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指证已取得了共识,并拟定了相应的方案。实践证明,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2.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儿童上消化道炎症和溃疡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近几年来,有关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蓖相关疾病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ELISA法对181份反复中上腹及脐周痛患儿血清及192份对照血清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IgG、IgM测定。结果表明:有上述症状患儿血清抗-Hp IgG检出率(53%)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34.6% ̄35%),可作为Hp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其滴度与病程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不能反映现症感染。儿童抗-Hp IgG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大年龄组儿童抗-Hp IgG检出率与成人者相近。儿童血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cbacterPylori.HP)感染所致的胃炎是儿童慢性复发性腹痛症状的原因之一,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HP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为了解儿童HP感染的分布特点,我们于1997年8~11月对92例反复上腹痛患儿及396例对照血清,采用金标免疫渗滤法(dotimmunogoldfiltrationassayDIGFA)进行HP特异性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92例反复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2例胃癌、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胃溃疡、12例疣状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及15例正常对照胃粘膜及胃液标本HP-DNA、并与HP染色(Warthin-Starry法)进行了比较,以探讨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组患者HP-DNA-PCR阳性检出率均较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特异性均为100%;(2)胃癌患者胃粘膜及胃液标本的HP-DNA-PCR阳性率达90.7%(29/32),略高于疣状胃炎及胃溃疡病人,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在胃癌病人,病灶中央部位的NP—DNA—PCR阳性率与其周围组织及胃液标本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提示,PCR技术是检测胃粘膜标本及胃液标本HP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但要注意防止污染并且要联合检测;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作为少年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种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ri,Hp)的细菌被发现是潜在性的致病因子,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造成感染,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现就该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Hp的生物学特性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螺旋杆菌属。长2一3微米,呈S形成弧型,有鞭毛。寄居于人体的胃粘膜,以胃小凹、上皮皱折的内析及腺腔内为多。在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易感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总结儿童感染Hp后胃镜下病理表现特征,探讨诊断及预防儿童Hp感染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或行健康检查的儿童500例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接受调查儿童均收集完整一般资料,均行C13呼气试验检查明确是否感染Hp,根据受试儿童是否感染Hp将其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408例)。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受试儿童的性别、年龄、BMI、上学与否、既往消化道病史、就诊原因、消化道临床症状、居住环境、父母一般情况等进行调查,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系统分析。对感染组患儿行胃镜检查,总结感染Hp患儿病理特征,探讨儿童感染Hp的诊治及预防对策。结果 儿童发生Hp感染率为18.40%,胃镜下病理表现以胃黏膜呈结节样隆起、胃窦黏膜充血为主,其次胃体花斑样改变、胃体充血水肿。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被调查儿童年龄、BMI、上学与否、既往消化道病史、居住环境、家庭常住人口、父母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构成、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家庭月收入、母亲职业背景、父亲职业背景、父母Hp感染史... 相似文献
10.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C)及热休克蛋白(Hsp60)抗体,并与胃黏膜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技术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对42例因上消化道不适就诊的儿童患者留取血清,深低温冻存同时作蛋白芯片检测和胃黏膜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检测。结果经χ2检验,蛋白芯片检测CagA,UreC,Hsp60抗体与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联合检测的结果对比P>0.05;儿童CagA 型菌感染仅占21.4%。结论蛋白芯片技术与胃黏膜活检标本联合检测相比,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蛋白芯片技术能对Hp菌株感染分型及现症感染鉴定,具有快速,准确,检测指标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检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发现的。HP在人群中的感染相当普遍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5 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可高达 5 0 %~ 6 0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在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胃癌也有一定关系 ,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HP还与口腔阿氟他溃疡、牙周炎、干槽症的发病有关。由于HP的微生物学等特点 ,一旦被HP感染则可能成为该菌的终身宿主 ,根治很困难 ,所以无论从提高人群健康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中,对照组应用甲硝唑联合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应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均治疗14天,对比两组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Gas-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有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在Hp感染治疗中疗效肯定,有助于促进Hp根除,减少胃酸分泌,有助于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幽门螺杆菌(HP)与胃病变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对40例煤工尘肺患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标本进行了HP检查观察,探讨了与老年对照组有无差异。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院40例各期煤工尘肺患者,均经矿务局矽肺诊断小组按照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胃溃高中的作用.方法 将84例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果胶铋四联法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克拉霉素+果胶铋三联方案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结果 2组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观察组无论在治愈率还是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影响着治疗胃溃疡的疗效,验证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胃溃疡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我国已有超一半的人群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由于这种病菌主要通过"粪-口""口-口"传播,因此共餐易致全家感染,且有不少患者会出现耐药.
幽门螺杆菌到底有多可怕?还能跟家人、朋友聚餐吗?吃什么能杀死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会得胃癌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8.
20.
目的研究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其不同病理阶段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方法经碳^14呼气实验,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HP阴性的胃炎30例,HP阳性的胃炎30例,HP阳性伴有萎缩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各30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结果HP(+)慢性胃炎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HP(-)胃炎组(P〈0.05),在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中随着炎症的加重,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各亚组间进行的比较,其中仅HP阳性的单纯胃炎组与非典型增生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单纯性胃炎组及伴有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各亚组间EGFR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呈递增趋势。结论HP相关性胃炎中随着HP感染持续存在胃黏膜萎缩,肠化及非典型增生的出现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表达呈进一步增加趋势,可能与HP感染致癌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