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炎6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是艾滋病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由于艾滋病人存在免疫缺陷,因此这类病人临床症状重、传变迅速、死亡率高。2004-08—2006—12,我们在农村的艾滋病救治工作中,应用中药和抗生素治疗肺炎65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艾滋病相关腹泻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泻是艾滋病发病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来讲。艾滋病腹泻可以分成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和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腹泻,后者在目前尚缺乏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2004-08—2007-02,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的慢性腹泻68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肯定的疗效,但仍然有许多缺陷。目前,国际上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方法。由于抗病毒疗法有诸多缺陷,疫苗的研制也困难重重。因此,早在第11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项目规划署就号召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传统医学,发掘草药和其他一些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上来。现就近几年来,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肺系病症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利 《中医研究》2009,22(2):55-57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而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使众多组织器官受累的一种综合征。呼吸系统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经常发生的感染之一,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易耐药,易迁延,疗效不佳。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古方加减辨证治疗艾滋病呼吸系统感染,明显减轻了症状,缓解了病情,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仅就个人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屈冰  罗永  罗书礼 《中医研究》2007,20(2):47-48
气管食管瘘在临床中并不多见,查阅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可见于手术患者及癌症患者,偶见于结核病患者,但艾滋病患者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例艾滋病合并气管食管瘘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对173例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药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7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药制剂益艾康胶囊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6个月,观察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中药具有一定的提高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提高CD4/CD8比值,延缓CD4淋巴细胞下降的作用。结论:中医药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或使之保持稳定,减缓其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潘金丽 《中医研究》2009,22(1):45-46
艾滋病腹泻合并发热是艾滋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艾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4-2008年,笔者在参加艾滋病的临床救治工作中,将艾滋病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起来,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艾滋病腹泻合并发热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中西医协同在艾滋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方位展开,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既可促进免疫重建,改善免疫功能,又可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减少HAART后不良反应和降低耐药率。文中还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试述艾滋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屈冰 《中医研究》2006,19(5):10-12
西医对艾滋病的研究证实了其主要是血液传播,其次是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发病机制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以CD4+T细胞数量减少为主),艾滋病的病理变化是由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病变,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包括原虫、病毒、细菌和真菌)和恶性肿瘤等,从初始感染到终末期是一个较漫长复杂的过程(自然病程为8~10年)。我国2001年制定了《HIV/AIDS诊断标化及处理原则》(试行),将艾滋病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最终大多数病人死于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相似文献   

10.
李发枝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自2004年以来,他长期深入艾滋病临床一线,对艾滋病相关病症的治疗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李发枝教授根据艾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从“脾为枢机,脾、肺、肾三脏亏虚”的基础病机辨证分析,注重健脾益气、补肺固卫,运用御寒汤加减治疗艾滋病气虚风寒证的感冒、头痛、咳嗽等,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2006-10—2008—10,笔者对某县2个乡镇11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中药、中药加抗病毒药物治疗,并进行舌象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归芍药散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肝功能损害4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艾滋病(AIDS)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在抗病毒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较为常见。2003-11—2005-12,笔者采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艾滋病出现肝功能损害者48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敏  蒋自强 《中医研究》2009,22(11):43-45
在艾滋病的多种临床表现中,发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证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它能有效抑制HIV的转录和复制,使艾滋病人获得免疫重建,但由于其明显的毒副作用而影响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本研究针对艾滋病HAART所引起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析,选择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艾滋病HAART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痞满证)49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传染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临床治疗艾滋病的二线药物,但易引起高脂血症,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艾滋病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机制尚未明确,受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艾滋病高脂血症,西医学以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措施,配合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贝特类和烟酸类等药物治疗。中医学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是造成艾滋病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关键环节。临床上主要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相应方剂治疗,配方颗粒剂如艾可清颗粒、消脂颗粒组等有较好的疗效。从西医学和中医学的角度对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导致高脂血症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艾滋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瑞  彭勃 《世界中医药》2009,4(3):175-178
艾滋病(Acquiri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目前全世界共有约33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2007年新增感染者约270万,另有约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相似文献   

17.
从1985年6月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起到90年代初,全球已有40万例艾滋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00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将达5000万例。 艾滋病是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性接触或血制品等传染,从而导致人体免疫机能障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本病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译名为“艾滋病”。它有三个含义:其一,在病因方面是获得性(也可称后天性)的,以区别于先天性的,这是两个不同的病因概念,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也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太康县艾滋病疫情,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康县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病例在全县23个乡镇呈不均匀分布状态;样本来源以专题调查为主,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阳性育龄妇女和单阳配偶全部接受咨询与随访。结果:全部288例HIV/AIDS感染者中,以农民感染者为主;感染途径以有偿供血者为主,占71.18%。结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针对HIV感染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舌象的观察.分析舌象与病情、病程的相关性,加深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证的认识。方法:规定上午某段固定时间,用同一数码相机拍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舌像;记录患者同期实验室资料,分析舌像特点及其与病情、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晚期患者舌质暗淡,伴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腐腻,焦黄苔较为多见;舌质暗淡伴瘀斑的表现与病情、免疫状况、CD4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毒邪稽留血分等中医病理变化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谢世平  张淼  李素香  程五中  祝应俊 《中医研究》2007,20(3):F0003-F0004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所致,HIV进人人体后,破坏免疫系统,使其功能极度低下,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中医典籍及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艾滋病并发症的研究报道,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对艾滋病常见并发症加以总结,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