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癌性贫血属于慢性病贫血(ACD)范畴,但其发病机制与ACD不尽相同,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贫血的反馈性增生相对不足,以及骨髓红系对EPO的反应性增生不足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EPO替代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报道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常规及冲击治疗疗效好[1]。由于rhEPO对心脑血管的不良反应较突出,因此对于老年性患者的用药剂量尚需探讨。ACD的治疗不必常规补铁,但  相似文献   

2.
徐隆机  袁伟恩  吴飞  金拓 《中国药房》2007,18(22):1748-1750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重要的糖蛋白造血因子,含有1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000~34000,其中约40%为糖基化合物,能刺激红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EPO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癌症相关性贫血、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相关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性贫血等,尤其在治疗肾功能衰竭性贫血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红细胞生素(EPO)是一种由肾脏近曲小管合成的活性糖蛋白,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红细胞发育起主要调控作用。临床研究显示,EPO除可用于慢性肾性贫血治疗外,对多种疾病如早产儿、肿瘤、AIDS、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疾病所致贫血亦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同期接受全身化疗且伴随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按EPO 60×103U静脉滴注每周1次;对照组化疗同时采用EPO 10×103U皮下注射每周3次;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2周及4周后的疗效.结果 EPO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的Hb、红细胞压积(Hct)和RB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同期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两种给药方式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贫血均有效,静脉给药方式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患者骨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23例CRF贫血患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100 U/kg,每周3次,并进行常规血液透析,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常规,观察骨髓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0.01);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三系各阶段血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结论 EPO是治疗CRF贫血的决定性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细胞生成素(EPO)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治疗血液肿瘤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临床研究方法,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同时,于第1周采用EPO 120,000 U冲击用药(40,000 U皮下d1、d3、d5),随后EPO每周40,000 U皮下(d8、d15、d22)维持用药,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每周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并评价EPO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共入组42例同期化疗的血液肿瘤贫血患者.所有患者给予EPO治疗后Hb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在治疗后第2、4周Hb比治疗前上升≥2.0g/d1的患者分别占26.8%和52.6%.在治疗后第2、4周Hb的平均值分别为85.6g/d1和92.8 g/d1,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平均Hct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使用EPO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治疗的患者均耐受良好.结论血液肿瘤贫血患者使用EPO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且使用安全,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贫血骨髓祖细胞的影响,探讨CRF血液系统改变及EPO治疗机制.方法 对20例CRF贫血采用国产济脉欣(EPO)3000~6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于治疗前及连续治疗12周后在髂后上棘同一部位行骨髓穿刺抽取等量骨髓液,观察EPO治疗前后血常规和骨髓祖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细胞及血小板升高,而血清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粒-单系祖细胞(CFU-GM)、成纤维祖细胞(CFU-F)集落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CFU-F集落产率与CFU-E和CFU-GM集落产率呈正相关(r=0.32,r=0.49,P<0.05).结论 EPO治疗CRF贫血可使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保护造血干细胞,并恢复其自我复制、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红素与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贫血患者93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化疗同时给予EPO,开始剂量为75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持续观察8周。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Hb、RBC、Ret、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后Hb、RBC、Ret、HCT上升较快,食欲、精神状态、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3例出现血压轻度升高。结论EPO能明显改善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和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使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源性循环红细胞(EPO)自体抗体与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的贫血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被诊断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检查信息,共有12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抗EPO抗体水平,采用商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EPO水平,RT-PCR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抗EPO抗体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贫血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共有53名贫血和67名非贫血患者,贫血患者年龄、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EPO水平和抗EPO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贫血组。但血红蛋白、白蛋白和丙型肝炎病毒RNA负荷水平均低于非贫血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抗EPO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EPO水平较低(P0.001),但丙型肝炎病毒RNA负载却呈现出较高的水平(P0.001)。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抗EPO抗体阴性患者中血清EPO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现出负向相关性(P0.001),并呈现出明显的反向剂量反应关系,但该相关性并未在抗EPO阳性患者中发现。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织红细胞比例每增加1%,血清EPO水平每增加1 mU/mL,贫血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2.2%、8.9%,抗EPO抗体阳性患者贫血发生风险增高5倍。结论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贫血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抗EPO抗体阳性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临床研究显示,EPO除可用于慢性肾性贫血治疗外,对多种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重疾病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疾病所致贫血亦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该药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可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贫血患者的治疗。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应用EPO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贫血患者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晶 《中国药房》2004,15(10):624-625
1906年,Carnot等首先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于1986年应用于临床.目前,rhu-EPO已广泛应用于肾性贫血,对肿瘤伴发贫血、早产儿贫血、镰刀形红细胞贫血、重大整形外科手术伴发贫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也有一定疗效.近年来,人们还发现EPO具有神经营养作用以及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等用途[1].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同时,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陆续披露.为此,笔者对近年来有关rhu-EPO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较为特效药物.笔者通过我院1999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5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研究维A酸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MDS-RA的疗效,与两者单用的疗效比较,寻求MDS-RA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薇  刘逸 《江西医药》2013,(9):774-77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局部晚期胃癌并轻度贫血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治疗组化疗同时给予EPO,开始剂量为150U/kg,每周3次,持续观察3周期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f)、红细胞压积(HCrI)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能明显改善胃癌贫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及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MDS患者79例,均使用EPO进行治疗,分析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并探讨各项临床特征对患者使用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作用.结果 7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骨痛难以忍受同时伴有血压升高)而放弃治疗,另1例患者要求出院放弃治疗.77例患者达到治疗有效标准的有40例,治疗有效率为51.94%.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法分析:患者的治疗前EPO低水平、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间隔<6个月、治疗前无输血依赖会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RAEB-1分型会缩短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结论 老年MDS患者应早期使用EPO治疗,治疗前EPO低水平及无输血依赖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李光来  苏双全  王梅菊  付纯 《安徽医药》2013,34(8):1155-115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慢性肾衰合并贫血患者共50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25例,单用EPO治疗,试验组25例,在EPO治疗的同时加用左卡尼汀,试验周期为12周。治疗期末观察各组贫血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贫血状况均明显改善。②两组之间对比,试验组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PO治疗可以改善MHD患者的贫血状况,左卡尼汀可明显提高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凤琴 《中国药师》2010,13(6):861-86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照组只采用EPO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Hb、Hct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Hb含量及血细胞比容均出现上升现象,且治疗组的上升幅度远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唐长江  赵辉 《首都医药》2008,15(4):36-37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0例因CRF行血液透析治疗伴贫血的患者于血透结束时皮下注射EPO,配合福乃得治疗,作前后对比.结果 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及Hb显著上升(P<0.01),其中显效30例(60%);有效17例(34%);无效3例(6%);总有效率达94%.结论 EPO配合福乃得治疗CRF贫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相关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恶性肿瘤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观察对癌症相关性贫血 (MTA)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观察组在化疗前 1周开始给予EPO ,对照组只进行化疗不用EPO ,其他辅助治疗两组相同 (包括营养支持、粒细胞刺激因子应用、出血者止血药物的应用、重要脏器的保护等 )。结果与结论 :化疗联合用EPO能预防和治疗MTA。对靠输血提升血红蛋白后化疗的患者可明显减少输血量 ,甚至可停止输血。EPO对MTA的治疗和与化疗所致贫血的预防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沈赞 《家庭用药》2013,(11):30-30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指恶性肿瘤本身以及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欧洲癌症贫血调查对15367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在各种实体瘤患者中都存在着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如妇科肿瘤为81%,肺癌为77%等)。调查结果还显示:61.1%合并贫血的肿瘤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抗贫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