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组(A组)和20mg/d组(B组)各40例,手术当天、术后24h、术后2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的Ⅰ(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9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组,两周后行PCI术。分别测定入院、PCI术前(手术当天清晨,已治疗2周)、术后48h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3组入院时hs-CRP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hs-CRP的浓度与入院相比均明显降低,40mg组降低最明显,20mg组较10mg组降低明显(P0.05)。PCI术后hs-CRP浓度较术前均升高,10mg组升高最明显,20mg组较40mg组升高明显(P0.05)。3组hs-CRP变化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P0.05)。阿托伐他汀40mg组、20mg组、10mg组ALT3倍患者分别为2例、1例、0,ALT升高1倍~3倍分别为9例、5例、2例,观察几周后多能恢复正常。结论 PCI术后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可减轻PCI术后炎症反应,抗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独立于其调脂作用。阿托伐他汀20mg、40mg短期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孙文静  徐戈 《内科》2014,(3):252-254,25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炎症抑制机制和短期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PCI术前2 d予阿托伐他汀80 mg/d,PCI术后予40 mg/d,30例)及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PCI术前术后均为20 mg/d,30例),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内取患者外周新鲜静脉血,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和血脂水平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PCI术前术后血脂各指标的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浆sCD163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其中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的血浆sCD163浓度于PCI术后降低更明显(P0.05),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血浆sCD163浓度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围手术期血中sCD163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讨APN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将住院确诊为ACS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两组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APN的变化。同时设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结果干预前ACS组APN水平为4.45mg/L±2.12m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64mg/L±3.84mg/L(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组、B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清APN升高(P〈0.01);B组与A组比较,TC及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1)。结论ACS病人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低APN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且与ACS中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升高APN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d,睡前口服;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睡前口服,均在入院48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分别予用治疗前、后监测血清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与A组相比较,B组CRP[(16.45±6.45)mg/L:(11.48±6.83)mg/L]、TC[(5.38±0.64)mmol/L:(4.92±0.50)mmol/L]、LDL-C[(2.53±0.46)mmol/L:(1.95±0.39)mmol/L]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60例ACS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两组,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60mg/d,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60mg/d组在各时间段的下降程度均优于20mg/d组(P均0.05),住院及随访期间60mg/d组复发性心绞痛(10.0%:30.0%)、心力衰竭(10.0%:26.7%)、心律失常发生率(13.3%:30.0%)均较20mg/d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6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地调脂,60mg/d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及减少心脏血管事件作用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40mg/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血脂降低程度及血脂降低的时间曲线,不良反应和对急性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92例PCI术后的ACS患者随机分配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A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B组各46例,观察用药后1,4,12,24周两组的结果。结果失访率A组6·5%(3例),B组8·6%(4例)。(1)两组患者用药后1~4周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异常例数A组20·9%比B组45·2%(P=0·011)发生比例少,多数ALT<正常值的3倍,观察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2例(4·7%)、B组有3例(7·1%)的患者ALT>正常值的3倍,需停药;两组各有2例肾功能异常。(2)A、B组患者的血脂下降率,在给药12周后TC下降率12·3%比21·7%(P=0·042),给药24周后TC下降率11·1%比23·4%(P=0·005),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率10·0%比29·5%(P=0·000),以及24周LDL≤1·8mmol/L比例为19·5%比51·2%(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内A、B两组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阿托伐他汀40mg/d是安全的。(2)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可显著提高ACS患者PCI术后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降至1·8mmol/L及以下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同一种他汀类药物不同剂量在不同血脂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早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ACS患者按血脂水平分成正常血脂组和高脂血症组。正常血脂组分为对照组、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高脂血症组分为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在患者发病12-48h内采血后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或40mg,1次/d,口服8周。分别在用药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8周末测定血脂和血清hs~CRP,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40mg组下降更明显(P〈0.01)。同一剂量时,高脂血症组降低更显著(P〈0.01),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的降低程度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无论对正常血脂组还是高脂血症组的ACS患者,40mg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作用均显著高于10mg阿托伐他汀,且起效快,安全,临床受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8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d,64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20mg/d,64例),分别在人院24 h内及服药后3、7 d测定两组患者血脂、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次日每日20 mg;B组40例,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服药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sICAM-1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ICAM-1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周A组sICAM-1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sICAM-1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深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20 mg/d,术后10 mg/d)、中剂量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40 mg/d,后20 mg/d)及高剂量组14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另外入选同期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者作对照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血脂浓度、血清炎症因子如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浓度。临床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及凝血因子TF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PIF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炎症因子及T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凝血因子TFPI浓度较治疗前升高,中剂量组仅hs-CRP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中、高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及TF浓度均明显降低,TFPI浓度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1个月、3个月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凝血因子TFPI浓度,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小剂量组(10 mg)、大剂量组(80 mg),正规服药1周后行PCI治疗。分别测量入院时、PCI术前当天、术后24 h的hs-CRP、一氧化氮合酶(NOS)、血脂和肝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hs-CRP浓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PCI术后,上述指标的水平均有升高(P0.05),小剂量组升高最明显(P0.05)。两组患者PCI术前NOS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PCI术后,两组N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小剂量组降低最明显(P0.05)。服药1周后,两组患者的LDL、TC和TG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好的减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并改善内皮功能,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T)、抵抗素(RST)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8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0例行PCI治疗的ACS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5例,9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C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1次/日。对照组于入院后次日及ACS病人于入院后次日、术后1周、术后1个月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APN、LPT及RS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B两组APN水平显著降低,LPT、RS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较,术前两组血清APN、LPT、R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B组APN水平明显高于A组,LPT、RST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病人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LPT、RST水平显著增高;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APN水平升高,血清LPT、RST水平降低,并且40mg/d剂量防治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 选择75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服用瑞舒伐他汀(5 mg/d),C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三组均服药12 w.于治疗前、治疗4 w末、12 w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TC,LDL-C,TG,HDL-C,IL-6,IL-10,TNF-α.结果 ①三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差异(P>0.05);4 w末,TC,LDL-C,TG均降低,HDL-C均升高(P<0.01);12 w末,血脂未见变化(P>0.05).②4 w末,A,B两组TC,LDL-C比较无差异(P>0.05),C组TC,LDL-C较A、B两组降低(P<0.01).③4 w末,三组IL-6、TNF-α降低,IL-10升高(P<0.01);12 w末,炎症因子变化持续(P<0.01).④除12 w末C组TNF-α较B组稍低外,未见到三组炎症因子变化有差异(P>0.05).结论 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有调脂抑炎作用,且抑炎作用是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②瑞舒伐他汀5 mg/d和阿托伐他汀10 mg/d调脂效果类似,瑞舒伐他汀10 mg/d调脂作用大于阿托伐他汀10 mg/d.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抑炎作用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6.
40mg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40mg/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强化降脂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调脂疗效。方法160例ACS患者,除外其他炎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在进行PCI后,随机分配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A组(10mg/d)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40mg/d)。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周、4周、12周、24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脂质水平,比较两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4周谷丙转氨酶(ALT)出现异常的高峰期,1周时B组ALT异常48.3%,A组ALT异常25.0%,1周ALT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升高多数<3倍正常值,不需停药,观察后恢复正常;而A组有6.7%、B组有5%的患者ALT>3倍,需停药,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很少胃肠反应、精神症状。B组有1例肾功能异常,无骨骼肌破坏。给药后12、2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幅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4、12、24周LDL≤1.8 mmol/L百分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40mg/d阿托伐他汀除早期ALT轻度升高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效果与剂量相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王霞  王伟  卢翠舫 《山东医药》2012,52(5):51-5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在给予吸氧、抗凝、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功能等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C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均1次/d,服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ox-LDL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血清hs-CRP、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正常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22例血脂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61例),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日×6月)前和治疗后2、4周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住院和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仅IL-6、hs-CRP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L-6、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需再住院治疗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脂正常的AC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因子,降低住院期间和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肌灌注与其剂量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行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0例、C组37例,分别于行PCI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40、60 mg/d,每晚1次;并于PCI前、PCI后2周检测其血清PIGF,PCI后2周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计算心肌灌注显像积分.结果 三组PCI前血清PIGF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CI后2周,C组PIGF明显低于B组、A组(P均<0.05).PCI后2周,心肌灌注显像积分C组明显低于B组及A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改善AMI患者的心肌灌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改善择期行PCI后患者心肌灌注的作用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故建议此类患者PCI前行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24例,20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