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逆性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1例妊高征子痫患者首次MR检查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弥漫性T1WI低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等及稍高信号,皮质也可见受累。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经治疗两周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水肿消失,仅可见左侧顶叶皮质下出血灶;另1例SLE患者,MR表现为双侧颞枕顶叶及部分额叶以白质为主长T1长,T2信号,皮质可见受累。累及基底节及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DWI呈等及稍高信号。患者入院3d后因DIC死亡。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MRI有一定特征性表现,DWI反应为血管性水肿。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可早期为临床提供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2例患者MRI均显示病灶为双侧大脑对称性分布,顶枕叶12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4例,胼胝体后部1例,脑干受累1例。病灶主要位于皮质下白质区,其中有4例大脑皮质也部分受累。3例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图表现为高信号。1例DWI及ADC图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该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视力改变和癫痫等,影像学改变主要为累及双侧后脑部(顶枕叶)皮质下白质的可逆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能会有皮质受累,T2加权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改变。表观弥散系数(ADC)增高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高ADC值治疗后可逆性好。低ADC值则为不可逆损伤或者是真正的梗死。病理改变大部分认为与血压自我调节功能失调及内皮细胞破坏有关。自从该综合征首次被描述以来,许多病例报告显示多种疾病会引起此类综合征,包括高血压、子痫、应用细胞毒性及免疫抑制剂等,合理的诊断及治疗能够使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迅速恢复,如果诊断不当,则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MRI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田庭臣 《海南医学》2008,19(3):135-13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可逆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作文献复习。患者自发病后分别进行两次MRI平扫及1次MRI增强扫描。结果患者首次MRI检查示两额、顶枕皮层肿胀呈稍长T1及稍长T2信号,DW1呈稍高信号改变,ADC值正常,临近皮层下的白质、两小脑半球均出现对称性斑片状长T1及长T2信号,DWI上呈稍低信号改变,ADC值高于正常脑白质。经过1周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查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原有病灶明显缩小,部分消失,注药后未见异常强化影,DWI未见异常高信号改变。结论可逆性脑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及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及MRI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确诊为不典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5例不典型PRES患者有男性1例,女性4例,其相关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剖宫产术后高血压(3例)以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1例)。发病时患者的收缩压高值平均为188mm Hg,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患者恢复时间为2-14d。头颅MRI:病变主要发生于额叶(1例),脑干(3例),基底节区(1例),3例伴其他部位病灶,其中仅1例伴右侧顶枕叶病灶。T1WI病变区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及T2WI病变区呈高信号;大部分(4例)DWI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ADC呈高信号,小部分(1例)DWI病变区呈高信号,ADC呈等信号。患者于治疗后2-4周复查MRI,病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不典型PRES临床表现亦不典型,但是结合MRI表现还是有其特征性,影像诊断医生应当提高对其认识,尤其是对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表现明显不符,需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蔡磊  马淑辉  闵剑青 《吉林医学》2012,33(24):5269-527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癫7例,高血压脑病2例。9例均行CT、MR检查。结果: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及双侧顶叶8例,枕叶5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3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MRI对于显示病变有无、范围及皮质受累较CT更敏感。9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CT、MRI显示病灶逐渐减少、消失,呈可逆性改变。结论:PRES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临床证实5例PRES的MR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3例子痫,2例肾功能不全,均有血压升高及抽搐病史。5例中斑片状异常信号灶均累及双侧顶叶,不同程度累及双侧基底节区、额叶、颞叶白质及颞叶、顶叶脑皮质,异常信号在T2WI及T2水抑制序列(Flair)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高信号。结论 MR对PRE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继发高血压脑病7例,子痫6例,子痫前期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急剧血压升高伴头痛15例,癫痫发作11例,意识障碍9例,视物模糊8例,精神异常5例,伴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4例;MRI主要表现为双侧枕顶叶多发皮层下白质较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和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5例治疗后MRI复查,10例病灶完全消失,5例病灶减少、范围缩小。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数有基础疾病史,病变主要位于后循环供血区,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经积极治疗后其信号具有可逆性,掌握以上特征对该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 结果 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 结论 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基础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随访了解预后.结果 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相关的常见疾病有各种肾病肾功能不全、妊娠及产后子痫、结缔组织病、免疫抑制剂应用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抽搐、视力下降、精神意识改变等.影像学具有多灶性、对称性、后部为主分布的特点,累及枕、顶、额的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病灶.一般预后较好,少数较差.结论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并不相同,病变并不都可逆,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报告 患者,女,31岁。因“视物不清,阵发性四肢抽搐1d”于2009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视物不清症状,双眼失去光感,当时测血压160/110mmHg。后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min自行缓解,共发作2次。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无症状中央变异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糖尿病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急性脑梗死1例,饮酒史2例.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均可见明显脑干异常信号,而无脑干病变相关临床症状.结论 无症状中央变异型PRES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1-143
目的探讨在患有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选择当中,CT与MRI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其入院后分别接受CT扫描与MRI扫描诊断,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MRI扫描检查的确诊情况多于CT检查,MRI确诊例数25例,CT确诊例数23例,但是两种检查方式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差异(P0.05),在所有患者当中,21例患者治疗8~20 d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接受CT检查显示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MRI检查则出现高信号表现。结论对于患有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让其接受MRI的诊断效果要稍好于CT扫描诊断,可作为这类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PRES在产后3-28 d出现,发生于两侧额顶叶及两侧枕叶1例,左侧额顶叶1例,双侧顶叶后部2例,CT表现为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为主,2例病灶邻近矢状窦旁出血及病灶内散在出血,随访病灶范围、数目减少、消失;2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 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做出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谢敏  冯仕品  罗苇  王莉  刘喜  刘君  郭丽敏  李佳 《四川医学》2020,41(3):234-238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PRES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PRES患儿,女1例,男4例,均行肾活检术,病理类型分别为新月体肾炎1例、IgA肾病1例、ANCA相关性肾炎1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性肾炎2例。4例应用过细胞毒性药物。临床表现:血压增高5例,剧烈头痛5例,意识障碍2例,视力障碍3例,惊厥持续状态2例,行为异常1例。头颅MRI结果 5例均提示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层受累,其中3例同时伴有额叶受累,1例累及壳核。MRI表现3例为T1WI(长T1加权像)稍低信号,T2WI(长T2加权像)稍高信号,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高信号、DWI(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2例为T1WI(长T1加权像)低信号,T2WI(长T2加权像)高信号,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高信号。经积极治疗原发病、降血压、止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5例患儿均复查MRI,2例病灶完全消失,2例病灶明显减少,1例患儿其左侧侧脑室前角旁及右侧顶叶局部白质内仍有病灶。4例患儿临...  相似文献   

17.
HELLP综合征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致死率高;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继发于多种基础疾病,预后与及时诊断及处理密切相关。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早期识别,正确治疗非常重要 。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临床和影像学结合诊断的综合征.PRES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头痛、癫痫、精神状态改变、视力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脑后部血管源性水肿为典型影像学表现,及时恰当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异常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0.
寇红伟 《吉林医学》2013,34(6):1105
目的:讨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综合分析20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均有头痛、视力模糊的表现,并且患者还伴有高血压,20例患者均做常规生化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进行常规的核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扫描。结果:20例PRES患者的MRI显示病变部位均位于顶枕叶并双侧基本对称,病变主要是皮质区,尤其是白质部分。病变信号主要集中在双侧基本对称的白质,T1WI上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白质及受累皮层均呈高信号,边界不清,DWI显示部分病灶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表现弥散系数图(ADC)上呈高信号,部分病灶上呈高信号,ADC上呈等信号。治疗后随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逐渐减小,消失。结论:PRES好发于顶枕叶皮质及皮层下白质区,病变早期为血管源性水肿,晚期为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及时可以逆转,采用MRI、DWI等检查综合临床的典型特征分析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