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作者于2012年7月至10月对海南省三亚辖区的重点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参照海南省重点中药材名录,共确定三亚辖区分布重点药用植物69种,隶属43科。其中真菌类1科1种,蕨类植物3科3种,种子植物39科65种。野生药材38科63种,大面积栽培类药材5科6种。海南地方重点药材15种,隶属11个科。该次调查有助于了解三亚辖区重点药用植物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和资源储量等,为今后开展这些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及实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海南省五指山山脉中药资源调查数据,全面掌握该区域中药资源现状,并制定适宜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方法: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设立"样带、样地、样方",结合现场调查、走访等措施,收集野生和栽培中药资源种类、储量及销售情况数据。结果:海南省五指山辖区分布野生中药物种540种,隶属118个科;保亭辖区分布野生中药物种591种,隶属123个科。调查到全国重点药材物种47种,海南省重点药材19种;中国特有物种26种,海南省特有种17种。全省主要栽培药材13种,其中面积较大的为槟榔、益智、胆木、龙眼、荔枝、牛大力等。结论:海南省五指山辖区气候类型多样,野生中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土地资源少,适宜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重点发展特色"南药"产业。  相似文献   

3.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方法,对重庆市大足区中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药用植物369种,隶属113科;市级重点物种75种,其中野生药材53种,栽培药材15种,野生栽培皆有的药材7种。此次调查摸清了大足区中药资源分布、种类、数量等家底,为这些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玉山县中药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方法,对江西省玉山县中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药用植物512种,隶属140科361属。其中,包括江西省重点调查品种的野生品种101种,基原植物87种;重点调查市场品种43种,基原植物37种;栽培品种药材9种;新发现分布品种3个。此次调查深度了解了玉山县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等具体情况,为玉山县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掌握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外业调查,查阅植物志等书籍准确定名并统计药用植物数量。结果:完成南票区包括草丛、草甸、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5个代表区域的36个样地调查,调查到南票区野生药用植物336种,隶属75科,其中重点药材40种,特色药材20种。区域内新分布药材10种。结论:南票区气候环境干旱,多为耐旱植物,荆条基本覆盖整个区域。对该地区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对于保护好中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南票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彬  刘杨  李佳  包华音 《中药材》2022,(6):1316-1321
目的: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要求,对山东省莒南县中药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和样线调查、栽培基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对莒南县现存野生及栽培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莒南县域内41个样地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02科284属428种和栽培药用植物7种。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菊科、豆科和蔷薇科为优势科,且以草本植物居多。重点调查植物类药材126味,涉及55科98属115种基原植物,尚未发现濒危物种。结论:莒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应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当地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萨尔图区药用植物资源,为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对萨尔图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此次普查共完成36个样地,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166种,隶属于45科118属,其中重点药材37种。结论:萨尔图区中药资源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8.
魏国栋  高山  刘慧  李林  房玲燕 《中药材》2023,(8):1888-1893
目的:调查山东省莱州市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的现状,建立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的要求,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文献查阅,分析莱州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莱州市共有野生药用植物78科216属286种,主要为双子叶植物,优势科为菊科、豆科,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多为全草类药材。重点调查的药材中,96种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0种药材的蕴藏量超过10 t,可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品种。结论:莱州市药用植物资源中部分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应加强资源保护,积极开展药用植物的野生抚育和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托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明确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重点中药材品种及民间常用传统验方和药材栽培情况。方法:借助"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样地、样线调查和调查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和药材栽培种类、数量等数据。结果:共完成了37个有效样地,采集药用植物品种140种(分布在61科152属),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513个,采集照片16472张,录制视频194个。确认重点药用植物品种21种,收集重点药用植物品种种子19种。走访收集民间传统验方6个,走访调查药材种植基地9处,栽培药材共计25种,其中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的有蒲公英、人参、西洋参、赤芍和刺五加等。结论:恒山区野生和栽培药用资源较为丰富,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利好环境下,恒山区的中医药产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第四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辽宁省北票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植物种类、分布与蕴藏量,并简要的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方式)、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蕴藏量进行计算总结。结果:对北票市36个样地的调查,包括草原、灌丛、阔叶林、针叶林四个代表区域,覆盖全市,调查到北票市的野生药用植物359种,隶属80科,235属,被子植物居多,其中重点药材41种,特色药材25种,大宗药材中麻黄、地黄、沙棘、酸枣和荆条等。结论:北票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北票市野生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蕴藏量。对保护好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北票市药材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佛山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研究,参照《中国植物红皮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金佛山的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共53科79属98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金佛山有分布的药用植物为16种,占全国47种的34%。本文对整个山脉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概况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调查石家庄封龙山《中国药典》收载药用植物资源.报道52科80属92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分和主要功效.菊科药用植物数量(11)最多,其次是蔷薇科6种和百合科5种.提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可持续利用、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 种,重点品种143 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 科,132 属,野生重点品种128 种,栽培重点品种30 种(包括15 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 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药资源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人为影响较大,往往调查精度不高.作者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技术,针对野生广布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空间抽样调查,实现样方的科学布设,药用植物适生面积和蕴藏量的准确估算.这不仅提高了抽样调查的精度,而且降低了野外调查的工作量,更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调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摸清北京市门头沟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具体情况,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样地法对野生药用植物展开实地调查,从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群落垂直结构、药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样地调查显示门头沟区野生药用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44科76属92种,被子植物占95.6%;种子植物属可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温带属占所有属(世界分布除外) 58.73%,具有一定的热带成分特征,但特有类型少;生活型多样,草本植物占79.55%,木本植物群落分层明显;药用功能以清热为主,占总种数25.27%,其他各药用功能比例相近。结论 样地调查共发现门头沟区野生药用维管植物有92种,以温带分布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药用植物功效以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及安溪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植物调查过程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并报道4种福建省药用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豆科的硬毛山黑豆Dumasia hirsuta Craib、野牡丹科的毛柄鸭脚茶Tashiroea oligotricha(Merr.)R. Zhou&Ying Liu、苦苣苔科的广东半蒴苣苔Hemiboea guangdongensis(Z. Yu Li)X. Q. Li&X. G. Xiang和兰科的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tifolia Lindl.,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标本馆。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对该省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整理福建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发现,福建省滨海耐盐药用资源有109科276种,其中海洋藻类21科41种、维管植物54科164种、海洋动物33科70种、海洋来源矿物1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外来入侵植物27种。普查团队对福建省滨海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综合性价值、外来物种中药化进行调查。福建省耐盐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基础阶段,有待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类群的多元价值,加强福建滨海滩涂及不同盐渍化程度地域耐盐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闽产耐盐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促进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孙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47-3148
对湖北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地道植物药材种类、中国特有科、属、种和珍稀、濒危物种等在湖北省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力的资源保护政策以及湖北省和全国的生物物种(含野生物种、药用植物物种)保护执法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为背景,研究白山地区野生中药资源,以推动和促进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方法:采用样地、样方定点调查,并结合野外踏查方式统计调查获得相关数据信息。结果:通过对白山市药用植物的调查,并走访调查中药材的传统种植技术,记录了白山地区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品种158种,分属62个科,多种野生中药资源被广泛利用开发。结论:为白山市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实践种植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