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vs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因AMI行PCI治疗患者165例,其中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86例,单纯行PCI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小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组(治疗组,67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66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情况、术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减少,心肌灌注情况改善、90天MACE下降(2.9% vs.12.1%,P<0.05).而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血栓抽吸术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患者造影结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MACE情况。结果A组心肌呈色分级(MBG)2-3级的比例为86.2%,而B组的比例为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A、B两组LVEF值分别为(70.5±10.0)%和(61.5±11.0)%。冠脉内TIMI3级血流、CTFC帧数及sT段回落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如果患者血栓负荷过重,先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联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因STEMI行急诊PCI的老年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5~8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替罗非班应用组(A组)和血栓抽吸+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即刻血流恢复TIMI分级、术后2 h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采用心脏彩超评价术后1 w及3个月心功能,随访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B组)与替罗非班组(A组)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率分别为90%和23.3%(P0.05),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93.3%和33.3%(P0.05),CK-MB峰值分别是(188±85)U/L和(266±113)U/L(P0.05)。B组与A组术后1 w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0%±8%和49%±10%(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43±3)mm和(45±3)mm(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33±2)mm和(34±2)mm(P0.05);B组与A组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测量LVEF分别为51%±8%和45%±9%(P0.05),LVEDd分别为(44±3)mm和(50±3)mm(P0.05),LVESd分别为(31±3)mm和(38±4)mm(P0.05)。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3%(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的治疗策略可提高老年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心肌灌注,更有效挽救存活心肌,避免心功能减退,能够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126例ACS患者,急诊行PCI术前30 min静注国产替罗非班。冠脉造影观察,12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仍有残余血栓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随后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罪犯血管血流分级(TIMI)、1周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后TIMI具有更好的优势(P=0.008),1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25)。术后1周出血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行PCI的ACS高血栓负荷患者,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治疗,对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0级~1级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改善了血流分级,提高了心肌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2,(7):505-50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和对照组(直接给予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对血流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术后TnI、CK—MB酶峰值分别为11h和10h,对照组为17h和16h,治疗组心肌酶酶峰较对照组提前。TIMI分级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进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进行PCI的同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仅进行PCI。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即刻和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血流3级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AMI患者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 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使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持续泵入至术后12~48h,观察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安全性及预后: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死亡0例,再梗死1例(0.625%),LVEF(%):(59±8)%,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轻度出血6.3%,主要是术后伤口渗血、穿刺处血肿,均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使术后30dMACE发生率降低,同时并不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0.0%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0%,对照组则分别为10.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状况,降低AMI急诊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急诊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入院的急性STEAMI患者共96例,在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PCI治疗组(研究组)及单纯PcI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3级100.0%;单纯PCI组患者术后’nMI血流3级75.0%,TIMI血流0—2级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及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在急性STEAMI的急诊PcI治疗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冠脉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4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48例,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介入治疗后TIMI3级血流为91.7%和76.8%(P=0.0408),发生无复流现象为4.2%和16.1%(P=0.0491),远端小血管栓塞为8.3%和23.2%(P=0.0408),TIMI帧数为20.2±2.8和31.2±4.4(P=0.02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12.5%vs8.9%,P=0.01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经抽吸导管内注射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06例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52例)和单独血栓抽吸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随访30d,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TIMI血流,术前两组T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TMP3级率较单独抽吸组明显高(76.2比68.5,P〈0.05)。两组30d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LVEF、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抽吸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EMI行直接PCI术患者124例,术中使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5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做为对照组。评估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及矫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直接支架置入率、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TnT)峰值、PCI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及TMPG 3级血流比例更高(分别为94.6%∶80.9%,91.1%∶73.5%,P<0.05);cTFC帧数更少[(44.1±16.7)帧∶(57.1±23.1)帧,P<0.01];无复流发生率低(5.4%∶19.1%,P<0.05);直接支架置入率高(21.4%∶8.8%,P<0.05);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高(85.7%∶67.6%,P<0.05);CK-MB和TnT峰值低[分别为(172.4±45.6)U/L∶(201.7±39.5)U/L,(5.46±1.82)ng/L∶(6.59±1.97)ng/L,P<0.01];PCI术后7dLVEF高[(56.3±7.8)%∶(52.7±6.8)%,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少于对照组(14.3%∶2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I术后3个月内MACE亦少于对照组(26.8%∶4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