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用药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氧供,大大地改善或完全消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氧需与氧供的平衡失调状态,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其意义已超出了传统作用之外一即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其所具有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里介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兰索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双重抗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均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6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7d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相似;观察组在90d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7d及90d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兰索拉唑,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重抗血小板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clopidogrel)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结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PCI术,与同期药物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比较,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远期死亡率,射血分数,再发心梗率.结果 PCI组住院死亡率1.6%,平均住院时间(9.8&#177;4.3)d,远期死亡率3.2%,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4.8%.结论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家庭用药》2013,(6):6-6
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教授日前表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治疗,但也有其局限性。提高治疗效果、使用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可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最佳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VIP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8年5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共纳入11个RCT,2 3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与单纯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双联抗血小板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OR=0.19, 95%CI:0.12,0.30],且未增加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OR=1.28, 95%CI:0.95,1.73],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反应指数无显著性差异[MD=1.89, 95%CI:-6.30,10.09],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MD=-0.71, 95%CI:-4.28,2.86]。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与单纯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其疗效确切,且可提高患者预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指导的抗血小板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92例拟行PCI...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必要手段是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当患者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会加重消化道出血风险,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但若不给予抗栓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控制不佳,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风险。因此,ACS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存在巨大治疗矛盾,预后不佳。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该类患者更佳的治疗方案,以期为类似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采用血小板糖蛋白Ⅱ b/Ⅲ a受体拮抗剂治疗对改善临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但该类药物所敛血小板减少症已成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阿昔单抗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监测指标、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梅  李性天 《中国药房》2011,(10):927-930
目的:总结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及处置要点,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就国外医学界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领域近年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或裸金属支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预防的核心是长期、稳定地控制可能发生的心肌缺血事件并最大程度减少出血危险。经典防治方案是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早停药可带来严重后果,确保治疗依从性是医师和患者的共同责任。一些新型药物具有更迅速、均衡和有效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强力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ACS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联合应用增加了出血风险,而出血风险又增加发生死亡、心肌梗死(MI)或卒中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输血和/或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有关.因此,权衡抗栓效应及出血风险可进一步改善ACS患者临床疗效.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凝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凝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栓事件风险,国内外指南均将其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的Ⅰ类推荐[1]。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已成为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规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有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质子泵抑制剂(PPI)是预防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2]。氯吡格雷与PPI联用可能会因竞争CYP2C19的同一结合位点而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19-2620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11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拟行介入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前6h给予阿斯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观察组患者术前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负荷量3 min,然后以0.15 μg·kg-1·min -1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至介入术后36 h.比较术后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观察组术后TIMI 3级比例为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前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心肌灌注和患者预后,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周春霞  赵娜  谷亚楠  赵淑健 《河北医药》2013,35(8):1257-125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PCI术后需要充分、长期、至少1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对于部分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时需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Ⅱa受体拮抗剂。而抗血小板治疗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现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2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12个月的主要、次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9、12个月的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次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出血发生率6.63%(13/196)明显低于对照组15.31%(30/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序贯氯吡格雷治疗后可明显减少出血的发生,改善心血管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7,(12):1782-1785
目的评价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抗栓治疗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指南及文献综述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治疗不同阶段的抗栓处理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制定了安全有效的抗栓方案。结论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抗栓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AMI行PCI治疗后发生ST的患者28例,围手术期均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片或噻氯匹定双重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因胃溃疡或出血未用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ST 8例,在经球囊扩张(PTCA)并尿激酶溶栓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例,发生ST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22例均于PTCA或PCI治疗血管再通.2例经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好转.2例可能的ST在术后24h内出现心绞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肌钙蛋白升高,经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好转.多因素logist回归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C型病变、支架的长度及早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发病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的ST形成发生率很低,但是预后较差.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型类型和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可能是S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属于环戊三唑嘧啶类化合物,替格瑞洛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更快、更强的抑制血小板效果,已经被多部指南推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或一线用药,无论是否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尽早和充分使用替格瑞洛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R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减少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用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5年6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用药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术后4周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4周内消肖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和4周,治疗组PLT、RBC和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