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医疗产品细胞毒性3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评价医疗产品细胞毒性的3种方法,即MTT法、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方法用MTT法、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对19种医疗产品进行细胞毒性测试,并对样品毒性分级及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比较这些方法之间的符合程度及在检测细胞毒性方面各自的优缺点。结果MTT法与活细胞计数法的毒性级别判断符合率为73.7%(14/19),判断样品合格与否,两者符合率为94.7%(18/19),15号样品MTT法毒性级别判为4级,但细胞形态观察法发现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结果与活细胞计数法一致。重复3次检测,仍出现这种现象。结论MTT法操作简便,人为误差小,更适于多种医疗产品的同时检测,但对于MTT检测不合格产品要结合活细胞计数法及形态观察法,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血常规不同时间测定对中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常规不同时间测定对中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0例急诊随机病人的指端血,在采血后不同时间,即1分钟、5分钟、10分钟,应用C-D17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手工分类对比。结果:不同时间测定,其中间细胞存在显差异(P<0.05)。1分钟检测其中间细胞明显高于5分钟、10分钟。且警示信号亦多。仪器检测其中间细胞与手工分类的符合率为:1分钟40%、5分钟93%、10分钟100%。结论:采血5分钟后进行仪器检测,中间细胞稳定,但仍需要显微镜手工分类符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时候,控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305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结果差异性,并对影响其检验质量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如血液存储检测时间、放置温度、抗凝剂配比、采血部位等。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质量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且随着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和存储检测时间的不同,在检测结果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检验中,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和存储检测时间都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送检和检验操作的时候,必须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握,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49例晚期不可手术的NSCLC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统计学分析T细胞亚群和生存的关系。结果CD8 T细胞表达和Ⅳ期NSCLC的生存时间相关。结论简单的外周血T细胞分类检测并不能很好地判断预后,我们应该将T细胞按功能进一步细化检测,这样可能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实现序贯多时间连续采血监测小鼠外周血记忆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建立并优化微创采血结合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方法体系。方法 经隐静脉进行微创采血,使用荧光补偿微球进行多色荧光补偿矩阵的建立,在BD Calibur双激光流式细胞仪上分析小鼠外周血记忆T细胞亚群(初始T细胞、中心记忆T细胞、效应记忆T细胞),评估采血体积、全血是否离心、抗体孵育浓度、红细胞裂解后是否洗涤等参数对多色流式分析结果的影响。随后采用优化的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动态评估C57和动脉粥样硬化(AS)易发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在从常规饮食切换至高脂饮食过程中记忆T细胞的演变过程。结果 (1)经小鼠隐静脉可实现10~50 μL采血,该采血可无需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能够实现多次重复采血,且10 μL全血即可满足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需要,并减少抗体用量。(2)联合高速离心分离血细胞进一步缩小抗体孵育体积,则可进一步节省抗体的用量。(3)对抗体浓度的优化能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抗体用量和背景荧光的干扰。(4)红细胞裂解后加用洗涤可进一步降低背景荧光,但延长操作时间;也可裂解后直接上机检测。(5)使用上述流式细胞学分析方法揭示:apoE-/-小鼠在常规饮食基线水平其体内的效应记忆T细胞水平即高于对照C57小鼠(P<0.05),给予高脂饮食3周后基本达到平台,而C57小鼠在高脂饮食2周即达到平台,表明apoE-/-小鼠在AS斑块进展早期即出现免疫调节紊乱。结论 采用隐静脉采血结合优化流式细胞术抗体孵育流程可实现序贯连续采血,完成对小鼠体内记忆T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魏冉 《当代医学》2014,(2):56-56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为选择正确的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检测血常规的140例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使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种采集方法得到的血样的WBC、RBC、Hb、PLT、HCT值,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哪种采血方法更具优越性。结果末梢采血的血样WBC、RBC、Hb值都比静脉采血的结果高,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采血的血样PLT、HCT值比静脉采血的结果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末梢采血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临床价值不如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更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样结果,静脉采血应作为血常规检查时的主要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端粒酶活性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及对其预后的判断。方法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毛刷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 ,应用端粒酶重复放大程序 (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肺部炎症患者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患侧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定性检测阳性53例 (88.3 % ) ,对侧端粒酶检测阳性5例 (20 % ) ;肺炎症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2例(10.0% ) ,分别与肺癌患侧及对侧比较差异显著 (χ2=33.2,P<0.05)。定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0.1098 ,明显高于肺炎症组平均A值0.018(U=4.95 ,P<0.05)。Ⅰ~Ⅲa期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水平为0.132 ,低于Ⅲb~Ⅳ期活性水平0.173(U=1.899,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端粒酶活性水平随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增加而增加 ,可为患者预后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临床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三系抗筛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再使用十系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然后进行交叉配血;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及配血结果,分析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在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 a中使用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共163例。其中,49.7%(81例)的抗筛阳性者可以根据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判断其特异性并找到相配合血液;50.3%(82例)的不能判断特异性的抗筛阳性血清中,59.8%(49例)的三系抗筛细胞或十系谱细胞反应格局为非全部凝集,11%(9例)的三系及十系全部凝集的患者可找到相配合血液,其他29.2%(24例)三系及十系全部凝集的患者结合其直抗试验阳性判断为非特异性凝集。结论三系抗筛细胞和十系谱细胞配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定出抗体特异性,也可以根据两套细胞的反应格局辅助判断是否能够为患者找到相配合血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不同采血时间获得的含氧化苦参碱血清对卵巢癌细胞H08910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肌注、灌胃、腹腔注射等形式给予氧化苦参碱药物,分别在不同时间取血,通过TLC法判断血清的化学成分,MTT法确定这些含药血清对卵巢癌细胞H08910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不同的给药方式获得的含药血清均含有氧化苦参碱,每天肌注给药两次,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后1h采血获得的含药血清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经代谢后含氧化苦参碱血清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给药形式、采血时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液细胞检验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 ,高科学技术的应用 ,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镜检 ,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 ,要获得血常规检验可靠、准确的数据 ,防止临床诊疗作出错误的判断 ,实验室要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质量管理。1 标本的采集稀释1 1 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 ,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 ,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 ,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 ,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研究表明 ,与…  相似文献   

11.
对34例单纯性肾病儿童(肾病期18例、缓解期16例)和14例正常儿童,分别用组织胺和ConA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肾病期患儿组织胺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性(HA-S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激素治疗后恢复正常;肾病期ConA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性(ConA-SC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A-SCA与血浆IgG呈显著负相关(γ=-0.79,P<0.001)。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刺激原通过不同途径诱导出不同的抑制性细胞活性。组织胺通过免疫细胞表面的组织胺受体发挥负性调节作用,诱导出Ts。因而HA-SCA可反映单纯性儿童肾病综合征Ts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P73 基因是Kaghad等在 1997年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 ,与P53 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与活性 ,但其是否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目前尚存在争论。本文就P73 的发现定位、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p33ING1b是由Garkavtsev等采用衰减杂交和体内选择技术分离的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过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生长,促进无生长因子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在抑制细胞生长过程中,p33ING1b与p53相互依赖,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对p33ING1b在乳腺癌中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危害广为人知,近年来关于癌及抑癌基因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相关原癌基因的激活以及对应的抑癌基因的失活,可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改变,量变引发质变,从而引发肿瘤.PTEN是早年前发现的抑癌基因,因其于多种肿瘤中的低表达现象而被广泛研究.本文就PTEN基因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表达、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Lung cancer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common cancer in the worl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scientific evidence, particularly epidemiologic evidence of overall lung cancer burden in the world. And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lung cancer at various levels by dominant and suppressor oncogenes.  相似文献   

16.
ImmunoregulatoryEffectsofIndomethacinonRatswithTraumaPANYong-cheng(潘永成);ZHANGShou-xi(张寿熙);DINGXian-zhong(丁显仲);LIHua(李桦)(Depar...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内源性的小RNA分子,在基因的转录后水平发挥调节作用.MicroRNAs与乳腺癌关系密切.一些抑癌性MicroRNAs的缺失和致癌性MicroRNAs的过表达在乳腺癌中被发现.本文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miRNAs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RNA干扰沉默S100A2和E-cadherin基因后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E-cadherin和S100A2表达阳性的MNK45细胞同时沉默E-cadherin和S100A2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涉效果,MTT 和Transwell检测细胞生长和侵袭力的变化。结果小干扰RNA明显抑制MKN45 细胞E-cadherin和S100A2 的表达;干涉第11天,E-cadherin和S100A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侵袭力明显增加。结论E-cadherin和S100A2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功能,可作为抑癌因子参与胃癌的发生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张太升  张素云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1):1347-1350,1406
p7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P73基因转录生成不同的基因亚型.激活N末端不同的启动子可产生两种不同的异构体,含(TAp73)或不含有(△Np73)1个完整的N-末端的反式激活域.此外,N-末端的两个变体在C-末端进行选择性剪接.TAp73是一个真正的肿瘤抑制基因,能够诱导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相反,△Np73显示了致癌性,抑制TAp73和p53功能.作为一个候选抑癌基因,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P73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化疗的敏感性有相关性,在这里,我们将讨论P73基因与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3p21.3区域肺癌相关基因RASSF1A的抑癌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ang S  Shao K  Zhang CY  Zhou F  Wang W  Xiong MH  He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908-911
目的观察将野生型RASSF1A通过质粒载体pcDNA3.1导入不表达该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细胞系A549后,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质粒载体pcDNA3.1,pcDNA3.1-RASSF1A分别转染入A549细胞系中,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瞬时转染该基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是否诱发凋亡;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检测,以及集落形成实验来分析稳定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分析稳定转染RASSF1A对A549细胞裸鼠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RASSF1A使细胞周期阻断在G1/S期(P<0.001);稳定转染该基因的细胞其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均显着下降(P<0.01),同时裸鼠转移能力也明显被抑制(P<0.01).结论野生型RASSF1A基因的外源性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示该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