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血源性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中,应用保留假体清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应用保留假体清创术结合抗生素治疗1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血源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其中11例存在与关节腔相通的窦道。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术前或术中取关节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行细菌培养。术中髋关节脱位后,彻底清理关节周围炎性组织,术后所有患者均足量应用抗生素。平均随访66.2个月。结果 3例关节液及组织的细菌培养阴性,11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3例培养出2种或3种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星座链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1例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1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生素平均使用为75.2天。平均随访66.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8例感染得到控制,治疗成功率为57.1%,Harris评分为56~98分,结论保留假体清创结合足量抗生素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血源性假体周围感染有一定的效果。准确诊断,严格选择患者,在症状出现早期及时进行清创,可以部分达到保留假体控制感染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白1992年1月~2004年2月年共收治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髋关节,1例膝关节。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3~74岁,平均58岁。术后感染发生在2个月内3例,1年内1例,2年以上3例(3、8、10年)。2例扩创,取出钢丝和捆绑带,置管持续冲洗,静点、口服抗菌素。1例取出假体,关节旷置。1例一期关节置换。3例二期关节置换。结果随访2~14年,平均随访8年,6例患者无感染复发迹象,疼痛消失,独立行走,关节功能满意。1例因拒绝取出假体,窦道反复破溃。结论应严格掌握关节置换适应证,预防感染重于治疗。术中病理切片检查对诊断感染,决定翻修手术的时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1例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的患,因肿瘤巨大,破坏广泛,做了肿瘤截除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患出现窦道感染。依照常规,这例患的治疗应当是取出假体、扩创缝合,待伤口愈合后0.5-1.0年再行手术,重新安装假体。由于这位患为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对侧肢体重度麻瘅。为了缩短疗程,我们为这位患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术前抗感染治疗,术中彻底清除和冲洗感染病灶,取出的人工假体清洗后进行严格消毒后一期置回原位。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3周拆线,伤口Ⅲ甲愈合,随诊1年无复发。后来我们又有2例类似的病案获得成功治疗。这些临床经验使我联想到活动性关节结核的治疗似也可否病灶清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真空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儿童锁骨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儿童锁骨骨髓炎患儿,男6例,女3例;年龄1.2~10岁,平均3.5岁。其中8例为血源性感染,1例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所有患儿均在术前进行血培养,术中脓液培养及骨质病理检查。所有患儿均行彻底清创,创腔常规置管行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持续负压吸引,将VSD装置中高分子泡沫合成敷料剪成与病灶清除后创腔大小,再将引流管与皮肤垂直穿出,同时接VSD负压吸引装置,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冲洗液清亮、感染指标正常后拆除VSD装置更换负压引流球,复查血常规、CRP、红细胞沉降率等感染指标连续2次正常、冲洗液连续培养2次阴性后改为口服抗生素出院。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儿伤口和骨质恢复情况。结果 9例锁骨骨髓炎患儿治疗27~38天,更换VSD敷料1~2次;9例患儿术后随访6~49个月,平均19个月。经手术治疗后均未出现引流管脱出、渗漏,锁骨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未再出现感染。结论局部开窗、置管冲洗引流联合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儿童锁骨骨髓炎,并且并发症较少,适于在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并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变量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来评估早期(4周以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组平均年龄为81.6(66~92)岁。6.88%(22/320)的患者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均接受了翻修手术。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2.3±16.8)天,大于非感染组患者(9.2±6.1)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变量分析显示术前较高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33)、高BMI (P=0.026)、手术时间的延长(P=0.031)以及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P=0.002)是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以CRP水平≥11.3 mg/L为临界值评估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是81.2%(AUC=0.83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前较高的CRP水平、高BMI、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非肿瘤复发性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其中58例骨肉瘤、16例骨巨细胞瘤及4例其它骨与软组织肿瘤。初次手术为保肢手术,所用假体为组配水泥型假体。对出现的感染、假体障碍及无菌性松动等非肿瘤复发因素并发症进行二次手术并随访。结果 78例患者出现了6例无菌性松动、3例深部感染、3例软组织愈合不良和1例假体部件脱位。13例为男9例,女4例,出现并发症的平均年龄为25.6(16~37)岁。至随访终点,共计有10例假体失败,总体假体的5年预期生存率为81.4%。对无菌性假体松动病例分析发现,患者初次假体置换术后2个月恢复功能活动的体重指数(BMI)及患者切除肿瘤后骨缺损占比(尤其40%)是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独立因素。同时6例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1岁,进行危险因子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运动能力较强的患者倾向于出现无菌性松动(P=0.197)。3例深部感染的患者出现在术后1个月之内并进行了多次手术,最终2例采取一期取出假体二期翻修的治疗方法,余下1例截肢。1例假体部件脱位发生在术后第2个月,立即进行了切开复位。6例无菌性松动发生的时距初次手术时间跨度平均为45(28~75)个月,翻修前MSTS评分平均为14.3(12~17)分,翻修采用延长假体柄的定制水泥型假体,假体柄延长长度平均为5.2(4~6)cm,翻修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34.3(18~58)个月,无一例出现再次无菌性松动及其它假体相关性并发症,翻修后6例假体到目前随访终止的MSTS评分28.5(27~30)分。结论无菌性松动是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非肿瘤性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无菌性松动的假体翻修时选择延长假体柄的定制水泥型假体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心包穿刺并有效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 对3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超声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可进行冲洗或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31例病例均一次置管引流成功,恶性心包积液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疗效显著,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疗效显著并无严重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4 年5月至 2010 年9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炎患者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34~56 岁,平均年龄 45 岁。按 Arnold and Hilgartner 分级:IV 级2例,V级2例。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对4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标准入路。术中、术后监测相应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控制术后出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根据关节功能改善情况、Harris 评分、假体生存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7年,平均 40 个月。4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减轻,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1例患者术后偶诉疼痛,但不影响生活。术后 Harris 评分:85~90 分 (优2例,良2例),平均 87.7 分。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平均每侧髋关节为 1210 ml。本组第1例患者术后 84 个月右侧髋臼处出现松动迹象,现拟行翻修手术治疗;余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的征象,假体位置和力线水平均满意。1例术后出现关节内出血并切口渗血,无 DVT 和 PE 形成,无大出血及伤口感染。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病变髋关节功能,短、中期疗效较好。合理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非常重要,血友病性髋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手术团队并在内科医师配合下施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B超引导下心包内穿刺并置管引流加腔内化学药物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对5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心包腔后置入导丝,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彻底引流后每周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经治疗后17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65.5%。无心包缩窄及窦道形成。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心包内穿刺置管引流加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具有方便、有效、安全等特点,有助于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假体置换的21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骨肉瘤136例,骨巨细胞瘤49例,动脉瘤样股囊肿1例,梭形细胞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软骨肉瘤6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细胞瘤1例,转移癌4例,其它骨肿瘤3例;根据位置分类,发生于股骨远端150例,胫骨近端64例。结果 187例随访16~122个月,平均47个月。并发症发生47例。早期感染及切口不愈合15例,腓神经损伤3例;晚期感染5例,假体松动15例,假体断裂4例,假体周围骨折5例。结论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无菌性松动、切口不愈合、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胫骨近端高于股骨远端。  相似文献   

12.
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B超引导下心包内穿刺并置管引流加腔内化学药物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对5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心包腔后置入导丝,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彻底引流后每周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经治疗后17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65.5%。无心包缩窄及窦道形成。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心包内穿刺置管引流加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具有方便、有效、安全等特点,有助于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自制压模成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术后慢性感染二期手术中应用效果和作用的分析及文献学习,了解相关疾病的处理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 年1月至 2012 年6月,经治的8例髋关节术后慢性感染患者,初次手术据诊断平均间隔4年,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7例,股骨头坏死术后感染1例,均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平均间隔时间 13 个月,一期使用术中自制含万古霉素的关节型骨水泥占位器进行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长柄骨水泥假体植入术。观察患者关节功能及满意度情况、感染的控制情况、占位器翻修及并发症等使用情况。结果 8例均随访,Harris 评分由一期手术前的 39 分提高至术后的 63 分,二期翻修术后 Harris 评分 86 分,患者满意度 100%,术后感染控制率均为 100%,无感染复发,无早期假体松动情况,患者可使用占位器部分负重活动,未出现占位器脱位,出现1例占位器断裂。结论 术中制作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二期手术可以较好的治疗髋关节术后感染,维持翻修期间关节功能,采用一些改良的技术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并注去甲肾上腺素及顺铂治疗肺癌血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41例患者 ,分为A ,B两组 ,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腔 ,引流后A组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及顺铂 ,B组仅注入顺铂。结果 A组 2 3例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 2 1例 ,有效率 91.3 0 %。置管前平均引流量 3 2 60ml,引流时间 47小时。B组 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 15例 ,有效率 83 .2 2 % ,置管前平均引流量及时间分别是 45 3 0ml及 73小时 ,两组比较P<0 .0 5 ,两组均无种植转移及窦道形成。结论 经皮穿刺胸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注入顺铂安全 ,有效。同时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可减少血性胸腔积液形成的速度和量 ,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对35例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脓液引流、脓腔冲洗注药、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结果:35例均放置引流管并冲洗治愈,平均引流置管时间为(11.5±2.3)d。所有患者随访5—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实用、康复快、并发症少,且取材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臼杯在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翻修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经治的24例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病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46(34~77)岁。髋臼侧行翻修的原因:无菌性松动21例,髋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低毒性感染1例。所有手术均为初次单侧翻修,初次关节置换髋臼侧:11例为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10例为非骨水泥型髋假体,3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髋臼骨缺损按Paprosky分型法:Ⅱ A型7髋,Ⅱ B型6髋,Ⅱ C型5髋,Ⅲ A型6髋。采用大臼杯或联合植骨对髋臼假体进行翻修,对于Paprosky Ⅱ 型骨缺损在不影响假体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挫磨扩大髋臼,植入颗粒骨或直接置入大臼杯髋臼假体。Paprosky Ⅲ A 型骨缺损,采用适量植入打压颗粒植骨,或结构性植骨、臼底骨块封堵技术以提高骨量,或直接采用高位球中心植入技术,配合大臼杯植入,而双下肢平衡及偏心距均通过假体柄及颈的长度来调节。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及VA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及状态,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稳定性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4例平均随访23.84(12~8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4.92±10.53)分,术后12个月(84.75±4.61)分( P<0.01),术后3年(88.88±5.70)分( P<0.01)。VAS评分:术前(4.58±1.69)分,术后12个月(0.71±0.91)分( P<0.01),术后3年(0.50±0.66)分( P<0.01)。未出现假体修复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X 线片显示移植骨与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患者下地行走步态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及髋关节异常疼痛影响行走,术后1年患髋屈曲均能至少达90&#176;,术后3年均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并能慢跑、下蹲持物。结论在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截骨情况下分次手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2006年12月对12例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取一期手术松解,股骨髁上骨牵引。平均牵引重量18.5kg,牵引2~4周(平均18d)待脱位股骨头牵至髋臼水平后,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6个月~5年,平均40个月。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双下肢全部恢复等长,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和随访中未发现脱位及假体松动。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41.6分提高到91.7分。结论成人高位先天性髋脱位的病理改变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松解牵引,二期关节置换的方法是避免股骨截骨、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长度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鼻置管十二指肠腔内减压引流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效果。方法 165例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术中经鼻置管十二指肠腔内减压引流,观察术后鼻肠管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水电解质平衡、拔管时间及十二指肠残端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的日均引流量为485 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5天,拔管时间平均7天,均未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结论经鼻置管十二指肠腔内引流能有效预防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区应用、分层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Gustilo IIIB和IIIC型开放性骨折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月应用VAC治疗GustiloIIIB和IIIC型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35例,年龄5~66岁,平均37.3岁。交通伤24例,机器损伤4例,火器伤3例,烧伤4例,IIIB型28例(胫腓骨22例,骨盆2例,尺桡骨3例,股骨1例),IIIC型7例(胫腓骨5例,跖趾骨2例)。骨折均已行骨折固定及血管修复,遗留创面或皮肤坏死范围为(3~50)cm×(2~35)cm。入院时骨折感染距伤后时间3~34d,平均12d。所有病例均先行清创,更换骨折固定类型或调整外固定架固定位置,在感染的肌肉间隙、关节间隙、骨折间隙等分区应用、分层应用VAC,并根据置管部位和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次序和时间,5~7d根据引流情况进行更换引流装置,应用次数为1~4次/例,平均2.2次/例。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12例行皮瓣移植和肌瓣移植,23例25处伤口皮片植皮或缝合修复创面。感染性腔隙或骨髓腔可延长应用单纯负压管吸引7~14d。创面愈合后3~6个月视骨折愈合进度和骨折固定稳定情况保留原有固定或更换永久性骨折固定物。结果本组35例创面经清创后应用封闭负压吸引后,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清洁时间为7~17d,平均10.5d。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范围减小10%~15%,细菌培养阴性。游离植皮及组织瓣移植一次全部成活33例,2例游离植皮者由于面积大,术后患者搓动遗留有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完全消灭创面。所有患者体温血象正常,局部无窦道、无疼痛,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分区应用、分层应用VAC,并根据置管部位和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次序和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Gustilo IIIB和IIIC型开放性骨折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0.
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半骨盆切除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1991年4月至2001年4月采用半骨盆切除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9例。其中软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外科分期ⅡB期8例,ⅠB期1例。半骨盆假体通过三维测量设计为患者特制。结果 随访12~92个月,平均43.3个月。4例死于恶性肿瘤扩散,5例存活。骨盆肿瘤切除术后功能评定优2例,良1例,可1例。3例无并发症,6例发生并发症。9例患者共行24次手术,包括首次手术平均2.67次/人。结论 半骨盆切除特制假体置换术后功能评定结果尚满意,但并发症较多,适用于低度恶性骨盆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