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分析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创伤骨科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治疗及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分析其死亡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患者死亡率为3.16%(85/2 687);85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70.3±8.9)岁;摔伤68例,交通伤11例,坠落伤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7例,髋臼骨折6例;31例死亡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64例(75.3%),合并呼吸系统疾病56例(65.9%),合并脑血管疾病20例(23.5%),合并泌尿系统疾病5例(5.9%)。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7例(55.3%),肺栓塞15例(17.6%),多器官障碍10例(11.8%),急性大面积脑梗死5例,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出血各4例。结论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死亡患者均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是导致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以预防,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特点和死亡原因。方法总结分析了7年来研究所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资料。结果肺脏损害最常见,为45例(100%),其次为肝脏31例(68.9%),肾脏18例(40.0%),脑16例(35.6%),心脏14例(31.1%),胃肠10例(22.2%)。死亡34例(75.6%),主要诱因为感染。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ARDS。结论早预防、早发现、综合治疗MODS有助于降低重症结核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PCI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 477例PCI术后随访出现的155例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事件的含义按照国际最新公认的学术研究协会的定义.结果 155例死亡患者中,出院后平均随访死亡时间为18天~37个月.死亡发生在术中和住院期间30例(19.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患者15例(50.0%);死亡发生在出院至6个月33例(21.3%);6个月后92例(59.4%).死亡原因包括心源性105例(67.7%)、血管源性27例(17.4%)和非心血管源性23例(14.8%).在心源性死亡中,AMI、猝死、操作相关的死亡和其他原因(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分别为47.6%、26.7%、5.7%和20.0%;在血管源性死亡中,脑血管疾病为主要原因,占51.9%.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发生53例,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4.2%,主要为晚期ST(25例)和晚晚期ST(21例).结论 死亡是PCI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心源性死亡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特点和死亡原因。方法 总结分析了7年来研究所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资料。结果 肺脏损害最常见,为45例(100%),其次为肝脏31例(68.9%),肾脏18例(40.0%),脑16例(35.6%),心脏14例(31.1%),胃肠10例(22.2%)。死亡34例(75.6%),主要诱因为感染。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ARDS。结论 早预防、早发现、综合治疗MODS有助于降低重症结核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肝硬化基础上发生HR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患者性别、年龄、HRS分型、合并症、伴发基础疾病、生化指标以及治疗方案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74例患者中,男性207例(75.5%),女性67例(24.5%),平均年龄53.39岁;HRS Ⅰ型144例(52.6%),死亡42例,病死率为29.2%,从发病到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1.76±14.13)d;HRS Ⅱ型130例(47.4%),死亡12例,病死率为9.2%,发病到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7.41±17.04)d。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占病因构成的64.2%,酒精性肝硬化占25.5%。女性、HRSⅠ型、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膜炎、低血钠是肝硬化并发HR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特利加压素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HR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众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特利加压素的应用可降低其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临床资料、转归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245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退出PD患者的治疗时间(TOT)及掉队率(OOR),并根据随访结局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特点,探讨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155例(63.3%),女性90例(36.7%),平均年龄(56.3±14.4)岁,平均透程(23.3±18.8)月。原发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64例(66.9%),糖尿病肾病59例(24.1%)。至2018年12月底,维持PD 124例(50.6%),死亡64例(26.1%),转为血液透析25例(10.2%),肾移植19例(7.8%),PD联合血液透析9例(3.7%),失访4例(1.6%)。近五年退出PD患者的TOT为25.4月,历年TOT呈上升趋势。近五年DOR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25.9%。死亡原因中心血管事件排首位(53.1%),其次脑血管事件(23.4%),感染(18.7%)占第3位(包括肺部感染和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最主要原因为腹膜炎(40.0%),其次为心力衰竭(32.0%)和透析不充分(20.0%)。死亡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透程及置管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磷均低于存活组。1年、3年、5年患者生存率依次为89.0%、67.7%、56.6%,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0.7%、81.1%、64.4%。Logistic分析提示开始PD时的年龄(OR 1.199,95%CI 1.093~1.316,P=0.000)、SCr(OR 1.004,95%CI 1.000~1.008,P=0.030)、前白蛋白(OR 0.986,95%CI 0.975~0.998,P=0.021)是PD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和转为血液透析。心脑血管事件和感染是主要死因,腹膜炎是转为血液透析首要原因。开始PD时的年龄、SCr水平、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态可改善PD患者的生存,尤其需关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1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院内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我院PCI的患者资料,有177例AMI行PCI,13例院内死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PCI术后13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70·6±6·26)岁,病死率为7·3%。术中3例出现慢血流,1例出现无复流。死亡原因3例非心源性,1例为心室颤动,9例为泵衰竭。结论:AMI患者PCI术后院内死亡主要原因为泵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I围术期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12月行PCI患者5225例,记录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结果围术期患者共死亡54例,病死率1.03%,54例死亡患者中,单支病变13例,双支病变11例,3支病变30例;19例(35.2%)死于术后第1天、20例(37.0%)死于术后2~8d;有18例(33.3%)死于心源性休克、9例(16.7%)死于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2.9%)死于严重左心衰竭。结论 PCI围术期死亡发生率低,且多发生在急诊PCI、老年、多支病变患者。引起死亡原因多为心源性休克、支架内血栓形成、严重左心衰竭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3-01~2007-12在该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和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死亡56例,占45.9%,其中因心血管病死亡31例(55.38%),严重感染9例(16.07%),脑血管病7例(12.50%),全身衰竭6例(10.71%),消化道出血3例(5.36%).其他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血压和高钾血症等也是与血液透析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病和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充分透析,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分析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研究其年龄、基础病、1年内因肺炎住院史、病原学特点和CAP严重程度及死亡率.结果 315例CAP中,男215例,女100例,年龄18~102岁,平均(64±24)岁.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52例(80%);非老年组63例(20%).180例(57.2%)未能明确病原.基础病的特点为,非老年组CAP患者基础病少;老年组CAP患者均患1种以上的基础病.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转归按肺炎预后评分系统(PORT)进行分层,Ⅰ级31例(9.9%),无死亡;Ⅱ级32例(10.1%),1例死亡(3.1%);Ⅲ级198例(62.8%),5例死亡(2.5%);Ⅳ级40例(12.7%),1例死亡(2.5%);Ⅴ级14例(4.5%),9例死亡(64.5%).Ⅱ级以上患者在1年内因CAP住院占50%以上.结论慢性基础疾病是老年CAP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年内因CAP住院在CAP的发病和增加其危险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半数以上的 CAP患者感染的病原不明,表明CAP有效的初始经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515例以脑梗死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住院病死率、直接死亡原因及死因构成比,分析类肝素药物Org10172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年龄、住院病程等临床特点。结果 (1)2005年至2009年每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依次为2.0%(91/4 659)、2.1%(110/5 264)、1.9%(95/5 035)、1.2%(100/8 656)、1.0%(119/11 640),总病死率为1.5%(515/35 254),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9,P0.01)。(2)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在青年(45岁)、中年(45~59岁)、年轻老年(60~74岁)、老年组(74岁)分别为1.1%(22/2 009)、1.0%(112/11 158)、1.5%(221/14 311)、2.1%(160/7 776),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0.01)。(3)515例死亡患者TOAST分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7.3%(295例)、心源性栓塞型19.4%(100例)、不明原因型14.4%(74例)、小动脉闭塞型7.0%(36例)、其他原因1.9%(10例)。前5位直接死因:脑疝49.3%(254例)、原发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5.0%(129例)、肺炎8.9%(46例)、脑心综合征5.8%(3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6%(29例)。(4)平均死亡年龄为(67±12)岁,死于脑疝和原发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死于肺炎者[分别为(65±13)、(68±11)、(75±10)岁,均P0.01]。住院病程中位数为3.0 d,死于脑疝、原发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和脑心综合征的患者住院病程明显短于死于肺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住院病程中位数分别为3.0、3.0、3.0、12.5、9.0 d,均P0.05)。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脑疾病本身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29例肺部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肺部病变特点,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29例MP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肺部受累和肺部感染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15例;平均发病年龄(63.7±10.1)岁。结果患者中28例(96.6%)有肺部受累,有症状者20例(69.0%),有体征者15例(51.7%)。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泡出血。实验室检查中血气异常17例(17/27),心脏超声诊断肺动脉高压5例(5/18),肺功能异常7例(7/10),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异常4例(4/6)。29例患者中肺泡出血10例(34.5%),合并肺部感染18例(62.1%)。死亡患者10例(34.5%),其中2例死于弥漫性肺泡出血,8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MPA患者肺部受累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肺部感染和弥漫性肺泡出血为MPA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需要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痊愈49例(43.4%),明显好转54例(47.8%),无改善6例(5.3%),死亡5例(4.4%)。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肺部啰音、浮肿,在发病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性脑病,严重不能控制感染,呼吸衰竭。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是慢性病理过程,在发病后常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改变,在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突然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1995—2007年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突然死亡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包括损伤原因、损伤至死亡时间、病情恶化表现等)及CT表现。结果损伤原因:车祸伤12例(79.9%),酒后摔伤1例(6.7%),打击伤1例(6.7%),建筑施工伤1例(6.7%);损伤至死亡时间:12 h内7例(46.7%),12~24 h 4例(26.6%),1~2 d 2例(13.3%),第5天1例(6.7%),第9天1例(6.7%);病情恶化表现:突然出现烦躁抽搐8例(53.3%),意识障碍6例(40.0%),恶心、呕吐、昏迷、大小便失禁2例(13.3%),呼吸、心搏骤停1例(6.7%)。首次CT检查结果:颅顶骨骨折6例(40.0%),颅底骨折1例(6.7%);损伤类型:额颞叶脑挫裂伤8例(53.3%),额颞叶颅内或硬膜下血肿5例(33.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33.3%),颅内积气2例(13.3%);CT特征表现:周围脑池变窄或消失5例(33.3%),脑室受压移位9例(60.0%)。结论轻型颅脑损伤突然死亡患者损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多数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而入院后短时间内病情突然恶化;主要损伤类型为额颞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CT表现为周围脑池变窄或消失、脑室受压移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短期病死率,分析死亡病例的特征,探讨可能的死亡原因。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完成的所有TACE病例,排除转移瘤、联合治疗等。收集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0 d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短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30 d内的死亡定义为短期死亡。结果 共纳入7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466例次TACE,术后30 d内死亡10例(1.35%),例次死亡率为0.68%。d-TACE的例次病死率为1.62%(3/185),c-TACE的例次病死率为0.55%(7/1281)。中国肝癌分期Ⅰ、Ⅱ、Ⅲ期患者的例次病死率分别为0.45%(2/448)、0.33%(2/599)、1.43%(6/419)。死亡病例最大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0.1±0.8)cm。可能的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4例、肿瘤破裂出血3例、骨髓抑制1例、肺栓塞1例、心衰1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死率低,术后短期死亡偶有发生,死亡病例的主要特征是肿瘤体积大,常见死因推测为肝功能衰竭和肿瘤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再血管化年代冠心病死亡的原因。方法 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患者。依据CAG将患者分为3组:冠状动脉搭桥(CABG)组,优化药物治疗(OMT)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自2017年开始,采用电话随访、查阅既往住院病历随访或门诊随访。死亡事件为随访终点。分析所有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对3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入选1645例患者,随访中死亡113例。CABG组、OMT组及PCI组分别死亡28例(24.78%)、22例(19.47%)、63例(5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死亡患者生前基础临床资料除Syntax积分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BG组、OMT组、PCI组死亡患者Syntax积分依次降低,分别为(33.45±17.89)分,(31.23±12.99)分,(21.35±11.65)分。死亡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40例(35.40%),猝死21例(18.58%),癌症17例(15.04%),心力衰竭14例(12.39%),多器官衰竭11例(9.73%),脑血管死亡6例(5.31%),支架血栓3例(2.65%),出血1例(0.88%)。PCI组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死亡事件分为非心血管死亡、迁延心血管死亡和意外死亡3类。非心血管死亡主要是癌症和脑血管意外,占21.23%;迁延心血管死亡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和多器官衰竭,占22.12%;意外死亡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和急性支架血栓,占56.64%。3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和支架血栓多见。癌症是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多器官衰竭和心力衰竭预后很差。随着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的广泛应用,脑出血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19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终末期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4期间我院肺动脉高压死亡患者19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12例患者末次住院诱因为肺部感染.19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平均(100.6±20.2)mm Hg(1 mm Hg=0.133 Kpa),右心室内径与左心室内径之比(RV/LV)为1.12±0.52.死亡前诱发因素主要为大便用力(42.1%)和突然的体位改变(10.5%);死亡前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加快,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室较入院时进一步扩大.分析患者直接死亡原因,10例为心源性休克(52.6%),6例为急性肺水肿(31.6%),2例为失血性休克(10.5%),1例为呼吸衰竭(5.2%).结论重症肺动脉高压尤其是心室内径之比RV/LV>1.0预后差,常在使心率加快、回心血量骤然减少等诱发因素下,启动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因此,应当积极预防和控制各项诱发因素,尝试不同给药途径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18.
唐修学 《内科》2007,2(3):377-378
目的探讨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对47例住院及41例家庭护理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死亡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死亡原因及成活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死于肺炎共28例(31.8%),分别占两组第一位;住院组中死于原有疾病13例(27.66%),营养不良9例(19.15%),占第二、第三位;家庭组第二、三位死因分别是褥疮感染9例(21.95%)和意外7例(17.07%),两组死因构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住院组存活时间平均(682±183)d,家庭组平均(456±107)d,(P<0.01)。结论肺炎是老年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治疗原有疾病、加强护理、相关卫生知识宣教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脑梗死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41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1例随访7个月GOS评分结果中,良好10例(24.4%),轻残11例(26.8%),中残6例(14.6%),重残5例(12.2%),植物生存4例(9.8%),死亡5例(12.2%).结论 创伤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复杂,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高血压19例(79.17%),其中对高血压已知9例(37.50%)、未知10例(41.67%);重症监护治疗(75.48±8.85)h,平均住院天数(23.72±5.28)天,呼吸机辅助应用(56.90±11.75)h;死亡4例(16.67%),治愈无后遗症4例(16.67%),有后遗症、好转出院12例(50.00%),预后差患者转归不详4例(16.67%)。结论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需综合考虑患者全身情况与一般治疗原则,对轻重缓急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