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合理防治措施。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科学的喂养基础上,辅以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0.3 mg/kg,3次/d,金双歧0.5ɡ/次,2次/d。结果:2组患儿在症状消失时间、停止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及出院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和金双歧口服制剂,可有效治疗VLBWI喂养不耐受,有利于促进VLBW I胃肠功能建立和恢复,有利于VLBWI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护理中应用综合干预护理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32例,对其给予综合干预护理,观察其平均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等,统计患儿体质量的增长情况.结果:通过对32例患儿进行综合干预护理,静脉营养时间为8.60±1.24d,达足量喂养时间为10.25±2.56d,平均住院时间为22d.结论: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护理中应用综合干预护理,能够促进其体质量稳定增长,增强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4.
王妍琦 《吉林医学》2013,(30):6248-624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应用早期喂养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极低体重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传统方法喂养(对照组)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的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出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以及胎粪排除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能有效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促进患儿肠道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最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 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 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15±0.25)cfu/g,(5.39±0.53) cfu/g,(7.32±0.80) cfu/g],对照组分别为[(4.17±0.27)cfu/g,(7.84±0.35) cfu/g,(7.61±1.35) cfu/g],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 [(4.35±0.23)cfu/g,(5.01±0.48) cfu/g,(7.12±1.22) cfu/g],对照组分别为[(4.37±0.22)cfu/g,(8.52±0.23) cfu/g,(7.40±1.33) cfu/g]。两组于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两种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喂养不耐受出现之前和消失后5d两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喂养不耐受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胎龄≤31周,出生体重<1500g,并除外消化道先天畸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于生后第2天常规给予红霉素3~5mg/kg.d-1,共6~8天。结果用药组的喂养不耐受率(34.09%)低于对照组(58.54%),差异有显著性(χ2=4.17,P<0.05)。两组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和每天大便次数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住院时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75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恢复情况以及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胃潴留、腹胀的消失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较短,且患儿的日增加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7.64±1.56)天低于对照组(13.52±3.01)天(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提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出生1h内体质量不足1 500g的活体新生儿[1].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力弱,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易造成喂养困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合理喂养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长期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胃肠营养.现主张早期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道功能进一步成熟.近年来,国内、外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肠道营养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喂奶口服或鼻饲金双歧,干预周期为5 d。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03±0.36)、(2.36±0.42)d;(5.36±1.11)、(6.00±0.95)d,治疗组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3.63)、(10.26±5.23)d;(16.58±4.23)、(25.36±6.21)d,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能尽快从静脉营养过度到胃肠营养,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促进胃潴留和腹胀症状的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孕周小,机体发育未成熟,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胃肠道分泌、消化吸收、动力、激素调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影响肠内营养物质吸收,延长静脉营养时间,增加感染机会,影响生长发育。为了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红霉素静滴已经是常用的治疗喂养不耐受的方法,但由于其仅起拟胃动素的作用,有时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采用静滴红霉素联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24 h内微量喂养组(观察组)与72 h后微量喂养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增长、生后宫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明显改善VLBW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极低出生体重儿其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常伴有各种疾病和并发症,容易出生喂养不耐受,研究表明红霉素、西沙必利等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存在较多争议。2009年6月-2011年8月,笔者对7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口服益生菌制剂,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2例,符合以下条件:孕周<34周,1 500g>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96例VLBWI,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延续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体格及神经心理(DQ评分)发育情况。结果延续组9、12个月龄头围、身长较常规组长,且3、6、9、12个月龄体质量高于常规组(均P<0.05)。延续组3、6、9、12个月龄DQ评分大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VLBWI可促进体格生长及神经发育,改善智力。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 500 g、胎龄<33周的早产儿[1-2].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功能未成熟,常伴有各种胃肠疾病和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喂养已成为影响其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3].为提高患儿的喂养耐受性,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笔者对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喂养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情况、生长体质量和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呕吐、胃潴留、腹胀、血便发生率分别为14.29%、16.33%、16.33%和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14、21天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天数在25 d以内的百分比高达83.6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肠内营养状况,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柳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72-2174
目的:探讨鸟巢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微量口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鸟巢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相关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观察组每日摄奶量(79.60±7.25) mL,多于对照组的(62.93±5.65) mL,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时间为(5.71±0.86) 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7.72±1.03) d、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为(10.34±1.25) d,短于对照组的(7.33±0.94) d、(9.20±1.12) d、(15.62±2.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3、8.142、6.228、13.046,P<0.05)。观察组身长增长速度为(0.89±0.27) cm/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观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及例数、每日摄入热卡、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重,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作用及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3—12间康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生后24h内口服或鼻饲谷氨酰胺0.1/kg.次,Q8H,连续28天。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记录每日体重增长值,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日龄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开奶前,开奶后7d、14d两组患儿血胃动素水平,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0%vs.55.0%),达全胃肠喂养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短[(18.7±2.8)d VS.(21.7±2.7)d,(12.1±1.3)dvs.(15.3±1.2)d],干预组生后7d,14d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浆胃动素分泌,从而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