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宁  黄甡 《河南中医》2023,(1):28-32
黄甡教授认为,小儿湿疹病位在心、肝、脾、肺,外因为风、湿、热三邪蕴于皮肤,将小儿湿疹分为风热蕴肤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血虚风燥证4个证型。风热蕴肤证疏风散热,方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证健脾化湿,方用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方用土苓二术汤治疗;血瘀明显者,方用土苓二术汤加乌蛇荣皮汤加减治疗。自拟湿疹散、湿疹膏、五倍子油膏外用,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
用《医学心悟》程氏萆薢分清饮化裁治疗疑难杂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证属湿邪内蕴,热伤肾络,气化不利,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肝硬化腹水,证属湿热内蕴,水浊积聚,气化失司,治宜清热利湿,利水消浊。慢性支气管炎,证属湿邪痰浊蕴肺,湿聚生热,肺失宣肃,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附件炎,证属湿热内蕴,热伤冲任,秽浊下注,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相似文献   

3.
此文探讨了源自《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的源流出处以及方名释义和立法依据,龙胆药物来自龙胆科根及根茎植物,具有清利肝胆实火、清泻肝经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皮肤病病机通常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证,急性期常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其他方剂配伍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湿热、血燥,治以疏表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此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分析,阐述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型皮肤病急性期的显著效用,并列举了部分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病证中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4.
田艳  刘建  王庆海  张晓堃 《河北中医》2012,34(2):184-185
目的观察清热化浊利湿法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为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清热化浊利湿中药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同时2组均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进行积分比较,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ASI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AS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浊利湿法治疗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型湿疹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婴儿湿疹患者分为湿热内蕴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燥型三型,分别以清热利湿法、健脾燥湿法、养血祛风法治疗。结果:中医辨证论治婴儿湿疹临床总有效率88.71%。结论:分型论治婴儿湿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张福顺 《吉林中医药》2009,29(6):513-514
刘公望教授从医40余载,擅用经方和古方治各种疑难杂症。刘教授认为,急性湿疹是由于外感风邪,内蕴湿热,病势侧重于表。治法以祛风止痒,化湿解毒,清肝活血为要,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慢性湿疹是由于湿热逗留,导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与湿热互结,肌肤失养所致,病势侧重于里。治法以清热化湿,养血祛风,  相似文献   

7.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上较难彻底治愈。亚急性湿疹常由急性湿疹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发展而来,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是老年各证型亚急性湿疹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为了研究中医药治疗老年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的疗效。我们应用清热除湿、健脾解毒之除湿解毒饮治疗老年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热利湿法是用寒凉的药物加燥湿或淡渗的药物.使内蕴的热毒得以清解.祛除湿邪的一治法,通用于湿热交并证。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利用清热利湿治疗一些因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取碍了较好的疗效,现典型的病例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病变可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周彩云教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提出了分期辨治的治疗原则,认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为本病病机关键,急性活动期关键病机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护络为大法,可兼以清热利湿;间歇期病机特点为"脾气亏虚、湿热毒余邪内蕴、络脉受损",治疗应益气健脾,兼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护络。  相似文献   

10.
唐定书主任医师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不外内湿与外风两个方面。辨证分为5型论治,热偏型治以凉血活血、清热除湿止痒;湿偏型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热型治以疏肝清热利湿;脾虚湿恋型以四君子汤加减;阴虚湿滞型以首乌四物汤加减。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辨病用药,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临证善用皮类药,寓以皮走皮之意,如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并加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祛风止痒。  相似文献   

11.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华山以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经验。认为"湿"是肛周湿疹致病的起始因素,并与热邪、风邪、虫淫等相关,临证分为虚实两型,即湿热下注型和血虚风燥型。治疗上"先祛湿清热",重视"祛风",重在"止痒",运用经验方"苦参止痒汤"外用以达"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治疗组予凉血清热利湿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瘙痒程度、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71.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瘙痒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施梓桥以扶正为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恒先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83-484
慢性湿疹一般从湿、热、风辨证体系进行论治。施梓桥认为,内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基础,病位在脾、肺二脏,故治疗以扶正为主,喜用大剂量黄芪和白术配伍。在急性发作期,主张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养阴法治疗;慢性期主要运用补法,临床以益气养阴法兼以祛风、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或脱敏止痒等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65例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分湿热型、湿阻型、血虚风燥型,治以清热、祛风、除湿为主。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0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安阿玥教授认为先天禀赋异常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的重要前提,忧、思、郁、怒等不良情志刺激为其诱因,嗜食生冷、肥甘厚味、饮食不洁致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肠道为发病最直接原因,三者常相兼为患。安阿玥教授诊断用药强调中西医并重,二者互补短长,治疗用药方面,UC初起或急性期辨证为湿热交阻、气血壅滞证,主张以清热化湿,行气和血为主;病程日久辨证为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证,以调补脾胃为主,辅以清热化湿,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起病迅速病情危重的患者局部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7.
滕汝枫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5):729-732
梁凤霞教授将湿疹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阴虚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肤证。梁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临证时强调,4个证型可单独为病亦可夹杂为病,若患病迁延日久,可见瘀象,以舌质暗淡,舌下脉络迂曲青紫怒张,或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症状。梁教授在清热利湿,润燥熄风的治疗总则下注重标本同治,内调脏腑,强调针灸临床诊治湿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举;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调心神与调他脏同施,善用背俞穴;多种针灸方法并施。  相似文献   

18.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其病位在肌肤腠理,易涉及肺脾肾等脏腑器官。用药得当表证便可缓解,但病情易反复且愈发加重,难以完全根治。导师认为阳虚阴盛是本病的根源,外界风湿热邪是其诱因,强调引火助阳化内湿,散风清热祛外湿的治疗法则,诸邪驱尽,"痒、斑、烂、疹"等表证便可缓解,以"内外兼治、治法多变、变不离宗、宗为扶正"的思想贯穿诊疗的全过程,并且取得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运用火针配合中医汤药治疗慢性湿疹,现将其临床实践作简要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赵振昌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60余年,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和发展的根源是肾、脾、肺虚;关键因素为水湿、湿热、热毒。急则治其标,急性期应以疏风清热利咽、分利湿热、利水渗湿、解毒消肿等驱邪为主。缓则治其本,恢复期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之证,以平补脾肾兼以清利湿热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降低血尿、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进展。本文主要从跟师学习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目的是继承并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优势引起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古籍与近十年的临床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验方与成药、针灸、中药外敷与注射等方面综述了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认为急性痛风属于中医学之痹证;其病因病机为肾虚,湿邪阻滞,热毒攻于手足;以湿热蕴结为主要证型;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方多为四妙散加减;针灸治疗以循经取穴针刺和局部围刺放血为主;中药外敷多以大黄、黄柏等清热泻火解毒药敷于关节痛处;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