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先予以r-tPA静脉溶栓,然后在DSA下动脉溶栓,24h后常规予以抗血小板集聚、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对照组入院后即予以抗血小板集聚、扩张血管、脑神经保护剂等治疗。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卒中研究中心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前、治疗24h、14d、21d、90d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状性脑出血2例,死亡1例;对照组并发症状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两组均无全身性出血发生。结论治疗组短期内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状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临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超早期患者63例,随机分为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组,和UK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两组一般治疗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降压和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第7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随访3个月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治疗7d和14d后,2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14dNIHSS评分、3个月Barthel指数,动静脉联合溶栓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照组则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牛津残障量表(OHS)预后及独立生活能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0 d,观察组症状表现为轻度甚至无症状的比例为70.0%,高于对照组的22.0%(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开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出血患者,对照组共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泌尿系出血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石国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471-472
目的 探讨动静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1例继发性脑出血,对照组出现4例继发性脑出血,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临床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比单纯使用静脉溶栓较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尿激酶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病人45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有效性、近期和远期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显效率88.9%,有效率100%。术后责任血管全部通畅,血管残余狭窄〈30%。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 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 8例.结论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8例。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且后遗症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ICVD)超早期溶栓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抢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使梗死灶缩小,神经功能缺损得以减轻,甚至恢复。1998年5月~2000年5月,我们收治脑梗死患者36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1.5~12h,治疗前及治疗后3~5d全部病例均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3例,对照组27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和87.88%,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9.63%和70.3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静脉联合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病人150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动静脉组)8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组(成形术组)62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欧洲卒中评分(Eurpean strokescale,ESS),对比分析治疗的有效性,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1周后ESS评分明显增高,(P<0.05,P<0.01);动静脉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是16.0%,52.0%,12.0%;成形术组分别是10.0%,0.0%,9.0%。结论:动静脉组和成形术组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疗效改善都有效果。成形术组使神经系统恢复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结论: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效果显著,脑出血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溶栓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强化溶栓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体征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滴完,连用3d。结果小荆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与单纯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预后情况和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7 d、30 d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OHS量表评价致残率为2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4, P=0.011)。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96%,明显低于对照组22.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 P=0.017)。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 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分为UK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UK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 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UK组溶栓后24 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 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尽管发病3 h内的静脉内溶栓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但对于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严重的脑梗死患者,由于血管再通率很低,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20分者,在发病3个月时,48%的患者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仍然死亡,21%遗留严重残疾.动脉溶栓虽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较静脉溶栓平均晚约2 h,大大影响了溶栓疗效.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疗法兼有静脉溶栓治疗的快速和动脉溶栓治疗的较高血管再通率,是目前国际上非常看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0例:尿激酶100万-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40-50min内滴完。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及胞二磷胆碱1.0日一次静点。溶栓前根据指征严格筛选病例,溶栓过程中加强监护,溶栓后观察记录疗效、不良反应。同时选择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及胞二磷胆碱1.0日1次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CSS及日常活动量评分。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显著,致残率低。在严格监护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除正常给予脱水、抗凝、扩管外,给予尿激酶50~100万U 加入100ml生理盐水30~60min滴完,每日1次,观察治疗效果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程度.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溶栓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显著差异.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