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存在,对机体所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引起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其中最常见的血流感染为细菌、真菌感染,因此,血培养阳性是病原学诊断的重要依据[1].然而提高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关键因素在于血培养时采集数量和血量、采血时间、培养瓶及添加剂等.  相似文献   

2.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为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概况,我们对本院2012年1月-12月血培养阳性的609株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总结和分析,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可随血行播散的感染,主要有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病毒血症。血流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对怀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及早进行病原学诊断。为了解我院血流感染现状,我们对本院3500份血培养标本的检测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及院内感染的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疑似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采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并完成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检出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与构成比、科室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5.
吴泽才  王胜会  向成玉 《临床荟萃》2009,24(17):1541-1542
葡萄球菌是引起患者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是诊断和治疗葡萄球菌菌血症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由于各种侵入性治疗增多,增加了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的机会;又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现就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菌群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临床疑似细菌性血流感染的166例儿童患者同时进行血培养、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6例同时送检的标本中,降钙素原、hs-CRP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9.2%、61.4%和22.3%;以0.10作为判断截点时,降钙素原诊断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72.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6%、92.1%.结论 定量降钙素原检测操作简单,阴性预测能力较强,对于排除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与hs-CRP相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连续监测患者感染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剂.  相似文献   

7.
血流感染包括菌血症和败血症,是由于致病菌进入血液后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危害极大.血培养一直以来是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耗时较长,至少需要24 ~48 h,由于采样误差的关系,即使一次培养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因此需要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帮助临床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血流感染.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在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含量很低,当细菌感染时,血浆中的PCT会明显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1 106例住院患者血培养结果和血浆PCT水平,为临床应用PCT诊断血流感染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56例血流感染组和56非血流感染组分别取血做血培养和降钙素原检测,以SPSS 19.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获得最佳诊断点。计算血培养、PCT、血培养联合PCT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血培养单检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2.9%,血培养诊断符合率为64.3%。PCT的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0.74 ng/ml处的约登指数最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83.9%。以血培养和PCT任意一项阳性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8.2%。如以血培养和PCT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特异性为96.4%。结论 PCT是灵敏、快速的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指标,PCT联合血培养结果分析能提高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的血培养及血清PCT和CRP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血培养结果与PCT及CRP水平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比较PCT及CRP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PCT水平分别为3.26(0.83-12.00)μg/L,0.31(0.21-0.43)μg/L(P0.000)。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RP水平为77.52(24.92-129.58)mg/L,31.84(11.79-45.05)mg/L(P0.004)。PCT和CRP对血流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72μg/L和57.08mg/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和0.75。血培养革兰阴性细菌组与阳性细菌组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和PCT均可作为血流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指标,且PCT诊断血流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CRP。PCT对革兰阴性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阳性细菌血流感染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郭建  吴文娟 《检验医学》2014,(6):584-589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血培养仍是目前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仅有30%~40%的血流感染可通过培养发现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成分,快速提供准确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信息,甚至提供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目前,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血流感染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及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和质谱检测技术等。对常见致病菌、分枝杆菌、苛养菌、少见病原菌等使用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快速鉴定及耐药分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提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血流感染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血培养常见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合理用药及医院内感染的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8-2020年血培养阳性的数据,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血培养仪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血...  相似文献   

12.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随着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和留置导管的普遍开展,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为了解采用双侧需氧培养瓶的血培养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本文对我院连续3年共2 308瓶血培养进  相似文献   

13.
钟驾云 《检验医学》2012,27(8):692-696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美国每年有65万~75万人死于脓毒症。有学者通过对美国400家急诊中心的调查显示,约2.8%的急诊患者因为怀疑存在血流感染而需要做血培养[1]。早期做出血流感染的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血流感染的诊断依赖于血培养和非培养的辅助检测,自动化血培养仪、一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血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检测在辅助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07例血培养阳性住院患者及94例血培养阴性住院患者。检测血培养标本采集当日患者的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AN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t ratio, NLCR)。比较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各指标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HBP水平差异,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所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革兰阳性菌组血流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5.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BSI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准确回报,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BSI病原微生物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低且结果报告周期长,因此需探索新的技术以弥补此缺陷。近年来,微生物多种诊断技术,如阳性报警时间、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质谱检测技术、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等逐步从研究阶段走向BSI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临床应用阶段。本文旨在对BSI病原微生物基于全血标本和基于血培养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BSI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同时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与PC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CT水平在血培养阳性和阴性患者间,G+球菌感染和G-杆菌感染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10ng/mL时,对血流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值达到91.67%,要高度警惕血流感染。PCT0.5ng/mL对血流感染诊断的阴性预测值为86.96%,对于排除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结论血培养联合PCT检测可作为血流感染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持续性存在,对机体造成损害。血培养阳性结果可提供病原学诊断的依据~([1])。在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血流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但两种形态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病例并少见报道,尤其血流感染~([2])。并且这两种形态的大肠埃希菌存在耐药性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0~2011年该院引起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患者静脉血经BACTEC 9120血培养仪培养后,直接镜检为真菌的阳性标本转种至沙保罗培养基,菌种分纯后使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ATB-FUNGUS3试剂条进行药敏测定。结果血培养所检出的57株真菌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52.6%,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3%、热带念珠菌12.3%、其他念珠菌7.0%和近平滑念珠菌1.8%。这些真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干部病房和ICU,以老年患者居多。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伏立康唑均敏感,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同时对氟康唑呈剂量依赖性敏感。结论致血流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绝大部分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以及早期的经验性治疗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东阿县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acT/ALERT 3D血培养仪、梅里埃配套血培养瓶对7976名患者的血液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1100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在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及鉴别污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0—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双套血培养的双次阳性率和单次阳性率,评价双次阳性和单次阳性在鉴别血培养污染中的差异。结果我院2010—2011年共送检双套血培养3 151例,占全年送检病例数的71.2%。共检出483例阳性,阳性率15.33%。其中双次阳性192例,阳性率6.09%;单次阳性291例,阳性率9.23%。结论双套血培养能够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并能鉴别分离菌的定植或污染,建议临床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送检双套血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