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春 《西部中医药》2014,(8):111-112
目的:观察柴胡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退热、口腔护理等基础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用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柴胡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4.0%,治疗组为98.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柴胡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王翠兰  梁爱清 《光明中医》2009,24(9):1700-1701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4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8天治愈率95%,对照组为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利巴韦林治疗一般手足口病有很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10例,采用常规补液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治疗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5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人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6.2%(P0.05),治疗组3,5 d RV-Ag转阴率分别为85.8%和92.20%,高于对照组71.30%和75.51%(P0.05);治疗组的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为(2.77±0.54),(2.91±0.7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37±0.61)d,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利巴韦林分散片均可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症状消退速度更快,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机制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抗炎、抗病毒合成作用有关。蒲地蓝消毒口服液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双金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小儿双金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对照组57例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双金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38例。治疗组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仅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48%、对照组7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加静滴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口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加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手足口病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9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总有效率、总病程、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好转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7.6%,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6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病程、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好转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好II盏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余诚  蒋罗 《河南中医》2015,35(2):298-300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克感利咽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克感利咽口服液、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后3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克感利咽组与对照组比较,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和克感利咽组(P均0.01);克感利咽组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有效率为71.67%,联合组有效率为91.67%,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和克感利咽组(P均0.05);克感利咽组2例(3.33%)患儿出现轻度腹泻,联合组有4例(6.66%)患儿出现轻度腹泻,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阿昔洛韦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静点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阿昔洛韦组在平均退热天数、腮腺炎肿痛消失天数、平均治愈天数较利巴韦林组短,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组.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满意.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钦中 《河南中医》2013,33(6):901-90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仅选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维生素C滴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巴韦林结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翘桑菊石膏汤联合利巴韦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门诊确诊的152例手足口病患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在常规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治疗组银翘桑菊石膏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咽峡部疱疹消退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翘桑菊石膏汤联合利巴韦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只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手足口病采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给予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两组的退热、皮疹消退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明显优于常规的利巴韦林治疗。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抗病毒、改善临床症状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及利巴韦林10 mg· kg· d-1,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2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连口服液每次10 ml,一日两次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和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8%,疱疹消退时间(2.14±0.62)d、发热消退时间(1.51±0.32)d、食欲好转时间(2.22±0.37)d和治愈时间(4.02±1.13)d,同对照组75.00%、(4.89±0.72)d、(3.21±0.78)d、(4.48±0.97)d和(6.32 +0.25)d相比,P<0.05.结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上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冲服,治疗组另外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而对照组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氨肽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治疗组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2.5%,对照组显效率为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 mL(kg.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2组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干扰素肌注联合口服蓝芩口服液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静点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后观察患儿主要症状消退时间;肝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儿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咳嗽等主要临床症状有所消退,治疗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AST、ALT、WBC、CRP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能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提高病毒阴转率,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