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右胸壁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教训.方法 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1例,在全麻及超声引导下经右胸壁第四肋间小切口进胸,经右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 20例封堵成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1例失败,改为平行循环下房缺修补术.结论 胸壁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易于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术前手术指征的掌握及术中严谨的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比较封堵术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术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功能的变化。方法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12例,传统手术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行CDFI检查,比较2组形态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等。结果传统手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周与术后1、3、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组左心室每搏量(LVsV)、LVEF、二尖瓣121E峰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二尖瓣口E峰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RA横径术前与术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长径、RV横径、PA内径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长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手术组RVEDd、PA内径术前与术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周与1、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长径、RV横径、RA横径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RV横径、PA内径、RA长径和横径、RV长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无差异,但介入术后早期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外科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40例均分为A组(电视胸腔镜)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术后血常规和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气分析、血制品使用量、血管活性药物、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手术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成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更好地掌握成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选择年龄大于20岁,术前平均肺动脉压≤8 kPa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结果 全组无死亡.随访32例,29例症状消失,3例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结论 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有临床症状,X线胸片示肺充血明显,心电图示右室肥厚、电轴右偏或传导障碍,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1.5 cm以上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ASD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行房间隔缺损手术全部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5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手术疗效,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孙炜琪  刘锦屏  于波  程云阁 《安徽医药》2017,21(11):2049-2051
目的 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右侧胸壁3孔,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含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2012年3月—2016年9月共完成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手术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结果 手术均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8±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7±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1)h,术后住院时间(8.1±1.5)d.术后并发症4例:1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1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1例右侧肺炎,抗感染后治愈;1例室颤,电除颤后转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7 d心脏彩超示房间隔无残余分流.40例术后随访3个月 ~4年,心功能I级.结论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微创,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介入治疗ASD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深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1].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术中多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术后无致命的心律失常发生.现就我院ASD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自1997年3月~1998年4月采用右侧胸骨旁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复18例房间隔缺损,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采用右侧胸骨旁纵行切口,距胸骨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5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3~56岁,平均(7±3.6)岁,成人及年长儿选择局麻,年幼儿选择全麻,根据心脏超声测量结果选择封堵器大小,在DSA和心脏超声辅助下实施介入治疗,释放封堵器。结果37例介入封堵均获成功,术后1周、3个月心脏彩超复查均无残余漏,周围瓣膜功能不受影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精确的术前及术中心脏超声诊断对介入封堵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介入性房间隔缺损(ASD)闭合术的经验,回顾性分析14例 ASD 应用 AGA Amplatzer 型闭合术的效果。4例中单一 ASD 12例,2处和3处缺损各1例。ASD 直径1.0~3.0 cm。14例中共17个缺损用14个闭合器全部闭合成功。1例闭合术后并发脑梗塞.经抗凝治疗后治愈。结论:介入性 ASD 闭合术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结论整体、规范而且有效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单一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已趋于成熟,多发性 ASD 介入治疗正在探索实践阶段。本文报告2例多发性 ASD 介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3和29岁;身高为167 cm和163 cm;体重为53 kg 和55 kg。体征:均无紫钳,胸左第2肋间Ⅱ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固定分裂。心电图:电轴分别为+100&;#176;和+70&;#176;,均有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X 线胸片示心胸比值均为0.48。体表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度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表明,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mm,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2):2177-2178,2182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房间隔缺损≥5mm,房间隔缺损周边残缘 ≥5mm,房间隔伸展径>闭合器左心房伞盘直径.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15%~20%。幼年时期症状轻,不少患者到成年才发现,50%患者存活超过40岁。老年ASD患者外科手术修补优于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年龄≥60岁老年ASD患者由于心房水平长期左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及其合并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体外循环技术行86例房缺手术封闭(补片修补74例、直接缝合12例)。并对有合并症者同时进行手术矫正,其中二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6例,三尖瓣成形61例,右房迷宫8例。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8例迷宫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随访0.5 ̄1年,全组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较术前提高Ⅰ ̄Ⅱ级。结论没有右向左分流为主的成人房间隔缺损均应手术治疗,根据缺损类型及大小,采用补片修补或直接缝合,并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病变及房颤给予相应处理,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为继发孔型,直径5~34mm,术中、术后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监测,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房水平分流情况。结果 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显示:房间隔封堵器位置合适,房水平分流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提高,患者活动增加。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风险及并发症,为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随访。结果 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最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