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诊治的支气管哮喘40例,均为急性发作期,治疗1周后为缓解期,选取同期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水平,观察外周血中干扰素(IFN)-白介素(IL)-4及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Th1、Th1/Th2、IFN-γ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Th2、Th17、IL-4、IL-1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表达水平失衡,导致IFN-γ、IL-4及IL-17异常分泌,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体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CRC患者和15名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瘤旁组织中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A、IL-23的水平;并作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标本中IL-17A的mRNA、IL-23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瘤旁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F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7、IL-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CRC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IL-17A、IL-23的高表达,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7细胞调控哮喘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以10例哮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的水平。结果 Th17细胞在哮喘组的比例(28.53±7.20)%高于对照组(14.72±2.33)%,有统计学差异(P<0.01)。IL-17在哮喘组的浓度(102.31±11.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68±8.85)pg/mL,P<0.01。结论 Th17细胞与哮喘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分泌以IL-17为主的细胞因子来上调炎性反应,加重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脑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IL-17,IL-2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出血组(C组),每组30只.分别设6h,24h,3d,7d,14d五个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IL-17,IL-23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同一时间点IL-17,IL-23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内各时间点IL-17,IL-23的表达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7,IL-23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d高于出血其他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发病6h后,外周血中IL-17,IL-23的表达增加;IL-17,IL-23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d高于6h,24h,3d,14d.IL-17,IL-23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IL-23/Th17通路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主要由抗原递呈细胞产生,促进Th17的分化,Th17细胞可产生IL-17A 、IL-17F及IL-22等细胞因子,促使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和过度增殖。临床试验表明IL-23p19抑制剂对银屑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容易耐受。本文对guselkumab、tildrakizumab等几种作用于IL-23/Th17通路的新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道中IL-17表达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相关关系。方法选80只BALB/c小鼠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四组,分别是对照组、OVA致敏哮喘+IL-17抗体组、单纯OVA致敏哮喘组和OVA致敏哮喘+IL-17组,每组20只。用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激发结束后比较四组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气道组织病理改变和肺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四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依次增高,且任意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IL-17水平增高的情况下,气道组织病理越严重,气道组织中TGF-β1蛋白逐渐增加。结论 IL-17的表达能够促进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Th17细胞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性T细胞(T help,Th)17是新近发现的T效应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Th17细胞在调控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且Th17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中起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肺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列干预后,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变化;脱颈处死大鼠,取双侧肺组织测量肺湿干质量比;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23、IL-17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肺病理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健康组大鼠静息通气量、气道阻力比值依次升高,肺湿干质量比与血清IL-23、IL-17水平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变实,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浆液性渗出;与模型组比较,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肺泡结构完整性、形态均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健康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不同状态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15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3例,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h17细胞的比例,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结果 UAP及AMI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IL-17水平较SAP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进展,PBMC中Th17细胞比例和血清IL-17水平显著增高,Th17细胞异常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11)
目的探讨罗氟司特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1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4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予重度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罗氟司特(500 mg·d~(-1)),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和肺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3、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IL-23、IL~(-1)7浓度和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量(PEF)及1秒率(FEV1%)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完成43例,治疗组完成42例。治疗后两组血清IL-23、IL~(-1)7浓度均降低,FVC、PEF及FEV1%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7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罗氟司特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轴,改善肺功能,从而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De Nitto D Sarra M Cupi ML Pallone F Monteleone G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10,16(33):3656-3660
Over the last 15 years, the use of various biological therapies has largely improved the way we manag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s). Blockade of cytokine synthesis and/or activity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new era with the success of inhibitor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These therapies are however not effective in all IBD patients and efficacy may wane. Moreov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TNF-α antibodies can develop severe side-effects and new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Therefore, a new challenge is to elucidate new inflammatory networks in the IBD tissue and develop novel anti-cytokine compounds, which may act in patients who are resistant to or cannot receive anti-TNF-α therapi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available data supporting the pathogenic role of IL-23 and Th17-related cytokines in IBD, and discuss whether and how compounds that control the activity of these cytokines may enter into the therapeutic armamentarium of IB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桐油联合阿维A酸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IL-23/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桐油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维A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桐油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桐油外敷。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价桐油组及对照组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IL-17、IL-22、TNF-α和IL-23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桐油组的总有效率(94.90%)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皮损中IL-23、IL-17、IL-22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桐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略高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桐油外敷联合阿维A酸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皮损组织中IL-23/Th17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结核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结核患者98例(初治58例,复治40例)、健康对照者98例为研究对象,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MC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17水平;用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H37Rv)分别刺激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IL-17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5.2±1.8)%vs(1.8±1.4)%,P<0.05]及IL-17水平[(68.22±10.31)vs(39.81±14.58)pg/ml,P<0.01]显著增高;与初治组比较,复治组Th17细胞比例[(6.4±1.8)%vs(3.8±1.3)%,P<0.05]及IL-17水平[(85.46±9.13)vs(51.22±12.36)pg/ml,P<0.05]显著增高;结核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Th17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912,P<0.05);H37RV刺激结核病人和健康对照者PBMC后上清中均有IL-17的表达,且结核病人来源的表达水平更高。结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和IL-17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硫酸镁对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影响.方法 8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静脉激素,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硫酸镁治疗,共治疗7d.测定患者血清IgE和IL-17.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8.4%(x2=5.24,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gE和IL-17均有明显降低(t=21.7119、13.0190、11.2647、7.1588,均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13.8141、5.1214,均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镁可以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IgE和IL-17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中南药学》2017,(1):22-25
目的观察天贝止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血清Ig 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IL-10、IL-12和TNF-α影响,研究天贝止喘汤保护哮喘小鼠可能的机制。方法 70只健康SPF级雌性BALB/c小鼠适应性饲养后,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天贝止喘汤低剂量组、天贝止喘汤中剂量组、天贝止喘汤高剂量组、小青龙组、地塞米松组),10只/组。卵清白蛋白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取材后观察肺组织变化、测定血清Ig 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IL-10、IL-12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空白组肺组织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及气道壁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肺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及气道壁增厚明显,结构受损,其余各药物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各药物治疗组血清Ig 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血清Ig 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4、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天贝止喘汤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护哮喘小鼠,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中IL-23及IL-17A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血清和脑脊液IL-23和IL-17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IL-23、IL-17A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IL-23和IL-1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IL-23和IL-17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23及IL-17A呈高表达状态,这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有效降低IL-23和IL-17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过敏性紫癜皮肤型(HSP)组3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 HSP组和HSPN组在急性发作时、治疗前抽血检测IL-17水平和Th17细胞数。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数及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但HSPN组患儿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与HSP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浆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功能增强;Th17细胞和IL-17共同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血浆IL-17水平是HSP活动的指标之一,并且可能成为HSP早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