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与颈动脉狭窄及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60例GA患者进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并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SUA).结果 60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狭窄19例,检出率为31.7%.动脉狭窄组体质量指数(BMI)、TC、TG、FBG和SUA较非动脉狭窄组高(P<0.01).吸烟、嗜酒、吃肥肉、吃动物内脏是颈动脉狭窄的致病因素,运动、喝茶和素食是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GA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BMI、TC、TG、FBG和SUA与GA颈动脉狭窄有关联.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GA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运动、喝茶和素食是GA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颈脑动脉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其与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17例Ⅱ级PH患者进行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和血尿酸(SUA)检测,对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19例(患病率8.8%),脑动脉狭窄107例(患病率49.3%),脑动脉闭塞9例(患病率4.1%),颈动脉和脑动脉均有狭窄17例(患病率8.3%),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其体质指数(BMI)、TC、TG、FBS和SUA的平均值较非动脉硬化组高(P<0.01)。高血压和SUA、TC、BMI、和FBS与脑血管的狭窄有协同作用。结论:PH颈脑动脉狭窄患病率较高,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病率远高于颈动脉狭窄患病率,动脉狭窄或闭塞的PH患者,其BMI、TC、TG、FBS和SUA的平均值较动脉正常组高,SUA、TC和FBS是高血压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SUA、TC、BMI、和FBS与动脉狭窄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靖西县居民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靖西县居民561例,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1例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2.6%,其中男性为27.4%,女性为18.0%,男性粗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肥胖粗患病率为28.2%,男性为35.4%,女性为21.1%,男性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粗患病率10.2%,男性为11.2%,女性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5.99倍,肥胖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1.63倍;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喜爱运动、经常喝茶和素食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26.8%、19.7%及40.0%.结论 靖西县居民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当加强卫生宣教,重视防治高血压,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靖西县居民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靖西县居民561例,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1例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2.6%,其中男性为27.4%,女性为18.0%,男性粗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肥胖粗患病率为28.2%,男性为35.4%,女性为21.1%,男性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粗患病率10.2%,男性为11.2%,女性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5.99倍,肥胖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1.63倍;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喜爱运动、经常喝茶和素食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26.8%、19.7%及40.0%。结论靖西县居民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当加强卫生宣教,重视防治高血压,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海西宁地区汉、藏族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335例MS患者根据SUA水平与种族不同分为4组:汉族MS伴正常SUA组(A组)98例、汉族MS伴高SUA组(B组)111例、藏族MS伴正常SUA组(C组)64例及藏族MS伴高SUA组(D组)6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并采集静脉血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B组的年龄、BMI、FBG、TC、TG、LDL-C、apo AI、apo B、hs-CRP及IL-6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5),D组的年龄、BMI、FBG、TC、TG、LDLC、apo AI、apo B、hs-CRP及IL-6均较C组显著增加(P<0.05);B组与D组的BMI、FBG、TC、TG、LDL-C、apo B、hs-CRP及IL-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MS患者高SUA的影响因素有:BMI、FBG、TC、TG、LDL-C、apoB、hs-CRP及IL-6,藏族MS患者高SUA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FBG、TC、TG、LDL-C、apoB、hs-CRP及IL-6。结论 青海西宁地区汉、藏族MS患者高SUA水平与BMI、FBG、TC、hsCRP及IL-6相关;藏族人群在MS的预防过程中应该更注重SUA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冯晓波 《求医问药》2014,(3X):105-10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以及差异因素分析。方法:将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40例、IMT增厚组35例、无颈动脉硬化组37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SBP、PP、BMI、FBG、TC、TG、HDL-C、hs-CRP、UA诸项指标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颈动脉斑块组、IMT增厚组以上指标均比无颈动脉硬化组差异显著(P<0.05),且高血压病程、BMI、FBG、TC四个指标颈动脉斑块组与IMT增厚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SBP、PP、BMI、FBG、TC、TG、HDL-C、hs-CRP、UA是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且高血压病程、BMI、FBG、TC四个指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 )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09例T2DM患者,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分为斑块组(A组)及非斑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血脂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A组年龄、BMI、FBG、HbA1c、收缩压、TC、TG、LDL-C、SU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LDL-C、SUA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收缩压、LDL-C、SUA在 T2DM 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检测COPD组患者(40例)与健康组(43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快形成情况,以及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吸烟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相关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颈动脉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 COPD组患者血中hs-CRP、Fbg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和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而TC、HDL-C、LDL-C则低于健康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hs-CRP、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COPD患者颈动脉狭窄组hs-CRP水平和吸烟指数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年龄、吸烟指数、hs-CRP、TC是COP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应作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必要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及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29例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采用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单纯颅外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的12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血管狭窄的分布,比较2组之间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最为常见(63.8%),其次为颈总动脉(34.5%)和颈外动脉(1.7%)。狭窄组中糖尿病及吸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37,95%CI=1.799~6.566,P=0.000)和吸烟(OR=2.406,95%CI=1.258~4.604,P=0.008)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狭窄最为常见,吸烟、糖尿病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脑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308例经DSA和/或CTA诊断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同时测血压、血糖(GLU)、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无脑动脉狭窄组比较以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率(54.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35.12%),比较脑动脉存在狭窄与无狭窄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GLU、TG、TC、同型半胱氨酸、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脑动脉狭窄均相关,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10月期间健康体检人群中行颈动脉检查的1014例资料,根据体检结果分为斑块组(98例)和无斑块组(916例),结合问卷调查以及生化检查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人群中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FBG、HbA1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摄入、运动、BMI、TC、TG、HDL-C、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高收缩压、高血糖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年龄、性别、吸烟、高收缩压、高血糖可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酒、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是否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独立相关。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2020年收治的115例确诊为成人烟雾病患者。本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为测得的血清尿酸(SUA)与纤维蛋白原(FIB),其协变量为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相关指标。根据SUA的四分位数,比较MMD患者的基线特征,同时进行FIB的单因素分析。在调整其协变量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UA与FI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5例烟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45±8.21岁,其中约43%为男性。校正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FBG、HbA1c、TC、TG、HDL、LDL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与FIB之间呈正相关(β=0.007, P<0.05)。结论 在成人MMD患者中,SUA与FIB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0岁以上老年T2DM患者125例,按照是否合并慢性血管并发症分为合并组(n=57)和未合并组(n=6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血糖值(MAGE)、血糖标准差(SD-BG)]和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血糖波动对预测老年T2DM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烟酒史和血压情况、FBG、TC、HDL-C、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慢性血管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合并组,T2DM病程长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MAGE、SD-BG和HbAlc、SUA、TG、Scr、BUN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58-161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9月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档案53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三组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结果 三组比较可以发现,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01);斑块组男性比例、FBG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832;F=0.143,P=0.867);斑块组和增厚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286;χ~2=2.186,P=0.335)。吸烟、BMI、SBP、DBP、FBG、HbA1c、TG、TC、LDL、HDL、HCY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三组BMI、TG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降低BMI、TG、FBG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危险性,强化控制血糖可能降低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关系.方法 选择362例高龄老年男性患者,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进行分组:高尿酸血症组(76例)及SUA正常组(286例).进行体格检查,并询问病史,取血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S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下肢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分析SUA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指数(BMI)、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三酰甘油(TG)及CRP均明显高于SUA正常组(P均<0.01),HbA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SUA正常组(P均<0.01),且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脑卒中、超重或肥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率亦高于SUA正常组(P均<0.01).(2)高尿酸血症组LEAD的发生率为39.47%,明显高于SUA正常组的28.32% (P <0.01),且下肢动脉直径狭窄程度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而加重.(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A、TG、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为高龄老年男性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老年男性患者SUA水平升高与L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认为SUA是高龄老年男性患者发生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病变程度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门诊随访的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且近3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者。按照颈动脉是否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测定并对比两组人口学和实验室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者为199例,占52.37%。与无狭窄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具有更高水平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脑钠肽(BNP)和吸烟指数,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体重指数(BMI)低于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筛选,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因素有hs-CRP(OR 1.040,95%CI 1.011~3.070)、UA(OR 1.003,95%CI 1.000~2.006)、FEV1(OR 0.899,95%CI 0.200~5.722)、吸烟指数(OR 1.002,95%CI 1.001~2.904)和BMI(OR 0.955,95%CI 0.312~4.86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常见,高hsCRP水平、高UA水平、高吸烟指数,低FEV_1水平及低BMI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吴银侠  宋少武  王淑媛 《吉林医学》2012,33(8):1590-15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均行脑CT血管造影术,并对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卒中史、TIA史、吸烟史、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40例(63.5%)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5例(37.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30%),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13例(32.5%)。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23例(5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存在多条动脉狭窄的患者较多;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即有无斑块形成)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4例)和无斑块组(36例),检测所有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酐(Cr),同时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病史。结果斑块组年龄、吸烟、高血压发病率、糖代谢异常发病率、TC、TG、LDL、FIB浓度、hs-CRP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两组间性别、HD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因素有年龄、吸烟、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和TC、TG、LDL、FIB、hs-CRP指标升高等。  相似文献   

20.
付金凤  徐洁  李阳 《医学综述》2012,18(9):1424-14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评估入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BG)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性斑块组的血清Fib、SUA、LDL-C、hs-CRP、HbA1c水平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Fib、SUA、hs-CRP、HbA1c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ib、SUA、hs-CRP、HbA1c等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