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念珠菌可感染黏膜,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 candida esophagitis/ candidal esophagitis ,CE)。CE是某种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引起的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大多数CE的病原体是白念珠茵,但也有少部分其他念珠菌菌种。该共识对CE的名称、适应征、内镜检查、放射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性、处置、预防、会诊进行综述,拟定成人、儿童CE相关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推荐共识,希望有助于CE的临床诊治防控。  相似文献   

2.
3.
霉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感染霉菌所致的炎症。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增多,使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所增加,发病人群也明显改变,但临床报道不多。我科收集2002年1月-2004年12月胃镜检查诊断的52例霉菌性食管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之一,通常不致病,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诱因下,可引起脑膜炎及败血症等,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死亡。有研究报道,NICU足月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率为0.1%,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感染率比足月儿高25~35倍,病死率逾32%。国内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色念珠菌脑膜炎的护理尚未见报道。我科2008年8月29日收治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43天明确诊断为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89d后痊愈出院。因白色念珠菌脑膜炎病情隐匿,容易误诊,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缺乏临床指南可遵循,护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该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对30例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多以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上腹部不适为主.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8例.内镜表现按照Kodsi分期Ⅰ~Ⅳ期分别为15、9、5和1例.内镜刷检涂片及黏膜活检阳性各15例,念珠菌培养阳性19例.给予伊曲康唑治疗2周,24例临床治愈.结论 念珠菌性食管炎无特异临床表现,内镜检查下刷检或活检是诊断的关键.伊曲康唑是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何慧霞  赵宁  牛佳 《临床医学》2010,30(10):97-97
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检查的普及应用,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检出率较高,一般认为多在应用大量抗生素、激素及恶性肿瘤情况下发生。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并证实为念珠菌性食管炎共62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36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性脑膜脑炎一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女, 5岁。因发热伴反复头痛、呕吐、抽搐 1年,加重 3个月入院。入院前 1年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 5℃~38℃,剧烈头痛,呈阵发性发作,伴喷射性呕吐,呕吐后头痛可减轻,偶有抽搐,发作时呼之不应,牙关紧闭,眼球上翻,口周发绀,四肢抽动,无口吐白沫、尖叫、大小便失禁等,一般持续 5~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3个月发作 1次,间歇期有阵发性头痛及呕吐。曾于院外多方治疗 (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 3个月病情加重,表现为头痛、剧烈呕吐,每 2周左右抽搐发作 1次,曾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内感染,予头孢…  相似文献   

9.
白色念珠菌感染现状与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粘膜的正常菌群,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皮肤感染以及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如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液病、严重营养不良症等患者严重的全身感染。随着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念珠菌感染率列居第一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1,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真菌界的重视。本文就白色念珠菌感染现状及实验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1 感染现状 近20年来白色念珠菌感染增长了20倍以上,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47-4449
分析60例口腔黏膜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况。随机抽取在2017年2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口腔黏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年纪将其分为六组,20~29岁作为一组,共6例;30~39岁作为二组,共8例;40~49岁作为三组,共9例;50~59岁作为四组,共11例;60~69岁作为五组,共12例;大于或等于70岁作为六组,共14例。观察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性别以及年龄差异。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78.33%,其中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患者感染率。一组中2例(3.33%)患者感染;二组中6例(75.0%)患者感染;三组中7例(77.8%)例患者感染;四组中9例(81.8%)患者感染;五组中10例(83.3%)患者感染;六组中13例(92.9%)患者感染;五组中10例(83.33%)患者感染;六组中13例(92.86%)患者感染,由此可知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中四、五、六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一、二组,差异显著(P0.05);五、六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三、四组,差异显著(P0.05);六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5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口腔黏膜患者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随着年龄上涨而上升,女性患者的比例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男,21岁.于2001-08-20因车祸伤及头、颈、胸部昏迷送至我院.检查:C5椎体暴裂骨折,伴高位截瘫,中枢呼吸麻痹,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左胸挫裂伤等入住我院.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颅骨牵引及输血、抗炎、消肿、脱水、止血等支持治疗,病情趋于稳定.2001-08-24患者出现腹部膨隆、张力增高、肠鸣音减弱,经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肌注新斯的明促进胃肠蠕动后,患者腹胀有所缓解,但一直没有根除.  相似文献   

12.
念珠菌陛阴道炎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妇女常见的阴道炎,因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充血水肿且反复发作,给妇女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现用臭氧联合制霉菌素、四环素、克霉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食管症状霉菌性食管炎1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无食管症状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了解本病的发病率及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检查3279例病人,发现霉菌性食管炎16例,均因胃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黑便而接受胃镜检查,均无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等食管症状,16例病人全部给予刷检及活检,对15例病人给予酮康唑或氟康唑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胃镜检查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0.49%,轻度10%,中度4例。重度2例。16例患者刷检全部见霉菌丝及孢子,6例中重度及2例轻度患者粘膜活检( ),8例轻度患者活检(-),胃镜诊断慢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5例,胃癌1例,HP检查阳性7例,阴性9例,15例患者经酮康唑或氟康唑治疗7-10d,复查胃镜霉菌感染消失,结论:无食管症状的霉菌性食炎的发病率较低,以青壮年为主,无慢性疾病,霉菌感染与HP感染无直接关系。可能与环境,食品污染,食管动力异常或自身免疫缺陷等有关系,尚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相似文献   

14.
慢性皮肤念珠菌感染并发念珠菌性脑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反复皮疹10余年,间歇性头痛2月余入院。10余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四肢及躯干皮肤暗红斑,糠秕样鳞屑,有瘙痒感,多处求治,诊断为鱼鳞病样皮炎,长期间断服用地塞米松、扑尔敏、Vit C等,瘙痒可暂时缓解,但皮疹持续存在。入院前2月余,出现头痛,表现为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并持续发热,无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查体:T38.3℃,P86次/分,BP140/90mmHg,四肢、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56岁。因进食困难、恶心、呕吐6 d入院。6 d前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伴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困难、腹痛、消瘦,无发热、咳嗽、咳痰,无黑便。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困难,尿便正常。有脑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病史,3年前患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近1个月出现焦虑症状。查体:意识清,言语流利。口腔未见白色黏膜附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疑现杏侔?右侧肌力Ⅲ级,左侧肌力0级。肝、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告经食管功能检查确诊的49例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气急,喘息等,均被长期误诊为心原性胸育,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经心血管等检查,合并冠心病者18例,合并肺癌者2例,全部病例经抗反流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7.
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白色念珠菌DNA,为临床敏感,特异,快速诊断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本文就PCR检测白色念珠菌DNA的引物,标本处理,扩增程序,扩增产物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在放化疗中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73例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色念珠菌引起肺感染大部分为肺癌或有肺转移瘤的患者;平均年龄64.5岁;86.3%(64/73)的病人在住院两周后被感染;严重的基础疾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放化疗、白细胞降低等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肿瘤病人放化疗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控制,重视其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抗生素、激素的慎用,加强对肿瘤放化疗病人住院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脊索瘤术后放疗是在立体定位放疗方法 (俗称γ刀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索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是提高脊索瘤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位颈椎脊索瘤放疗术后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 ,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1] 。 1997年 12月对 1例脊索瘤再次手术后放疗过程中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人实施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 ,保证病人顺利地完成了放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5 5岁。于 1997年 12月经咽后壁穿刺诊断为颈2 ~颈4 椎体脊索瘤 ,行肿瘤切除术。术后 12月因咽部不适复诊 ,MRI和CT诊断脊索瘤复发。于 1998年 1…  相似文献   

20.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多见于婴幼儿期.当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时即发病,严重感染者口腔黏膜大部分或全部被斑膜覆盖,并可蔓延至咽部甚至肺部,从而危及病儿生命[1].白色念珠菌病也可由抗生素使用不当而诱发,不易与口腔溃疡区别而误诊,因误诊而误治,从而使病情加重.本案例正是由以上原因而误诊误治.现报于同行,共以为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