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海(海拔2100m~3800m)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方法:下肢骨折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5例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口服阿斯匹林、潘生丁。结果:远端血栓12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39例。通过溶栓治疗,治愈率98.46%。结论:经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治疗青海高海拔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效果迅速,是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治疗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护理干预体会.结果 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症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70)采用常规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n=7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人院当日开始应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辅助治疗。2组患者在人院第1天及第14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3例(18.6%),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对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断、分类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327例病人(447条病肢)采用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适时点片。结果: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26条(59。5%),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10条(24.6%),原发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条(5.9%),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23条(5.1%),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13条(2.9%),静脉瘤样病变7条(1.5%)。结论: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分类、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疗效。方法对1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14天进行疗效判断。本组病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安全性以及高原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A1组,高原组为A2组;对照组(B组)未使用药物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B1组,高原组为B2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预防及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根据出现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治疗组(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2%,对照组(B组)为23.53%,经x2检验P<0.05;对照组中高原组(B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75%,中度高原组(B1)为17.09%,经x2检验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2004—06~2008—06,我科护理组对57例70岁以上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加强早期病情观察,早期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术前评估、术后密切观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魏婷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404-1404
目的:研究肢体气压治疗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比较本院2008-04~2011-03下肢术后使用肢体气压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下肢发生率。结果:治疗组96例患者通过使用气压治疗仪,术后无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介入下放置静脉滤网后治愈。结论:应用肢体气压治疗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高龄(≥80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27例,采取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深静脉完全再通率分别为18.5%(5/27)、0(0/25),部分再通率为63.0%(18/27)、52.0%(1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凝血功能紊乱和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高于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两者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的疗效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导管血栓局部先团注量灌注尿激酶250000U,然后以125000-150000U/h持续灌注。结果 全组溶栓治疗时间4-76h,平均38h,尿激酶用量750000U-9750000U,平均5150000U,血管再通率88.3%。病程<4周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46例,溶栓后阻塞段血管再通44例(95.7%)。在14例慢性血栓形成患者中,血管再通9例(64.3%)。对残存狭窄>30%的23例患者,14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9例行PTA及内支架治疗。溶栓术后继续肝素全身抗凝治疗可增强溶栓疗效。6例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结论 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其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55  
目的 评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介入性深栓术,对其中39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8例作导管血栓抽吸术、26例作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术、12例作stent植入术。结果 总有效率为96.2%,无效3.8%,平均住院日为10.5d。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处理疗效较好,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使用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口服利伐沙班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硬膜外+腰麻麻醉后椎管内血肿发生的情况,与相同时期的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未予抗凝药物干预的患者(B组)术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硬膜外+腰麻麻醉后椎管内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硬膜外+腰麻麻醉后椎管内血肿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B组有11例(13.75%)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并发的深静脉血栓进行临床分析,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脑卒中病人并发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3%;原发病为脑栓塞9例,脑血栓形成5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伴发疾病中糖尿病和心房纤颤常见;继发肺栓塞5例,3例死亡。结论:深静脉血栓易致急性肺栓塞,死亡率很高,且易漏诊,应对高龄的、卧床的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脑卒中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的回流障碍。多发于下肢深静脉,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1]。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2%,较为少见[2]。我科于2011-02收治右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血栓形成1例,通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即术前常规查对,介绍术中注意事项,术中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心理安慰,术后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 DVT)的预防和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583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29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预防和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给予全方位预防和护理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在临床护理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全自动周期性序贯加压充气泵对预防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早期使用周期性的加压充气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护理干预;B组(n=40)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均行侧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果:A组无DVT发生,B组2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5%。术前两组冷感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第7、14天,A组冷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使用全自动周期性序贯加压充气泵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DVT护理干预能降低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防治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圳市中心医院收治401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静脉血栓防治策略差异分为对照组(184例,常规静脉血栓防治方法)和预防组(217例,给予早期运动训练+梯度压力弹力袜+药物防治等预见性防治措施)。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血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差异,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人口学指标、凝血指标、病史上的分布差异。结果干预后,预防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5.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22.28%,P0.05),预防组的APTT(31.2±5.2) s显著低于对照组(37.3±6.3)s(P0.05),预防组FDP(4.6±2.1)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4±1.8)μg/mL(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年龄、凝血指标(APTT、FDP)异常及病史(深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史)上分布存在差异性,年龄越高、凝血指标异常、有深静脉血栓史及有静脉曲张史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预见性防治策略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相关疗效性指标,从而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年龄越高、凝血指标异常、有深静脉血栓史及有静脉曲张史会对预见性防治效果产生影响,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