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46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单鼻孔经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6例,未能切除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尿崩症19例,视力下降2例。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准确评估病情、熟悉解剖和精湛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自从Schloffer于1907年首先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后[1],该手术入路不断改良发展,尤其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显微器械的改进以及高清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逐步被"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所取代.同时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经鼻蝶入路在鞍区病变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疗效满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2],"经鼻蝶显微手术为功能保护性手术"已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手术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60例垂体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第1天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效果、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清IGF-1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改善血清IGF-1水平,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且安全性较好,疾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垂体腺瘤中泌乳素( 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12 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 无分泌功能腺瘤3例.结果 肿瘤全切33例, 次全切5例;术后复查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 下降大于50%的4例, 8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01~2016-01该院使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进行切除的19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在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NIHSS评分为(16±5)分,高于手术治疗前的(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共发生5例尿崩症(其中4例一过性尿崩症,1例临时性尿崩症),2例脑脊液鼻漏,3例电解质紊乱,1例垂体分泌功能低下。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后,并发症全部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在手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术后加强并发症防治措施,对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疗效。方法鞍区病变患者54例,均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其中垂体腺瘤47例,行肿瘤全切术39例、次全切除术6例、部分切除术2例;Rathke囊肿3例,均行全切除术;颅咽管瘤3例,行全切除术1例、次全切除术2例;垂体脓肿1例行病灶清除术。10例次全切除+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放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4例、鼻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较术前降低50.0%以上10例。术后随访无复发或瘤体增大。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前垂体腺瘤手术主要以经鼻入路为主,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中存在光线衰减及观察视角,很难达到肿瘤全切.我科自2005年3月到2007年1月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老年人大型垂体腺瘤16例,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垂体瘤患者,术前行MRI或CT薄层扫描,将图像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据此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并对肿瘤及重要结构作标记;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寻找蝶窦前壁、鞍底、颈内动脉、海绵窦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32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5mm;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26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无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60岁及以上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主要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91例,大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住院期间视力好转80例,占88.9%.随访MRI72例,肿瘤无复发或静止状态67例,复发需再次手术5例.术后生活自理率80%.结论 多数老年垂体腺瘤初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发现时往往肿瘤大、压迫视神经,尽早鞍区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对老年垂体瘤有效、安全,尤其是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单鼻孔经蝶(鼻蝶)入路与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探讨垂体腺瘤的良好手术入路。方法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与经颅入路手术者比较,经鼻蝶入路手术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除率高、激素改变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经鼻蝶入路是垂体腺瘤切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才  闫长祥 《山东医药》2008,48(39):50-51
对37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微腺瘤切除术。对肿瘤的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症状和内分泌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探讨。结果37例均能经MRI检查得到初步诊断。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6例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93%)。9例术后发生轻微脑脊液鼻漏,12例术后发生尿崩,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大出血和感染病例。认为垂体微腺瘤应首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前准确的诊断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是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垂体腺瘤患者。对比手术前后视力视野变化、垂体内分泌变化,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垂体腺瘤46例、次全切5例,视力症状改善(改善率82.1%),内分泌功能改善,术后出现尿崩症12例(2周后均恢复),术中脑脊液漏9例(经同期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等优点,是大部分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人垂体腺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人垂体腺瘤(SPA)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经CT扫描或MRI确诊的56例SPA经蝶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35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21例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微腺瘤7例,大腺瘤30例,巨大腺瘤19例,术后无死亡。48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5年),41例恢复良好;7例术后平均3.4年肿瘤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5例采用药物、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于3个月时复查见患者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取经蝶显微外科治疗SPA,是一种安全、有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式,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2013-01~2015-12该院确诊真菌性鼻窦炎85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单侧上颌窦发病63例,筛窦6例,蝶窦6例,额窦2例,上颌窦联合筛窦2例,筛窦联合蝶窦4例,筛窦联合额窦2例;其中涉及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65例患者中,采用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入路41例,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24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入路患者治愈率为92.7%(38/41),3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2例溢泪,2例面部麻痛;采用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患者治愈率为100.0%,2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无溢泪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计算机多平面重建方法(MPR)测量鼻蝶入路各结构的解剖学数据,为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提供形态学参数依据.方法 60例垂体瘤患者行128层螺旋CT扫描,在MPR形成的冠状、矢状和横断面测量鼻蝶手术入路中蝶窦、鼻腔、蝶鞍等相关结构的形态学参数.结果 蝶窦窦腔的上下径为(26.40±4.80)mm,前后径为(25.90±6.00)mm,左右径为(37.30±7.00) mm.鼻小柱根部到蝶窦口下极的距离为(69.87±5.23)mm,鼻小柱根部到蝶窦最大横径与蝶窦侧壁交点的距离为(76.30±5.14)mm.鼻底平面与鼻小柱根部到蝶窦口下极连线的仰角为31.07°±6.40°,正中矢状面与鼻小柱根部到蝶窦最大横径与外侧壁交点的夹角为17.62°±2.99°.鼻前孔到鞍底中点的距离为(71.25±2.85)mm,蝶窦口到鞍底中点的距离为(13.15±1.68) mm.结论 获得鼻蝶入路相关结构的形态学参数资料,有助于指导经蝶窦顺利切除垂体瘤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6.
陈航  史锡文 《山东医药》2008,48(3):87-8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16例.术中将扩张器直接置于蝶窦前壁,弧形切开鼻中隔根部和蝶窦腹侧壁,黏膜翻向外侧,鼻中隔被完整推向对侧,凿开蝶窦前壁骨质,进入蝶窦,常规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者.术后82例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视力恶化,12例视力无明显改善,22例MRI示有肿瘤残留,36例出现较顽固电解质紊乱,7例出现脑脊液鼻漏.随访112例,治愈73例,病情控制32例,复发7例.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可以较容易地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开始,我院将鼻内窥镜引入神经外科手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作一介绍。1 鼻内窥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主要由于鼻窦或颅底手术及外伤引起。传统的瘘孔定位方法缺乏准确性,修术手术各有缺点,颅内手术成功率低,复发率高。颅外手术由于破坏性大,其临床应用亦受到了限制。而应用鼻内窥镜以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可以准确地定位瘘孔,并进行修补。一般应用鼻内窥镜经鼻中隔蝶窦入路,在确认脑脊液属来源后,切除中鼻甲后端或作筛房清除,打开蝶窦前壁,准确辩识瘘孔部位,刮除瘘也孔周围蝶窦粘膜以充分显露,然后进行封…  相似文献   

18.
1997~2004年,我们应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尸头神经内镜下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重要解剖结构;通过与显微镜下乙状窦前入路至斜坡区暴露部位和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两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将10具尸头(>60岁)先进行CT薄层扫面,然后在神经导航系统下精确定位于CCD中心,用穿刺针做好标记,并随机分成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组,内镜组暴露分为鼻腔、斜坡以及硬膜阶段,观察每阶段解剖结构,硬膜阶段测量相应的数据;显微镜组暴露分为皮瓣、骨瓣、硬膜阶段,至硬膜阶段测量相应的数据,并与神经内镜组比较.结果 老年尸头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至斜坡区入路的重要解剖结构有鼻中隔、咽结节、蝶窦开口、翼管,暴露斜坡的部位是整个斜坡区及其周围,暴露面积是(486.09±62.30) mm2.显微镜下暴露斜坡的部位是一侧的中上斜坡及岩骨嵴,暴露面积是(431.06±40.30)mm2.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重要解剖结构是鼻中隔、咽结节、蝶窦开口、翼管,该手术入路对切除单纯斜坡区的肿瘤具有入路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手术风险与开颅手术相当,适用于老年斜坡区占位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20.
垂体脓肿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德  王峰  刘永良 《山东医药》2005,45(21):13-14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PA)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P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术前确诊2例。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经鼻蝶入路,2例经翼点入路,1例经额下入路。术后头痛、泌乳、月经紊乱等症状逐渐消失,随访3个月~2a PA无复发。结论PA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最佳选择为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