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护士的心理压力高于普通人群而心理健康状况却低于普通人群.护士承受的高度压力正在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会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现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1].儿科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由往日的单纯的疾病护理变革为"以儿童的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由单纯的患儿护理变革为对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儿科患儿有着区别于成人患病的特点: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变化快、不会准确表达病情、不能够很好的配合各项治疗护理等.社会各方面对儿童的护理工作有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来自于患儿家长、社会、工作负荷压力、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儿童医院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对此作者调查我院lO个临床科室126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了具体比较与分析.本研究拟在了解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加强人性化管理,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8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身心健康自评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均分在76.11±13.19,其中以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得分较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分在71.54±42.42。儿科护士大多都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护士社会支持以主观支持得分最高;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心理健康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文献报道,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护士压力的高低与她们的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及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1]。护理人员因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压力等原因造成的。tl,理紧张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2]。  相似文献   

4.
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徐宁  徐彬  马武强  罗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117-1118,1120
传染科护士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专科护理的群体,自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一般科室,承受较大的身心压力。目前,关于急诊科[1]、精神科[2]、重症监护病房[3]等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护理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并受到人格特征影响。关于传染科护士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了解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为医院对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儿科新护士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产生的正负效应,过度焦虑会对个体的工作生活产生不良影响[1]。随着中国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及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导致患儿家属对儿科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的要求。护士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2]。本研究对长春五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新护士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春五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  相似文献   

6.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护理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1]。目前,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对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探索,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因素与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劣势在于研究结果的模糊性,并不能清楚解释因果关系[2]。负性自动思维是在应激情境中个体头脑中自动快速反复出现的思想念头,它们存在于应激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3]。作为个体的负性自我认知评价,国内并未开展其对护士心理健康影响性的研究。因此,本文拟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护士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同时,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1]。方必基等[2]调查79 663名护士心理健康显著高于中国成人常模,心理健康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完美主义维度中的担心出错、对行动的疑虑影响心理健康[3]及护士的拖延行为[4]。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是指个体追求高标准带来的较高成就感,给人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李瑞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325-1327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1].劳累和长时间紧张,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常见原因,该病发病率约为(75~267)/10万,而护士中发病率高达1 088/10万[2].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我国护士发生率较高[3],护士工作压力大越来越显著.由于病患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期望高、社会关注强,直接影响到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儿科护士相对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通过对我院儿科20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找寻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从而提出应对提高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护士职业压力动因与缓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护理服务市场化趋势给护理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1],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加上当今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护士职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护士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2]。据国外学者报道,近年来,护理工作者出现慢性疲劳综合症可能由体力“透支”与长时间心里紧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我国学者也纷纷报道,国内护士心理健康不佳,发病率较高。这种由于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所导致的结果表明:过高的护理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迅猛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部分护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着护理质量和病员的康复,制约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护士在工作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等问题,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护士是最直接且接触病人最多的医务人员,人们对护士修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护理模式的转变,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有其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找出影响心理健康的压力及时给予疏导和调整,对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确保护理质量,减少纠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科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水平和特点,为人才培训和护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运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舟山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中心城区的3个院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等6类科室2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排名前三位是急诊、儿科、妇产科。不同科室护士在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三个维度的核心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要考虑不同科室,不同人群护士的能力需求,注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临床各科室护士能力的差异化需求和护理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牟亚  晏玲  薛媛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21):1935-1936
目的 调查儿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压力源与普通病房护士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重庆市各医院89名儿科病房护士和107名普通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结果 儿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病房护士(P〈0.05),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高于普通病房护士(P〈0.05),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SCL-90各因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大可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提出了维护儿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同事支持是指从事相同职业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通过同事支持,可以帮助寻求支持者减轻焦虑、恐惧或者疑虑,并使其获得温暖、爱、归属与安全感.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群被称为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之一.在护理当中,儿科护士更是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 护理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护士修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 现今独生子女增多,家长紧张而挑剔,患儿年龄小, 各种技术操作难,护士经常在杂乱而哭闹环境下工作,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又大, 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比成人科护士要高出很多.由于这种特殊性给儿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所以儿科护士来源比其他科室显得更为短缺.于是解除儿科护士的压力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护士缓解职业压力除了自我管理与提高,家庭和亲友的核心支持以外,最主要的社会支持途径就是同事支持系统,也就是管理者即护士长和科室同事.  相似文献   

15.
儿科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科护士的焦虑状况及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探讨掌握焦虑的调控方法,从而增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0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00份有效问卷中,焦虑分大于40分者有23例。焦虑与护士的职称呈负相关(r=-0.297,P〈0.05),职称越高,焦虑程度越低。从应对方式调查发现,大多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儿科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焦虑,儿科护士应注意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辛雪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85-4986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对医疗与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儿童的健康是家庭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患儿及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全院50名护士进行调查,有90%的护士不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其他10%的护士为在儿科工作已10年以上的高年资护士。不愿去儿科工作的原因是:孩子哭闹、环境嘈杂、小孩输液麻烦、扎不上头皮针、还有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可见儿科护理工作难度大,儿科护士的压力可想而知。现就基层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与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屈盛琴  张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405-2406
儿科液疗室护士服务的对象比较特殊,护士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患儿陪侍人多,使护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小儿用药精、用量小、用药品种多,给安全用药增加了很大的护理风险[1],所以经常是纠纷多、投诉多,儿科液疗室护士承受着与成人科室不同的精神、心理压力。我院从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在儿科液疗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活动,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护理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护士面临许多压力与应激,儿科护士在特殊的环境下造成的躯体症状及易患性与成人科护士有显著性差异。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已被病人广泛接受和认可。本人从事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多年,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研究认识护士的需求特点,切实解决人的合理需要,充分调动护士的参与意识,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使她们能在宽松环境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作为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文献报道,护理人员因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社会风险、压力等原因造成的心理紧张、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本文重点对影响口腔科门诊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曹淑芝 《吉林医学》2006,27(4):415-415
护理工作是医院服务的窗口,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士修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然而,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即:服务群体年龄小,各种技术操作难做,家长挑剔多,经济收入少,一度造成儿科护士来源比其他科室显得更为短缺。加上特殊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给予不公平的待遇等给儿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所以,护士长更应该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等。把调节护理人员的健康提到前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1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英国的《护理时代》杂志曾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