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  相似文献   

2.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结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经腹手术治疗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经腹行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切开食管肌层直达粘膜下层,长度5-7cm,将肌层粘膜分离1/2-2/3周,使食管粘膜充分膨出。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食管钡透,证实疗效满意,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行贲门失弛缓症,,恢复快,避免了开胸手术对心肺的干扰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总结膈肌脚在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胸组31例,经胸腹组9例),治疗组经腹100例。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膈肌成形重建食管裂孔,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癌、胃上部癌112例;缝合、收紧、修补膈肌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28例;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结果:本组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部分患者避免了经胸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膈肌脚是贲门食管区的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缝合、收紧膈肌脚,腔镜手术,解剖标志膈肌脚的正确识别,比较合理、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施行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有2例食管黏膜破裂给予修补,术后留置胃管7天。全组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腹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加食管胃底固定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周柏发,孟强北京天坛医院(100050)改良Heller手术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率达90%以上,为预防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而附加抗反流性手术,对此目前尚有争议。自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腹食...  相似文献   

7.
温东东 《广州医药》1998,29(3):12-13
经腹食管肌层切开胃底前壁覆盖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2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510180)温东东贲门失弛缓症是指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10万[1],男女比例相等,多见于20~50岁的青、中年人[2]。手...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是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本病的治疗方法甚多,1898年Russel氏首先用气囊扩张治疗。1915年Heity改用泵囊扩张。1913年Heller设计将食管肌层纵行切开直至粘膜膨出,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报道用带有血管的膈肌瓣翻转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腹贲门肌层切开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前、后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无并发症.13例术前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为(36.25±12.91)mm Hg(1mm Hg=0.133kPa),术后为(19.05±5.04)mm Hg,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24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对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腹Heller手术附加Dor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不同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2月-2010年1月间经腹Heller手术附加部分胃底折卺术治疗的5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胃壁肌层的切开长度分为A组(胃壁肌层切开长度〈2cm组)和B组(胃壁肌层长度≥2cm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胃食管返流情况及食管末端直径变化。结果56例随访6个月~5年,无同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6~18个月评分优良者53例,症状改善者3例。术后5例m现反流症状。两组的疗效评分和胃食管返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Heller手术附加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时,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可以〉2cm。减少经腹Heller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关键在于附加合适的抗反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食管胃肌层纵切横缝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16~31岁,病程1~3年,均经手术证实。 2 手术方法经胸或腹部切口,游离食管,切开食管胃肌层直达粘膜下层,粘膜膨出后将肌层与粘膜分离1/2周,再将纵形切开的胃食管前壁肌层横行缝合,遮盖保护食管粘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腹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对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行经中上腹部正中切口食管下段前壁肌层切开部分胃底折叠固定术。结果症状完全缓解16例,明显好转2例。结论经腹入路有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预防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2例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不切断下肺韧带和不切开膈肌食管裂孔、贲门切开不超过1.0cm下,对贲门失弛缓症42例行改良Heller手术,观察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近期效果良好。对36例随访1~19年,随访病人均能进食,无梗阻现象,无胸痛及呕吐等不适,均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位患者身高增长超过10cm。结论:此方法保护了膈食管韧带和食管裂孔正常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保存了胃的张力,有效防止术后的反流。且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对24例贲门失驰缓症病例采用手术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采用Heller氏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应做到食管贲门粘膜外肌层切开长度要足够,一般不少于8cm;肌层切开要充分,剥离范围要超过食管周径的1/3;粘膜表面要彻底止血,防止血块形成造成狭窄;可靠修补粘膜破裂口;当迷走神经切断胃底肌层切开大于2cm时,应加行幽门成形术防止返流;关闭膈肌食管裂孔,防止膈疝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6年4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28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4例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3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术后24~72h即可开始进食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6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适合用于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病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经腹贲门肌层切开加部分胃底折叠治疗食管失弛缓症13例体会。贲门肌层切开后,胃底绕末端食管折叠缝合于肌层切开边缘,长约2.5~3cm,不仅能起到抗返流作用,而且还能避免瘢痕愈合引起的再度狭窄。通过临床观察、食管吞钡检查、食管动力学测定及酸灌注试验证实效果满意。文中对手术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网膜覆盖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45例,在前外侧小切口下行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游离下段食管及胃贲门部,自下肺静脉至胃贲门部下1cm,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并以大网膜覆盖食管黏膜.结果:45例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时间113.5±5.5分钟,胸腔引流2.5±0.5天,术后住院10.5±0.5天.术后3、6、9个月,症状评分由术前3.3±0.5分别降为1.4±0.3分,1.6±0.4分和1.5±0.3分(P<0.05);食管末端直径由术前6.8±1.1cm分别降为3.7±1.5cm,3.5±1.1cm和3.5±1.2(P<0.05);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由术前30.3±4.2mmHg分别降低到19.6±2.5mmHg,20.1±2.7mmHg和19.7±3.1(P<0.05);食管末端pH由术前3.5±0.4分别升至术后5.4±0.4,5.7±0.3和5.5±0.6(P <0.05).结论:小切口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网膜覆盖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行.  相似文献   

18.
滕寅  张舰  刘文  林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1):96-97,10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有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均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故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Heller手术基础上,增加贲门瓣成形和膈肌瓣覆盖成形的手术方法,治疗1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取得良好效果。此术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强抗反流机制:一是贲门瓣成形起到瓣的作用;二是使带有良好血运及丰富神经纤维支配的膈肌覆盖食管下段肌层切开之缺损处,起到类似膈肌的钳闭作用。本文对手术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Heller手术基础上,增加贲门瓣成形和膈肌瓣覆盖成形的手术方法,治疗1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取得良好效果。此术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强抗反流机制:一是贲门瓣成形起到瓣的作用;二是使带有良好血运及丰富神经纤维支配的膈肌覆盖食管下段肌层切开之缺损处,起到类似膈肌的钳闭作用。本文对手术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