功能较起搏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改善的越明显,与RV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人RVUS优于RV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值得在高龄老年人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曲美他嗪组35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时分别行B型钠酸肽(BNP)及超声心动图(用LVEF、CO、CI等指标)评价心功能。对照组虽能改变LVEF,但CO无显著变化(P〉0.05);而TMZ组能显著改善LVEF,且能显著增加CO(P〈0.05);两组均能降低BNP(P〈0.01或P〈0.05),但TMZ组更能有效降低BNP及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陈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A组,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的变化。同时,将A组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者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术后1年左房内径(LAD)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和B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3、4.20、6.37,P均<0.05);B组术后1年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3、0.78、1.16,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术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35、1.32,P均>0.05),两组术后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6、4.62,P均<0.05),RVS组术后LAD、LVEDD、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5、0.14、0.48,P均>0.05);而RVA组术后LAD、LVEDD均较术前明显扩大,LVEF较术前明显下降(t分别=2.20、3.13、4.31,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中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但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选择30例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将起搏方式由DDD随机程控为VVI,AAI模式,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次测量间隔5min以上。结果VVI起搏时左室收缩功能最差,与AAI和DDD起搏相比,VVI起搏时收缩功能标:SV,CO,EF均明显降低,而ESV明显增大。与DDD起搏相比,AAI起搏时SV,CO,LVEF均明显增大。结论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室收缩功能均有重要影响;病窦综合征患者,加强心室起搏管理,在提供双腔支持的安全前提下,以AAI(R)模式作为基本治疗模式,减少右心室起搏,对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贵生  张婷婷  瞿玲玲  陆燕 《新医学》2011,42(5):301-304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RVIS)起搏治疗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5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双腔起搏器(DDD)治疗,心房起搏电极植于右心耳梳状肌内,心室电极植入RVIS。在起搏治疗时、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血浆环磷腺苷(cAMP)、环磷乌苷(cGMP)、肾素、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SV)、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结果:RVIS起搏治疗6个月后,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cAMP、cGMP、肾素活性、Ang Ⅱ、醛固酮、脑钠肽和NE)水平较起搏治疗时明显下降;心功能较起搏时明显改善(心排血量、SV、LVFS和LVEF增加,LVDd降低)。结论:RVIS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防止心力衰竭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常规植入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不同起搏模式分为心房起搏组[AAI(R)组] 12例和双腔起搏组[DDD(R)组] 1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血浆BNP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113.8±31.3) pg/mLvs (95.7±53.2) pg/mL,(92.8±87.2) pg/mL vs (70.1 74.6±69.3) pg/mL;均P〉0.05];6个月时AAI(R)组血浆BNP水平与3个月时[(84.8±73.7)pg/mL vs (113.8±31.3 )pg/mL]比较无升高,而DDD(R)组血浆BNP水平较3个月时进一步升高[(98.8±61.7)pg/mL vs (92.8±87.2 )pg/mL],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心房起搏AAI(R)和双腔起搏DDD(R)两种工作模式血浆BNP水平虽无明显改变,但长期双腔起搏模式下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能有导致血浆BNP水平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左房重构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88-2290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不同心功能分级状态下左房重构的变化趋势、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09年住院,符合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肥厚性心肌病病人98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分为I~Ⅳ级;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E峰、A峰、E/A值多项指标,并同时测定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LAD、血浆BNP浓度、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心功能I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左房内径(≥40mm)组房颤发生率、血浆BNP浓度高于左房内径(30~39mm)组及左房内径(≤29mm)组;房颤组血浆脑钠肽浓度高于窦律组。【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随着心功能进展、恶化,LAD扩大,房颤发生率增加;左房扩大致房颤发生率增加;左房重构(LAD扩大,房颤)亦引起心衰加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心功能基本正常的高龄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高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年龄≥75岁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两组,VVI型起搏器23例,DDD型起搏器20例,心房电极置于右心耳,心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自觉症状、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试验)、起搏器功能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利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起搏器功能正常,新发生心房颤动5例;与术前相比,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有改善[(368.58±65.74)mvs(377.47±57.72)m,P<0.01],LVEF无改变[(52.05±4.71)%vs(51.86±4.77)%,P>0.05],血浆BNP升高[(234.93±151.86)ng/Lvs(262.07±122.53)ng/L,P<0.05];术后随访期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F和全血BNP,VVI组和DDD组相比无差别。结论高龄患者完全RVA起搏改善症状,未观察到加重心功能损害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求最有利的永久性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 54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RVA)组、右心室流出道(RVOT)组、右心室流入道(RVIT)组,分别观察三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QRS间期(QR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差异,并比较三组间术后6个月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起搏术后6个月QRSd均显著增加(P<0.01);RVA组起搏术后6个月LVEF、SV、CO均显著降低(P<0.05);RVOT组与RVIT组起搏术后6个月LVEF、SV、CO均无显著变化(P>0.05);三组起搏术后6个月LVESD、LVEDD均无显著变化(P>0.05)。三组间起搏后6个月QRSd有统计学差异,QRSd依次为RVA组>RVOT组>RVIT组(P<0.01);而三组间起搏后6个月LVEF、SV、CO、LVESD、LVED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入道起搏QRSd最小,可能是理想的右心室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具有自动搜索心房滞后功能的起搏器对房性心律失常近期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植入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43例.起搏器植入后不打开带自动搜索的心房滞后,保持起搏器出厂设置;术后3个月随访时程控为在DDD模式下打开带自动搜索的心房滞后,共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及打开心房滞后模式后心房起搏百分比、动态心电图(DCG)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DCG24 h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次数和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阵数增加(P<0.05);房早、房速和房颤的发作例数增加(P<0.05).打开具有自动搜索功能的心房滞后模式与未打开该模式比较:心房的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0.54(0.41,0.71)vs.0.82(0.65,0.93),P<0.05];DCG24h房早次数和房速、房颤阵数明显减少(P<0.05).房早、房速和房颤的发作例数减少(P<0.05).结论 具有自动搜索功能的心房滞后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心房起搏的比例,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打开具有自动搜索功能的心房滞后模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用心房按需起搏器(AAI)或房室顺序起搏器(DDD)治疗慢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5年12月34例慢快综合征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其中用AAI16例,用DDD18例,术后长期随访心功能,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经过平均6.8±2.5年随访发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AAI组术前(57.1±6.4)%,术后(61.2±8.1)%;DDD组术前(57.3±4.3)%,术后(58.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AAI组12.5%(2例),DDD组33.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AAI与DDD起搏治疗慢快综合征同样有效,初步观察发现AAI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DDD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