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214例1~14岁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标准肾上腺素剂量对照组(SDE组)72例、大剂量肾上腺素组(眦组)68例、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组(ADE组)74例。CA后立即按国际标准规定心肺复苏流程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建立人工气道基础上快速采用肘静脉通道给予:(1)SDE组采用0.02mg/kg首次剂量肾上腺索静推,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2)HDE组,采用0.1mg/kg肾上腺素首次剂量,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3)ADE组,采用氨茶碱10mg/kg和肾上腺素0.02mg/kg,作为首次剂量静脉推注,若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同时进行心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循环恢复(眦)的时间等监测和复苏效果评价。结果 (1)ADE组和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AnF组与HDE组比较,ADE组用肾上腺素总量明显比HDE组减少,但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氨茶碱和肾上腺素联用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小儿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把398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对照组1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132例、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136例。采用肘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I)SDE对照组采用1mg首次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无效后。每间隔3min快速重复1次首次剂量。(2)HDE组,采用0.1mg/kg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3)ADE组,快速采用同步氨茶碱10mg/kg和肾上腺素1mg作为首次剂量静脉注射,若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对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ADZ组和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比HDE组减少,但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提升存活率并且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把398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对照组1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132例、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136例。采用肘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SDE对照组采用1 mg首次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无效后,每间隔3 min快速重复1次首次剂量(。2)HDE组,采用0.1 mg/kg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后每间隔3 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3)ADE组,快速采用同步氨茶碱10 mg/kg和肾上腺素1 mg作为首次剂量静脉注射,若无效后,每间隔3 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对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ADE组和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比HDE组减少,但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提升存活率并且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盐酸纳洛酮可有效逆转β-内啡肽所介导的病理效应,主要用于肺性脑病、呼吸、心跳骤停、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等危急患儿的抢救,是安全、有效、应用范围广的药物,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 mg/kg)与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3组,即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SDE组)112例、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 mg/kg)中首次剂量K=1mg(方程1)组106例及K=2mg(方程2)组110例.同时进行心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等监测,并评价复苏效果.结果 方程2组和方程1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方程2组和方程1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SDE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方程2组、方程1组和SDE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中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方程2组和方程1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所需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的周期数与SDE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 采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nmin(K=1、2,n=1、2、3……,G≤O.2mg/kg)和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应用,在CPR流程中能显著提高心脏复苏率、提高存活率,并且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神经系统及脑功能,提高复苏时效效应,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又一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mg/kg)与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3组,即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SDE组)112例、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O.2mg/kg)中首次剂量K=lrag(方程1)组106例及K=2mg(方程2)组110例。同时进行心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等监测,并评价复苏效果。结果方程2组和方程1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方程2组和方程1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SDE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方程2组、方程1组和SDE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中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方程2组和方程1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所需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的周期数与SDE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采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mg/kg)和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陕速同步联合应用,在CPR流程中能显著提高心脏复苏率、提高存活率,并且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神经系统及脑功能,提高复苏时效效应,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又一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对照组)2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组(观察组)30例,两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9.29%、63.33%,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对照组)2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组(观察组)30例,两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9.29%、63.33%,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7.82±1.91)min,较对照组的(11.71±1.83)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较单独应用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功能检测在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3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以病理学评价为金标准,与临床触诊、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功能法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84%、60%和79%)均高于临床触诊及乳腺钼靶评价方式,与乳腺超声评价方式相似。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11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均经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及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近端血栓6例,右室内血栓2例,右房内血栓1例,下肢血栓5例;具有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者8例(其中包括超声直接检出血栓的6例),CT或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提示为双肺多发性大面积栓塞;超声心动图检查大致正常者3例,但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或CT均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检查出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内血栓,以及右心负荷过重表现,而直接或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并在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者超声不能做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COPD患者,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后出现血压下降,随机分配到万汶组和林格液组,各20例。监测复苏时间、复苏液体量、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万汶组和林格液组输液量分别为(1535±380)ml和(2150±427)ml,复苏时间分别为(5.21±1.94)h和(6.48±2.36)h,P<0.05。万汶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林格液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在复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林格液组出现3例下肢水肿加重。结论万汶能快速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更有利于器官灌注和组织氧合,故可首先考虑用于COPD患者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6例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并视术中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对术后输卵管复通情况进行评估,并于术后6、12个月进行妊娠随访,对妊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输卵管壶腹部及伞部阻塞术后的复通率为86.9%,明显高于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术后的复通率(33.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侧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后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双侧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后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率(48.O%)略高于术后6个月妊娠率(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同时对官腔及输卵管病变进行诊断与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妊娠率较满意,可作为某些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6例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并视术中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对术后输卵管复通情况进行评估,并于术后6、12个月进行妊娠随访,对妊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输卵管壶腹部及伞部阻塞术后的复通率为86.9%,明显高于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术后的复通率(33.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侧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后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双侧输卵管阻塞疏通术后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率(48.0%)略高于术后6个月妊娠率(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同时对宫腔及输卵管病变进行诊断与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妊娠率较满意,可作为某些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杜明  曹鹏  王旭利 《现代保健》2010,(35):159-160
目的评价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具有CT树芽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经f临床证实其中肺结核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4例,感染性支气管炎32例,比较三种疾病中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的特点。结果三种疾病CT树芽征累及范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疾病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对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方法 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对比该体系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共纳入出院病例2 947例,其中实施前病例1 105例,实施后病例1 842例。出院诊断中涉及感染病例2 643例,占89.7%,其中实施前963例(占87.1%),实施后1 680例(占91.2%)。实施后在感染病例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实施前下降2.9%(97.0% VS 94.2%,P<0.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2.4%(244.4 DDDs VS 214.1 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4.4%(131.0 DDDs VS 112.2 DDDs),均由高位波动转为线性下降(P<0.001)。 结论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精准使用,临床诊疗团队是该体系的核心,新兴诊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