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多数情况下为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例可以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甚至导致死亡,易误诊、漏诊。现就我院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42岁。因左下颌肿痛23天、发热8天入院。23天前无诱因出现左下颌肿痛,逐渐加重,伴咽痛,口服双黄连等药物无好转。10天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39.8℃,予解热镇痛药及青霉素治疗无好转,收入院。病程中无咳嗽、胸痛。查体:体温36.9℃。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左下颌角后下方见5cm×10cm红肿区,可触及多个直径约2cm结节,表面光滑,质中等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触痛明显,无波动感,无血管杂音。彩超示:左颌下区可见数枚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最大者2.5cm×2.3cm,未见明显脓腔形成。血白细胞2…  相似文献   

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最早由 Ki Kuchi等在1972年报道 ,又称之为 Ki Kuchi 病或 Ki Kuchi-Fujimoto病 ,临床少见 ,容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 1990年以来收治 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14岁 1例 ,15~ 35岁 5例 ,>36岁 2例 ,平均 2 8岁。1.2 临床表现 均发热 ,体温 38~ 39℃ 2例 ,>39℃ 6例 ;多种热型 ,本组中周期性发热 4例 ;发热持续时间 <14天 1例 ,15天~ 3个月 4例 ,>3个月 3例 ;发热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疲倦、食欲下降、多汗 ,其中伴有盗汗 3例 ,皮肤搔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复发病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淋巴结病理活检诊断的KFD 15例,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15例KFD中有3例病情反复发作,复发比例为20%,高于国外报道的1%~3%复发率.3例复发性KFD中病程最长达14年.其中2例抗核抗体阳性,另外1例狼疮细胞(+),实验室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均有重叠,但尚未达到SLE的诊断标准.结论:本组KFD病例的高复发率可能具有人群和区域特点.复发性KFD的实验室指标与SLE多有重叠,应重视其合并或进展为SLE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6.
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女,59岁。因发热5d于2007—10—05入院。患者2007—10—01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不规则发热,T38~39.8℃,伴畏寒,头痛,恶心,无腹痛腹泻,自服感冒冲剂欠佳,曾在当地诊所静点头孢类(具体名称、剂量不详)抗生素,效差,转入我院。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查体:T38.1℃,P60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神清,精神不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瘀斑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HR6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于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科近5a来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1-02~2006—08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3例,年龄15~53(平均33.17)岁。工人6例,干部7例,学生5例。发病天数4~240(平均38.61)d,治疗天数6~36(平均16.44)d。本组中12例为发病后外院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治,6例为初诊患。前述12例均被外院误诊,来我院后有4例被误诊。后述6例中有3例被误诊。本组在我院被误诊7例,院内外误诊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恶性淋巴瘤3例,成人Still病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淋巴结结核1例。  相似文献   

9.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因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发病率低,易误诊.我们遇1例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长达20 d余.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23岁.因发热、咳嗽10 d,腹痛1d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在淋雨后出现发热,T 37.5~39.3℃,发热前有畏寒,无寒战,伴咳嗽,无明显咳痰,自服用扑感敏、头孢氨苄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脐周阵发性隐痛不适,无放射性疼痛,与进食无明显相关性,就诊我院,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  相似文献   

10.
SLE合并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医学》2002,33(7):425-426
1 病例报告 男,41岁.2001年7月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7.3℃~39.0℃,呈弛张热,以午后及夜间高热为主,有游走性关节痛,于2001年8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5℃,精神一般,全身皮肤未见盘状红斑、皮疹及皮下出血点.左颈后三角、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均可扪及数个直径0.5 cm~1.5 cm大小的淋巴结,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尚可,无触痛.颧部未见红斑,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心、肺及腹部检查无特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及压痛.胸片示左下肺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3例HNL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结果:临床以首发症状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占86.79%、发热占13.21%。HNL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伴有程度不同的核碎片。病变区淋巴细胞以CD45RO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细胞为主。结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此病预后良好,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其他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伴白细胞减少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伴白细胞减少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2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发现白细胞减少2周而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发热,无皮疹。入院前2周淋巴结肿大明显,伴触痛,反复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伴乏力,无鼻衄及齿龈出血,无关节红肿,无吐泻。查体:精神状态好,面色红润,全身未见出血点,于左、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办法。方法:分析40例HNL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跫。结果:(1)HNL多见于年轻女性,淋巴结肿大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2)淋巴结常破碎状,淋巴结内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3)激素治疗HNL有效。结论:(1)淋巴结内片状凝同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2)激素治疗HNL有效。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呈轻-中度肿大,男女之比为1:1.7活检标本多破碎(37/53),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新月形、肾形、扭曲核的组织细胞及浆样T细胞最常见到,无中性粒细胞,免疫化坏死灶及边缘CD68及T细胞呈斑块状(+),而B细胞少数散在(+)。结论:根据组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1-07~2006-07共收治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D)患者13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8例,年龄15~54岁。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住院治疗,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KD,13例均先后出现发热和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单发6例,多发7例,均有颈淋巴结肿大;其中全身或局部红色丘疹3例、关节疼痛1例,脾轻度肿大3例。实验室检查:11例血沉升高[(44.38±27.6)mm/h];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8例[(1.26~3.10)×109/L]、升高2例[(10.7~13.9)×109/L];肝功:A ST升高9例[(43~315)U/L],ALT升高7例[(46~557)U/L],LDH升高11例[(18…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男,5岁.因发热22 d入院.2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流涕、轻咳,体温37.8℃左右,家长未在意,自行喂服小儿感冒药,7d后体温逐渐升高,呈中高热,并颈部淋巴结轻度增大,压痛不明显,于县医院诊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先后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及头孢曲松钠,均无效.  相似文献   

17.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率较低,很容易误诊。现将1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误诊误治教训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男,41岁。因持续低热1个月伴干咳声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自觉咽痛,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半月后自觉左颈部酸痛不适,发现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抗生素和抗结核药处理,体温未退,出现高热,最高达40℃,停用所用药物,给予糖皮质激素处理,体温恢复正常。2 d后,患者再度出现低热,午后明显,常伴干咳、声嘶。查体:T 37.4℃,P 78次/m in,R 20次/m in,BP 105/60 mm Hg,神清语晰,巩膜无黄染,背部皮肤较多散在红色皮疹,左颈部扪及“胡豆”大小淋巴结3个,质软、轻压痛。颈、胸、腹、神经系统及四肢关节均正常。入院诊断:结核:(1)颈淋巴结?(2)肺?(3)支气管内膜?入院后观察1周,未以特殊治疗,体温波动在36.5~39.2℃之间。左颈部肿大淋巴结无明显变化,左腋窝出现两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无压痛。血常规:W BC 2.7×109/L,M+G 0.778,Hb 134 g/L,PLT 200×109/L。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尿酸均正常。抗核抗体、抗双链...  相似文献   

18.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6岁,主因反复间断性发热伴腹痛入院.患者于2005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近来又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并伴有腹痛,抗炎治疗效果不佳,遂转入我院治疗.发病期间血常规、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李叙  栗兰凯  魏小东  昌其  王志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92-2192,F000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于1972年由日本人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道,又称Kikuchi-Fuiimoto病,或简称Kikuchi(菊池)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多发于东方,欧美少见。我科收治1例腋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