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外治疗法历史悠久,然其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中药外治的临床研究,但对中药外治法的实验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围绕中药外治的安全性评价、疗效评价和外治中药透皮吸收等多方面作了探讨,并对其进行评述,为中药外治法及外用中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多种,对其应该持辨证的观点,既要看到中药治病的客观事实,又要冷静的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通过加强对中药的治疗管理工作、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相关法律监督体系、科学合理用药和加强对中药的研究等措施,让中药成为真正安全有效的药品,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3.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多种,对其应该持辨证的观点,既要看到中药治病的客观事实,又要冷静的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通过加强对中药的治疗管理工作、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相关法律监督体系、科学合理用药和加强对中药的研究等措施,让中药成为真正安全有效的药品,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和优化,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最终形成了体现现代中医药特色、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并由此主持制定了高等中药教育本科专业设置标准,有力地推动了高等中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汤剂改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秀萍 《中国药业》2007,16(8):58-58
中药汤剂是几千年来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也最能体现中医药治疗特色,但其在煎煮、服用、携带亍方面的缺陷,严重地制约了中药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传统汤剂进行改进,有利于继承并发扬中医药特色,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药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  冯芳 《药学进展》2008,32(2):56-62
中药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近年来对其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中药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分析方法及其在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体内中药微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超美  冷静 《中国药业》2008,17(15):1-3
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发酵中药是目前中药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10年中药发酵的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吴民  朱春梅  袁涛 《中国药事》2006,20(10):632-633
中药注射剂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临床应用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但随着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正确认识其临床作用的两重性,进而减少ADR对民众的不良影响。笔者对我院2002~2004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特点、趋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超微粉碎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开文  谭涌 《中国药业》2006,15(2):75-77
简要介绍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阐述其在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井对相关问题作了讨论,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本文概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体内吸收、药效学及质量的影响。简单介绍了超微粉碎的设备,并对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呈上升趋势,生产者、使用者、研究者无不对其绷紧了弦。对于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究竟该如何评价和应对呢?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分别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表现、成因和积极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浓缩丸具有载药量大、顺应性好、服用和携带方便、适用人群范围广、易于贮存和运输等特点,改善了传统汤剂、蜜丸和煎膏剂等剂型的服用、贮存和运输不便等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中药浓缩丸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上市中药浓缩丸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数量和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制备工艺、干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中药浓缩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质量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等。中药浓缩丸既改善了传统剂型的缺点,顺应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可以结合现代缓控释技术研制成具有缓控释功效的中药浓缩丸剂,尤其是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药效成分稳定性差和不良反应强的中药中发展前景广阔,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兜铃酸事件”到“含汞、砷中药安全性事件”,频频发生的中药安全性问题引发了社会对中药有毒、无毒的广泛讨论。两种片面的观念也在这片讨论声中产生了,即“中药安全无毒论”和与之对立的“中药毒性严重论”。由于先前过度信赖中药的安全性,以至造成了药物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发生,产生了许多毒副作用,进而引发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忧虑。现在少数学者甚至提出中药本身是不安全的,要将其废除。显然从目前造成的结果来看,这二种观点和态度都是由于中药安全认识存在的误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微波炮制中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星  常惠礼  李晓燕 《中国药房》2008,19(18):1433-1435
对传统中药炮制工艺的改革,是实现中药炮制的自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前提。微波技术的发展无疑为中药的炮制提供了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方面的应用亦有报道,并以其具有效率高、干燥温度低、炮制速度快、饮片质量高、成品率高、重现性好、节省能源、对细胞有破壁作用、利于有效成分提取等特点,为中药的研究及生产开拓了广泛的前景。现将近年来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药出口存在问题及相应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存在市场份额少、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狭窄、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并对其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中药质量管理;(2)资产重组,走规模经营之路;(3)大力推广代理制;(4)优化中药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出口市场结构合理化;(5)加强中药现代化研究,寻找中药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中药工作多年,发现在许多情况下,会出现中药不能发挥其应有疗效的情况。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炮制等对中药疗效的影响是人们所广泛认识的,通过认真地调查、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因素影响到中药疗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该院中药处方药物剂量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的中药处方中1000张,对其常用中药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使用频率高的5味中药分别为黄芪、麦芽、茯苓、半枝莲以及麦冬;其中超量使用最严重的5味中药分别为浙贝母、百合、佛手、北沙参以及苦参。结论该院在中药处方中,药物超量使用严重,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必须要对其药物剂量使用严格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励华 《医药导报》2004,23(4):0250-0252
总结中药抗DNA损伤与抗衰老、抗癌变的关系。表明中药对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中药具有抗衰老、抗癌变的作用,并且中药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抗衰老、抗癌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丽珠 《中国药事》1997,11(4):265-268
本文对中药临床药学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的现状,就合理用药、中药配伍变化及复方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监察及医院中药制剂等方面作简要介绍,并展望今后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出应加强其与中药临床药理的结合,以促进两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药袋泡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传统中药汤剂的改革剂刑──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浸出率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中药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的浸出率高,是部分传统中药汤剂良好的换代剂型,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