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疾病 (CAD)患者的死亡率。但空腹血糖水平 (FG) <12 6mg/dl( 3 .3mmol/L)的CAD患者危险程度如何尚不明确。此项研究由 1612名自 1994.12~ 1998.12连续在LDS医院 (SaltLakeCoty ,Uta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并参加正在进行IHC(intermountainheart  相似文献   

2.
门诊选取40例正常行经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习惯,用药,饮食等未发生改变情况下观察行经前及行经时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胰岛素组血糖升高较为显著,平均升高5.5mmol/L左右;口服药组平均升高1.5mmol/L.结论女性糖尿病患者行经时血糖水平均较平时升高,其中尤以应用胰岛素者明显.  相似文献   

3.
门诊选取40例正常行经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习惯,用药,饮食等未发生改变情况下观察行经前及行经时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胰岛素组血糖升高较为显著,平均升高5.5mmol/L左右;口服药组平均升高1.5mmol/L。结论:女性糖尿病患者行经时血糖水平均较平时升高,其中尤以应用胰岛素者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临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6944例。根据入院HbA1C水平分为三组:HbA1C<5.7%组、HbA1C 5.7%~6.4%组和HbA1C≥6.5%组。2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分析入院HbA1C水平对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临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6944例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中,HbA1C<5.7%组1302例(18.75%),HbA1C 5.7%~6.4%组4344例(62.56%),HbA1C≥6.5%组1298例(18.69%)。2年随访结果显示,HbA1C≥6.5%组和HbA1C 5.7%~6.4%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bA1C<5.7%组(11.0%vs 10.5%vs 8.4%,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HbA1C 5.7%~6.4%组和HbA1C≥6.5%组发生MACE风险分别是HbA1C<5.7%组的1.262倍(95%CI:1.022~1.559,P=0.031)和1.304倍(95%CI:1.010~1.682,P=0.041)。结论:在接受PCI的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中,入院HbA1C水平是2年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入院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76例因STEMI入住宣武医院行PCI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入院随机血糖及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并且入院HbA1c<7%)和血糖控制欠佳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或入院HbA1c≥7%),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结果 176例患者中,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入院血糖、入院HbA1c、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随访24个月,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8.8%比7.8%,P=0.048)、心原性死亡率(18.8%比3.1%,P=0.004)及MACCEs发生率(25.0%比10.9%,P=0.025)明显升高。入院Killip分级≥Ⅱ级(HR=4.302, 95%CI:1.505~12.295,P=0.006)和三酰甘油升高(HR=1.035, 95%CI:1.013~1.057,P=0.002)是24个月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HbA1c升高(HR:1.229, 95%CI:1.003~1.508,P=0.047)、Killip分级≥Ⅱ级(HR=3.505, 95%CI:1.424~8.624,P=0.006)、脑卒中史(HR=3.525, 95%CI:1.361~9.129,P=0.009)及冠心病史(HR=2.886, 95%CI:1.078~7.724,P=0.035)则是24个月内MACC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将有助于降低合并STEMI的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70例,38例单纯药物治疗作为非PCI组,32例于发病2周行PCI术作为PCI组;另选2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HRT的两项指标振荡初始(T0)及振荡斜率(TS),并比较非PCI组、PCI组不同发病时期T0、TS的变化。结果 AMI患者发病1周末T0、TS均明显减弱(P均〈0.05)。发病4周末与1周末比较,PCI组T0、TSH明显改善(P〈0.05),非PCI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AMI恢复期行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以改善患者的HRT。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空腹血糖(FPG)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为论证FPG受损(IFG)诊断标准提供相关心血管终点事件的依据.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成功接受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269例,按照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组1:FPG<5.6mmol/L;组2:5.6 mmol/L≤FPG<6.1 mmol/L;组3:6.1 mmol/L≤FPG<7.0 mmoL/L;组4:FPG≥7.0mmol/L),随访时间为5年,进行PCI术后再狭窄、复发性心脏事件、生存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5年随访结束后5.6 mmol/L≤FPG<6.1 mmol/L人群总心脏事件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心绞痛复发率以及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FPG<5.6 mmol/L的人群(P均<0.05),而与6.1 mmol/L≤FPG<7.0 mmol/L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随访结束组2、3、4的无心脏事件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组1(P均<0.05),组2、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显示,水平是PCI术后再狭窄、心脏事件发生、全因死亡、心绞痛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FPG 5.6 mmol/L以上的老年冠心病人群PCI术后5年冠状动脉再狭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已开始显著升高,无心脏事件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因此从改善心血管预后角度看,将IFG的下限调整到5.6 mmol/L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既往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既往无CABG对原位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CTO-PCI术且既往有CABG的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相同术者同期手术既往无CABG的CTO-PCI患者164例作为对照组,匹配的条件是性别相同,年龄±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和住院并发症等。结果:既往有CABG组患者高血压病(73.2%∶57.9%,P=0.020)、高脂血症(40.2%∶27.4%,P=0.042)、糖尿病(48.8%∶35.4%,P=0.043)和卒中史(11.0%∶3.7%,P=0.024)明显高于既往无CABG组。既往有CABG组患者钙化(61.0%∶37.8%,P=0.001)、闭塞节段成角≥45°(63.4%∶37.8%,P<0.001)、闭塞长度>20 mm(56.1%∶39.0%,P=0.01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J-CTO评分[(2.5±0.9)分∶(1.8±0.9)分,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受检者4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心病组(n=290)和非冠心病组(n=174),计算受检者冠脉Gensini评分,对两组受检者临床数据进行对比,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5.31±0.60)mmol/L vs.(5.45±0.66)m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空腹血糖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r=0.18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95%CI:1.046~1.997,P=0.026)。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和冠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心绞痛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例)。对照组患者PCI前3 d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次,PCI前3 h改为10 mg;两组患者PCI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3 d,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肌复流状况,PCI前和PCI后24 h心肌损伤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CI前及PCI后1个月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舒张功能指标〔包括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后3 d ST段最大压低程度,PCI后1个月运动平板试验总时间,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累积发生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CTFC)、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PCI前cTnI、CK-MB及PCI后24 h 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观察组患者cTn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PCI前CRP、TNF-α、FMD、NO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CRP、TNF-α低于对照组,FMD、NO及LVEF高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PCI后3d ST段最大压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CI后1个月运动平板试验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6)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MACE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7)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提高行PCI的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肌复流状况及血管舒张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降低MACE累积发生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AMI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PCI前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至PCI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 h TIMI分级、PCI后1周ST段回落情况、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PCI前及PCI后1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PCI前及PCI后2周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PCI后1 h TIMI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1周ST段回落50%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CK-MB、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 h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c 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ET-1水平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的临床因素对其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PCI冠心病病人以是否成功置入支架分为两组,统计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LVd)、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性别构成、长病变及闭塞病变数。结果两组间年龄、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性别构成、长病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LVEF、FS、LVd、LVs、闭塞性病变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C、ApoA1、LVEF、FS在成功者较高,LVd、LVs、闭塞性痛变在成功者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DN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PCI及标准水化治疗,对照组患者PCI前12 h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PCI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次,1次/d,连续治疗6 d;试验组患者PCI前12 h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PCI后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次,1次/d,连续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及PCI后24、48、72 h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 GFR)、胱抑素C(Cys C),PCI前及PCI后1周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结果时间与方法在e GFR、Cys-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e GFR、Cys-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e GFR、Cys-C上主效应显著(P0.05);PCI后24 h、48 h、72 h,试验组患者e GFR高于对照组,Cys C低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UAER、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试验组患者UAER、ACR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PCI后1周UAER、ACR低于PCI前(P0.05),而对照组患者PCI后1周UAER、ACR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有效抑制冠心病并DN患者PCI后Cys-C升高,提高e GFR,降低尿微量清蛋白含量,对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ADROIT指引导管在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行PCI的分叉病变患者共120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ADROIT指引导管组)60例和对照组(普通指引导管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简称"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49.2±19.5)min比(63.4±21.5)min,P0.001],而曝光时间(双支架)高于对照组[(37.0±11.6)min比(29.3±5.9)min,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夹层,手术成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架技术JWT患者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ROIT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PCI中较普通指引导管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中期效果与普通指引导管差异不大,能完成大部分分叉病变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和血清HbA_(1c)水平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B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C组(未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6、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因性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组(P0.017)。3组患者术后24个月心因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组(P0.017)。结论糖尿病和血清HbA_(1c)水平升高可增加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有关乙醇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课题。乙醇究竟是增加抑或减少冠脉血流,实验动物及临床研究的结果尚不一致。乙醇对人体冠脉血流的直接影响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在伴有和不伴有冠脉疾病的患者中对此作了研究。方法受检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8~69岁。试验前24小时停止抗心绞痛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联。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1 113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8~2009年、2013~2014年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并于2013~2014年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累积空腹血糖水平(至少两次空腹血糖的10年加权累积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50.0 mmol/L组(n=495)、50.0~55.9 mmol/L组(n=345)、56.0~69.9 mmol/L组(n=176)及≥70.0 mmol/L组(n=97)。CAC评分>0分定义为存在CAC。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对CAC的影响,并根据性别、年龄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 113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9.7±6.4)岁,其中男性523例(47.0%),478例(42.9%)存在CAC。随着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CAC比例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累积空腹血糖水平<50.0 mmol/L组相比,50.0~55.9 mmol/L组、56.0~69.9 mmol/L组及≥70.0 mmol/L组研究对象存在CAC的OR (95%CI)分别为1.43 (1.04~1.98)、1.92(1.24~2.99)和2.79(1.35~5.77)(Ptrend<0.05)。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CAC风险增加34%(OR=1.34,95%CI:1.12~1.59,P<0.05)。在各亚组中,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的CAC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CAC的危险因素,提示长期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诊断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和分类委员会近年来提出的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中以空腹血糖≥7.0mmol/L取代FPG≥7.8mmol/L,为探讨我国糖尿病人群FPG的诊断水平。方法1994年全国25岁以上25万人群糖尿病普查中经口服75g葡萄糖耐蛳试验检查人群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