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2):1867-1867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术期发生在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据统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感染的35%~40%,已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因此,重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围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以来,我们对外科围术期患者加强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明显效果,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病人易出现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本文介绍了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病人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以提高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 ,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围术期保温措施预防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4~26℃之间,加盖保温毯,控制输入的液体均加温至3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体温情况、低体温发生率以及S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各体温监测点无低体温发生,观察组低体温及S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的围术期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可预防轻度低体温发生,降低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探寻成人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心功能正常的成年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运用对比实验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低体温预防的各种措施,对照组患者按照平时常规处理,不给予防护措施。对获得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寻到成人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结论:对成人开腹手术患者术中给予电热毯保温;围术期所输注、冲洗体腔的液体及血液制品均进行加温,能够有效预防成人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围术期低温可导致术后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增多,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因素和机制很多,围术期低温与麻醉和手术环境因素相关,麻醉期间体温调节防御机制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麻醉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现就有关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机制、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创伤患者围术期极易出现低体温,是创伤病人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如果创伤患者低温持续4h以上,死亡率可达40%,体温降至32℃以下,死亡率为100%。因此,通过被动与主动保温措施,防止患者发生低体温,维持恒定的核心体温极为重要。现就创伤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5,(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实行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收集84例围手术期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保温护理,干预时间从患者入院到手术结束推入病房为止;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进行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冲洗液使用量;两组患者不同麻醉前、麻醉30 min、麻醉60 min及手术结束时肛温。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冲洗液及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 min、麻醉60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肛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对老年患者实行围手术期保温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基础体温。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输血与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与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住的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83例完整病例资料,按统计学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7例作回顾性分析;同时,抽取78例(78/102)肝脾损伤病例另作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17例中输注红细胞、血浆、全血的病人术后感染百分比分别为24.4%、40.0%和69.6%,未输血者为21.7%(P<0.05);红细胞、血浆、全血的输注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4、0.260和0.213(P<0.05);78例肝脾损伤病例中,输注红细胞、血浆、全血的术后感染百分比分别为25.0%、42.9%和40.0%,未输血者为8.3%(P<0.05);红细胞、血浆、全血的输注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亦均呈正相关,其R值分别为0.200、0.320和0.284(P<0.05)。结论: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导致术后细菌性感染并发症增多;输血量越多,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2281例患儿,比较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0%.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目前,体温监测已经成为术中常规的监测项目之一。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仍然常发生,低体温造成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与围术期心肌缺血、凝血疾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40例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分为两组,通过两组临床资料的统计比较,总结感染高危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感染预防治疗方法.结果:感染组年龄偏大者、手术时间长、有合并疾病、术前1d备皮、术中低体温例数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掌握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针对感染者及时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减轻感染造成的危害,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5例腹腔急性感染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1周、2周血清中Cu、Fe、Zn、Se、Ca、Mg含量,与10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例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感染患者血清Fe、Zn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逐渐回升,但并未达到正常水平;血清Cu、Se、Ca、Mg手术前、后,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腹腔感染时血清Fe的下降为机体的防御反应,无需补充;而机体对锌的需要量增加,应适当补充;对重症感染患者,使用硒制剂可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2例高龄患者实施腹部手术,给予整体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静脉炎1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围术期监护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围术期监护与治疗问题。方法:对144例发生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围术期监护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本组144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78例,占53.4%;急性肾功能不全16例,占11.0%;肝功能不全32例,占21.9%;急性心功能不全56例,占38.4%;二重感染46例,占31.5%;死亡12例,占8.3%。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施行围术期监护可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49-152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患者临床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胃肠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盖被保温,观察组盖被保温与保温毯保温干预.比较两组低体温、手术部位感染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