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医院用药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某院普外科2009年6~12月(干预前组)和2010年6~12月(干预后组)入院的部分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用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干预前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83%,干预后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用药起点过高、不合理联用、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在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该院实施的合理用药方案对提高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减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等有效,但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理用药干预对我院甲状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乳腺手术等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出院的上述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为干预前组,2011年8~11月出院的为干预后组,汇总、分析后评价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预防用抗菌药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从干预前的100%分别降至30.51%(甲状腺手术)、60.42%(疝气修补术)、35.00%(乳腺手术);用药时机、选药品种、用药疗程等较干预前也更为合理。结论:我院合理用药干预使得抗菌药在围术期的预防应用更加的合理。  相似文献   

3.
曾玲  周述香  程刚 《中国药师》2012,(12):1763-176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检验专项整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清洁手术病历198份,其中1~6月(整治前)病历98份,10~12月(整治后)病历100份,按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清洁手术抗菌药使用强度从49.2(DDD)大幅降为21.5(DDD),人均使用抗菌药费用从616.0元降为230.6元,术前0.5~2h给药率提高至73.0%,但整治后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比例仍较高(84.0%),总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24h者仅占50%,抗菌药品种选择符合卫生部要求者仅占8.0%。结论:整治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整治措施行之有效。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比例过高、用药时间长、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需继续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包括乳腺区段/肿物切除术、甲状腺肿物/次全切除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精索静脉结扎术等2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抗菌药的应用合理性。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率为93.68%,给药时机合理的比例为82.53%,给药品种合理的比例为72.49%,给药疗程合理的比例为76.95%,联合用药的比例为7.81%。结论:需不断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的预防应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各方面共同努力达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现状及切口愈合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本院2011年5~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的所有病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切口愈合信息和抗菌药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有689例(65.7%),其中选药合理的有562例(81.6%);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1 037例(99.0%),乙级11例(1.0%);首次用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 319例(30.4%);预防性使用疗程≤48 h 857例(81.8%)。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合理性有明显进步,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的成效,为抗菌药使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抽取2011年和2012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02例和232例,比较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结果:2012年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率为57.9%,较2011年的72.9%有明显下降;2012年预防给药时机合理率(44.83%)较2011年(32.45%)有大幅提高(P〈0.01),其他评价指标改善程度不明显。结论:必须进一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加大监控与管理力度,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项措施逐步实施后两种Ⅰ类切口手术(白内障手术、疝气修补术)预防用药情况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2年前三季度出院的上述2种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项措施逐步实施后,抗菌药种类的选择趋于合理;白内障术后抗菌药使用时间≤24 h的比例由0(1季度)提高到100%(3季度);两种手术的用药金额也随之下降;但仍与北京市卫生局的要求存在差距。结论: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但仍需加大力度,多方改进,以促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甲状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干预前(2011年1~3月)和干预后(2011年9~12月)3种Ⅰ类切口病历各150份,比较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抗菌药使用率由100%下降至11.33%,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趋向合理。结论:医院综合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合理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情况与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0年7~12月和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使用率、应用种类与频次、给药时机、用药时限、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由100%降至48.33%,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由0升至63.79%;术前0.5~2 h预防用抗菌药比例由17.92%提高至95.59%;术后用抗菌药时间≤24 h的比例由23.33%提高至81.03%;平均用药时间由4.5 d缩短至1.9 d;平均抗菌药费用由635.69元降至256.57元。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对合理使用抗菌药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专项整治活动前后(2011年1~3月、2011年9~11月)分别随机抽取2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依据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适应证:1~3月有适应证的71例,9~11月有适应证的73例。药物选择:1~3月共计用药148例,其中一代头孢74例,二代头孢19例;9~11月共计用药57例,其中一代头孢34例,二代头孢3例。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卫生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育对医务人员在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对茂南区属8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集中培训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2011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情况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医务人员进行PBL教育,分别在2个月后抽取两组治疗的Ⅰ类切口病历各40份,观察并比较两组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品种合理率、疗程合理率、时机合理率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PBL教育后,在预防用抗菌药使用率、品种合理率、疗程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联合用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BL教育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促进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后凤  张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46-247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对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和合理性,为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等间隔抽样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出院患者中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 283例,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 283例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01例,总预防应用率为31.25%;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共180例(占44.89%),其次为头孢呋辛155例(占38.65%);选药超出相关管理规定者62例(占15.46%),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h者148例(占36.91%),单次给药剂量偏大者23例(占5.74%),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者1例(占2.50%)。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医院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吕卫红  杨慧慧  杨琼璟 《中国药房》2012,(38):3575-3577
目的:评价干预前、后我院甲状腺、乳腺、疝气修补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干预前)和2012年1-3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360份,进行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98.19%下降为干预后的18.56%(P<0.01);无适应证用药患者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3.73%下降到干预后的5.15%(P<0.01);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69.88%下降到干预后的8.25%;选药起点过高或不当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79.52%下降到干预后的6.19%,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能促进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但还存在疝气修补术补片植入病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过高和给药时机不合理的情况,需要结合有关规定进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抽取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6%;术前预防性给药时间≤2h的有3例(占13.64%),〉2h的有7例(占31.82%);用药疗程≤24h的有4例(占18.18%)、≤48h的有7例(占31.82%)、≤72h的有1例(占4.55%),〉72h的有10例(占45.45%)。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是硝基咪唑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舍理之处,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血管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2011年4—10月(干预前)我院血管外科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104例和2012年4~10月(干预后)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132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预防使用率由48.08%下降至12.12%(P〈0.01);其中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1);干预后抗菌药费用明显下降(P〈0.01)。结论:临床药师采取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抽取2012年1-5月、2013年1-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 500份作为非干预组及干预组,通过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6.80%,显著低于非干预组35.00%(P<0.01);干预组、非干预组外科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67%、0.73%;干预组给药时机合理率、使用疗程合理率、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合理率分别为96.83%、97.22%、99.21%、99.60%,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乳腺、甲状腺、体表肿瘤切除、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2.53%,较非干预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干预措施对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小儿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577例清洁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577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采用术前0.5~2h给药者577例次,占100%,其中累计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最短者为24h,最长者达7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3类7种,其中青霉素类350例次(60.66%),头孢菌素类222例次(38.48%).结论:我院小儿清洁手术围术期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使用率高、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等问题,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杨微  于卫江  赵秀莉 《中国药房》2012,(10):870-872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归档病历171份,制定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药品选择、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等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占78.9%(135/171),其中合理者57例(42.2%),不合理者78例(57.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疗程过长26例(33.3%)、药品选择不当25例(32.1%);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选用头孢唑林60例(44.4%)、头孢硫脒35例(25.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率较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