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左旋卡尼汀组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左旋卡尼汀6g/d治疗10-14d。结果:(1)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9n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左旋卡尼汀组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甲亢:药物治疗37例(74%);^131 I治疗11例(22%).先药物后手术3例(6%)。心力衰竭:38例(76%)应用洋地黄类药物,43例(86%)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42例(84%)应用血管扩张药物,41例(82%)应用利尿刺,17例(34%)应用抗生素。结果甲亢心症状明显好转43例(86%);死亡7例(14%)。结论甲亢心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是治疗甲亢。此类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反应欠佳,晚期易致洋地黄中毒;静脉扩血管制剂的疗效亦欠佳,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8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休息、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美多心安。比较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慢、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对照组总有效率67%。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供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及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n=88)与未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n=85),观察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组之间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OR=0.54,P=0.021)及心绞痛(OR=0.33,P=0.027)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康可)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治疗效果,促进B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康可2.5mg/d(A组)和康可5-7.5mg/d治疗组(B组),观察主要事件和指标的变化。结果:康可5-7.5mg/d治疗组较康可2.5mg/d组,心衰恶化及再住院显著减少,NYHA心功能和EF显著改善,对血压和心率控制更理想。结论:大剂量比索洛尔能更好地保护心脏,应积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部心力衰竭72例,随机分为2组,经临床常规用药(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倍他乐克。比较二组的1年再住院率,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一年再住院率下降19.4%。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住院期间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A组n=88)及未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B组n=85)。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及再梗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组之间住院期间死亡率(OR=0.45,P=0.025)及再梗死(OR=0.27。P=0.033)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再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H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对代谢的影响。方法:358例合并HS的EH患者分为3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共113例,B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共170例,C组(服用利尿剂)共75例。三组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由经治医生自行决定,研究组不做任何干预。所有患者均常规监测血压及各代谢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指标平均水平组间无差异;B组和C组均未见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只与治疗前甘油三脂和腹围的基线水平有关。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在合并HS的EH患者中长期使用是安全而有效的,未见对代谢产毕明昂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卫华  王杰萍  王青  闫巍 《临床荟萃》2012,27(10):837-839,843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98例老年(>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及用药等,按年代分为4组,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β受体阻滞剂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73.7%,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的比例为44.3%.年龄和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但仍有一部分适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未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阿瑞  杨绍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37-293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冠心病CHF患,β-受体阻滞剂组51例,对照组27例,患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在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恶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分级(Ⅲ-Ⅳ)、运动耐量(6MWT<300m)、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重度焦虑)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显(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CHF患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观察组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扩血管、利尿、强心、β-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分为A组、B组、C组。A组加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B组加缬沙坦80mg,1次/d口服;C组同时加上述两种药物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缬沙坦80mg,1次/d口服。进行心功能左室舒张内径、EF值以及血清离子、肾功能等评估。结果12周后C组改善总有效率比A组和B组更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3.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病因不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吸氧、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利尿剂、抗心律失常、消除心力衰竭诱因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6周后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心率明显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也显著降低。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14.
许多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已肯定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标准治疗的药物之一。由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药物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其治疗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洋地黄、利尿剂治疗充血性心衰(CHF)及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26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和利尿黄剂治疗,观察组1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地普利和美托洛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1%和68.8%(P<0.05),即前者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疗法。结论:在传统药物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CHF基础上,加用ACEI类苯那普利及β阻滞剂美托洛尔是治疗CHF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1例慢性心力衰竭PH患者临床资料,将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A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缬沙坦辅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结果:A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B组76.47%(P<0.05);治疗后A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PASP均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0.05)。结论: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PH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PASP。  相似文献   

17.
曾庆华 《临床医学》2009,29(3):64-6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组合的复方制剂海捷亚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原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不变。治疗组(45例)口服海捷亚,每日1片;对照组(41例)口服依那普利20mg,每日2次,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定、6min步行试验(6MT)、心胸比、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心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且运动耐量明显提高,6min步行试验最大步行距离增加,心胸比减少: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流动力学均改善,LVEF升高,E/A升高。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海捷亚有利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其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都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类药。A组加用美托洛尔25-50mg/d。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Pmax和P波最短时间(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A组的Pmax、Pd显著降低,与B组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Pmax、Pd相差有显著性(P〈0.01);而B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A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胪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max、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观察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心功能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高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42-2942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50例DCM患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在A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分别于治疗2个月、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以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持续性改善,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提高DCM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