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16-217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1周内,进行功能训练、针刺、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结果通过两个月的治疗,两组在FMA、BI评分方面,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是(72.2±22.8)分,对照组是(52.5±24.6)分,两组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I评分是(76.8±26.0)分,对照组是(54.0±25.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通过采用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宋占德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5-278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下肢重度偏瘫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针刺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为主,临床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辨证治疗。急性期重点以刺患侧,手法以泻为主;恢复期健侧、患侧同刺,手法以补为主,并用艾灸。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10 d为1疗程。休息3 d,继续治疗。结果针灸36例,痊愈21例,占58.33%;好转12例,占33.33%;未愈3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下肢重度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余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42-374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lO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临床护理与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患者MBI评分、FMA评分临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P<0.05),但是对照组的降低幅度不如观察组大,且t=10.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能够使大部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都给予相同的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T1、T3、T6三个康复阶段,康复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各阶段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乔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521-152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2012-2013年于该院收治的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训练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和QLI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PSD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 ,任何疾病发作之时 ,康复护理即应开始[1] 。一般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病情稳定后 ,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而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则在发病后的当天即可进行。选择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病人 2 5 8例 ,通过开展早期的康复护理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5 8例 ,其中男 135例 ,女 12 3例 ;年龄 36~ 84岁 ,平均 6 1岁。起病左侧偏瘫 132例 ,右侧偏瘫 12 6例 ;上肢肌力≤Ⅱ级 184例 ,≥Ⅲ级 74例 ,下肢肌力≤Ⅱ级 111例 ,≥Ⅲ 14 7例。本组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CT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70例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组)35例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组)35例,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3个月的FMA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8周上肢和下肢的FMA评分Ⅳ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较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的肢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本次分组试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肢体肌力评分、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提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中医康复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8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康复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3个月的早期康复训练,本组资料中的68例偏瘫患者康复情况良好,4例痊愈,38例病情有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降低偏瘫患者病发后的残疾程度,所以在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中要重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2.
我科对2008年1~6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对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在存活患者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永久性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使脑卒中残疾降低,使患者早日康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主张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越早,病人恢复越好,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多经验,但在基层医院康复治疗工作开展比较少。我们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海雁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14-2115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心理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早期介入康复及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偏瘫侧运动功能采用简视(Fugel-meyer)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法。心理学评定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心理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el-meyer评分和BI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运用早期介入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改善心理障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间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遗偏瘫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预防性康复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肢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婷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20-121
目的比较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3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2h/d,每周训练5d,连续6周;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CIMT 6h/d,每周训练5d,连续3周;mCIMT在治疗环境中进行,1h/d,每周3次,其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不少于2h/d,连续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后,3组患者同时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测定上肢的运动模式、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测定上肢的运动速度、Barther指数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3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FMA治疗前的评分为(45.3±5.0)(F=1.105,P=0.381),BI评分为(63.1±10.2)(F=0.930,P=0.400),STEF评分为(63.2±8.7)(F=1.842,P=0.167)。2周后,CIMT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3.6±5.1)(F=11.663P,=0.000)、BI评分为(77.3±9.5)(F=4.138P,=0.020)、STEF评分为(78.8±4.7)(F=13.892,P=0.000),优于mCIMT组和Bobath组;6周后,Bobath组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6.1±3.8)(F=123.760P,=0.000),STEF评分为(86.3±5.6)(F=8.371,P=0.001),BI评分为(85.6±6.5)(F=4.372,P=0.016),优于mCIMT组。到10周时,mCIMT和CIMT组FMA评分为(60.0±3.3)和(59.6±4.0)(F=64.286P,=0.000),STEF评分为(89.6±4.6)和(88.6±5.0)(F=63.640P,=0.000),优于Bobath组。10周时,mCIMT组的BI评分为(91.7±3.5)(F=46.772,P=0.000),优于Bobath组和CIMT组。结论与Bobath组技术相比,mCIMT和CIMT有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同时,与其他两种疗法相比,mCIMT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攀  朱佳静 《医药世界》2010,(10):1182-1183,120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一般的药物治疗方案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文君 《医药世界》2010,(10):1289-1289,130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痛运动治疗的意义、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对84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痛患者应用正确良肢位摆放、肩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等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运动治疗对减轻偏瘫患者肩痛疗效显著。结论运动疗法有利于减轻偏瘫患者肩痛,加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