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内翻性乳头状瘤的1例报告 喉内翻性乳头状瘤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喉部乳头状瘤以外翻性乳头状瘤多见,而内翻性极为罕见,查阅近20 年国内外有关文献,未见有1例报道,湘雅医院建院80余年也仅收治此1例,且此例病人病程 长达6年之久后发生了恶变。经过手术、激光、再手术治疗后,至今仍健在,发声功能良好 。故将该病例报道以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4岁,因声嘶2年而于1994年11月第1次入院。患者自1992年起出现声嘶,咯少 量 白色痰,无痰中带血。1993年下半年起有轻度咽痛,吞咽时无加重,以左侧明显,声嘶加 重无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无效。入院体查:左环杓关节活动欠佳,左侧声门下可见一1.5cm × 1.2cm×1cm大小,灰红色,水肿样表面光滑的肿物。右侧声带光滑,活动好,无新生物。双 侧梨状窝正常。双颌下均有一黄豆大小,可活动,光滑、无压痛的淋巴结,颈深及会厌前间 隙未扪及淋巴结。新生物活检报告:左声门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在全麻下行喉裂开手术。术 中 所见:左声带下游离缘到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有一灰红色,表面光滑的新生物,向前累及前联 合。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左声门下内翻性乳头状瘤,故行肿物摘除,创面用电凝处理。 术后3个月,11个月分别因局部复发而行激光治疗。激光术后每隔3~6个月复查1次。病人自 觉症状一直良好。术后4年,病人再次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2004年11月因声嘶、说话含水音及吞咽异物感3个月入院,查体:心肺肝肾无异常.专科检查:喉体无明显扩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电子喉镜下见喉腔左侧声门区及声门下区有一隆起新生物,左喉室下方、左声带、左声门下区3.5 cm范围受肿瘤侵及,左声带固定,肿瘤表面欠光滑.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持续性声嘶6年,加重1个月于1999年10月8日入院。患者无咳嗽、咳血痰,无明显呼吸困难和进食阻塞感、呛咳等症状。颈部未及包块。电子喉镜检查:双侧声带慢性充血,右侧声带活动差,声门下腔后壁右侧见一表面光滑,约 2 cm ×1 cm大小肿物。喉 CT示:声门下腔后壁右侧一密度不均匀肿块影,其内可见“砂粒”样钙化。环状软骨右部结构不完整,声门左右不对称。于1999年10月 13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十喉裂开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声带中后部下方,环状软骨板右侧明显隆起,右侧声带后…  相似文献   

4.
对喉内癌已侵犯声门下区者难以施行喉功能保全性手术,这是举世公认的观念.扩大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气管 - 环状软骨 - 舌骨 - 会厌固定喉功能重建术(简称SCPL TCHEP)是Laccoureye[1]1994年首次报告并获得成功的喉功能保全性手术,该术式的提出是对公认的声门型喉癌并声门前下侵犯大于10 mm患者施行全喉切除(致残性手术)观念的挑战.通过参考国外文献以及开展SCPL TCHEP的经验[2],2000-2006年对喉声门癌向声门前下侵犯达10~20 mm的2例患者施行SCPL TCHEP术式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术有效重建新喉吞咽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1995-2005年间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手术的患者40例,对术后吞咽等功能经时调查,随机选择12例术后6个月的患者进行CT正中矢状位扫描,测量会厌与环状软骨间夹角、新声门高度、舌根与新声门的位置关系,探讨新喉结构对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拔除胃管恢复正常饮食所需时间:10d内20例,20d内18例,30d内2例,新声门位于颈前第4颈椎下缘高度,会厌与环状软骨间夹角为(62±6.5)°,舌根、会厌和环状软骨连接较近没有分离。结论:应用环舌根会厌吻合术重建的新喉吞咽功能恢复良好,舌根-会厌-环状软骨紧密结合是有效防止误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治疗声门型及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8年6月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9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功能恢复、有无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及总体生存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5.24±6.84)个月(8~76个月),声门上型16例,声门型63例。声门上型喉癌的手术方式为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其术后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93.75%和81.25%,1年、3年和5年的局部控制率为100.00%、87.50%和75.00%。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方式为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其术后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100.00%、95.24%和84.13%,1年、3年和5年的局部控制率为100.00%、92.06%和80.95%。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4.95%,平均拔管时间为(28.30±3.72)d;鼻饲管拔管率为93.67%,平均拔管时间为(21.50±3.48)d,声门型喉癌的平均拔管时间短于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结论: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适用于声门型和声门上型喉癌,术后保留了患者的发声和呼吸功能,尽管吞咽功能短期内受到影响,其仍为部分喉切除的标准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单钜潮  李随勤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1):1029-1030
例 1 男 ,49岁。声哑半年 ,伴干咳。间接喉镜下 ,左声带表面取可疑组织病检 ,报告喉息肉。再次直达喉镜下 ,于喉室及声门下区取较深的组织送检 ,报告喉鳞状上皮增生。喉 CT:左侧声门旁间隙消失 ,软组织增厚。软骨正常。行剖喉探查 ,见左侧会杓皱襞肿胀、光滑。左真假声带肿胀。甲状软骨板下半部分稍呈兰色、脆、海绵状 ,声门旁软组织饱满 ,向下侵犯环状软骨左侧。环甲肌高出。行全喉切除。术后病检 :喉鳞癌 级。伤口 期愈合。术后放疗。观察至今 ,无复发。例 2 男 ,61岁。声哑 1年 ,呼吸困难 2月入院。有咽疼及咳痰 ,按炎症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性,37岁。因声嘶三月以喉鳞状细胞癌(T_3N_0M_0)于1987年11月25日入院。 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右侧声带前联合处有肿物侵袭。故行10MV—X同轴对穿野局部根治性放疗后出院。二个月后,因肿瘤残留,活检为鳞状细胞癌再次入院行全喉切除术,术后併发颈前咽瘘,约3cm×3cm及部分环状软骨坏死。经保守治疗无效,决定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转移咽瘘修补术。以左侧胸大肌约10cm×6cm面积行第一次皮瓣延迟术,30天后行第二次皮瓣延迟术,皮瓣血运良好。为确保修补成功,修补前以1:5000洗必泰刷牙并嗽口,1:1的灭滴灵液湿敷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3岁,声嘶1月,渐加重,入睡之后鼾声明显·无咽痛、吞嚼不畅及呼吸困难·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左侧喉室、声带后段近杓状软骨处长有一淡红色类圆形包块,约2 cm×2·5 cm大小·喉部CT片示:左侧声带后方有1·8 cm×2·1 cm大小,不规则突起软组织包块,CT值54Hu·声门上区局限性狭窄,喉旁间隙显示清楚喉软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较明显,CT值83~112 Hu·病人入院后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喉部包块·术后声嘶、打鼾消失·常规病理HE切片,镜下可见明显肉芽组织、纤维化、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病理诊断:声带肉芽肿·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门下喉狭窄的病因、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7-2002年16例声门下喉狭窄住院病人的病因、手术方案及疗效。结果 喉、环状软骨气管钝性挫伤者9例,继发于气管切开术者2例,长时间气管内插管致狭窄2例,继发于声门下结核病、声门下错构瘤术后、声门下淀粉样变性激光术后备1例。1例经支撑喉镜下声门下狭窄激光切除术;2例经支撑喉镜下喉扩张器声门下扩张术;3例环状软骨/气管部分切除、对端吻合、喉气管重建术;10例喉裂开整复术,其中6例置入硅胶T形管,4例放置喉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随诊6月-24月,2例喉裂开整复术失败,分别改行环状软骨/气管部分切除、对端吻合术和喉裂开整复术、同时放置喉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所有病人的最终效果均满意。结论 黏膜创伤后疤痕愈合是造成声门下喉狭窄的主要病因。依据狭窄的位置及严重情度选择不同的术式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初期被学者们认为来源于骨骼肌,而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它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神经鞘雪旺(Schwann)细胞的肿瘤。尽管这种肿瘤的组织发生并不完全清楚,但是仍然具有特征性。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喉GCT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回顾复习GCT文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2007年5月因进行性声音嘶哑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寻及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但没有咽喉部疼痛及异物感及呼吸吞咽困难,在当地医院按“声带肿物”行两次活检,病理报告均为慢性炎性反应,经抗炎等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1.2检查方法入我院后查体,间接喉镜下见左声带全长慢性充血,边缘无明显新生物,喉室膨隆,喉内表面黏膜光滑。行喉部CT示左侧喉室延及声门下一约1.5 cm实性肿物,周围组织无破坏(图1)。在支撑喉镜下切开喉室隆起处黏膜,暴露肿物,切取约0.3 cm×0.3 cm×0.2 cm组织活检。活检见肿物位于黏膜下,呈淡黄色,无明显包膜,质地较韧,血供较丰富。图1喉部CT示左侧喉室延及声门下一约1.3 cm×0.8 cm×0.8 cm实性肿物,周围软骨无破坏2结果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例 1男 ,5 2岁。因刎颈后声嘶伴夜间呼吸困难 7年入院 ,6年前曾在外院行支撑喉镜下喉狭窄瘢痕切除术。检查见声带前 2 / 3瘢痕粘连 ,声带不能启闭 ,声门裂孔 3~ 4mm宽 ,手术切除声带周围瘢痕 ,置 5号麻醉气管插管作的扩张管 ,长约 2 .5cm ,6个月后拔管。例 2男 ,19岁。因车祸后声嘶 10年入院 ,检查见右声带前 2 / 3,左声带前 1/ 2瘢痕粘连 ,声带不能启闭 ,声门裂孔约 4mm ,手术切除声带周围瘢痕 ,置 5号麻醉气管插管作的扩张管 ,长约 2 .5cm ,6个月后拔管。手术方法是全麻后 ,在支撑喉镜下先用CO2 激光切开喉瘢痕组织 ,再沿切口向两侧切断…  相似文献   

13.
喉部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疾病。 1 986年后的文献仅报道 1 1 5例。我科于 1 990~ 1 998年收治 3例 ,报告如下。例 1 ,女 ,36岁。持续性声嘶 8个月 ,于 1 990年 5月 1 8日入院。间接喉镜检查见右侧室带膨隆 ,并超越声带 ,表面光滑。CT扫描示右侧喉室内有一肿块 ,约 2 .6 cm× 3.0 cm,CT值不规则 ,中心较低 (- 2 .0× 2 4Hu)。活检为部分鳞状上皮 ,其下可见腺体 ,未查见瘤细胞。于 5月 2 6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及喉裂开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喉室粘膜下后外侧 ,有包膜 ,大小为 4.0 cm× 3.2 cm。切下肿瘤 ,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7岁,因再次发现左侧喉室囊肿1年3个月,于2009年8月1日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喉癌(声门型)T_(1a)N_0M_0"入院,于2007年7月10日全麻下行"左前外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气管切开术",术中切除左侧声带、左侧室带下部分(距室带下缘0.8 cm)和喉室及相应甲状软骨板,用甲状软骨膜修补喉腔.  相似文献   

15.
林山  张振华 《浙江医学》1995,17(3):167-168
喉淀粉样瘤是呼吸道的少见病,我科1989年至1993年手术治疗喉淀粉样瘤10例,现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加以分析讨论,以期临床医生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 临床资料 10例喉淀粉样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8~60岁,平均47岁。所有男性病人均嗜烟(吸烟指数均大于400)。发病部位:6例发生于声门区,其中3例位于单侧声带,另4例位于声门上区,其中会厌喉面1例,喉室及室带3例,无一例见于声门下区。临床表现:9例病人主诉声嘶,2例诉有咽隐痛或咽异物感;从首发症状出现至就诊时平均间隔达27个月。局部检查喉内可见单个或多发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4岁。因咽痛、声嘶2个月,伴憋气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示:会厌喉面游离缘、右侧声带及右梨状窝内见菜花状新生物,声门腔狭窄,右颈部皮下可触及一个约3 cm×2 cm大小的淋巴结,质韧,压痛,活动度可。颈部CT扫描报告为右梨状窝占位,初诊下咽占位。于2004年6月15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全喉切除,术中见会厌喉面、喉腔、右梨状窝充满菜花状新生物,并侵及梨状窝外侧壁。术后病理报告为喉鳞状细胞癌,高-中分化。术后应用抗生素、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住院35 d出院。随访1年半后死亡。患者女,69岁,上述患者之妻。因声嘶2年入院。入院后查体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中晚期喉癌 (声门、声门前下 )病人的生存质量 ,用扩大喉部分切除术取代全喉切除 ,恢复喉三大功能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对 1 8例已向声门下侵犯 1 0~1 2 mm的声门区癌进行了扩大的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 ,尽力保留健康的会厌软骨、舌骨、部分环状软骨、环甲膜、一侧或两侧的杓状软骨 ,利用这些残存的组织进行融合术方式整复喉腔。结果 :3年生存率为 83 .3 % ( 3 /1 8) ,局部复发率 1 0 % ( 2 /1 8)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率为77.7% ( 1 4/1 8)。全部恢复了吞咽功能 ,用气管环状软骨舌骨会厌融合术整复喉腔。恢复了喉的三大功能。结论 :向声门下侵犯 1 0~ 1 2 mm的声门区癌 ,可以实行扩大喉部分切除术 ,取代以往全喉切除术 ,融合术的方法有效的利用了残存的健康组织 ,达到整复喉腔的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21例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樊晋川  王少新  王薇  陈建超 《四川医学》2005,26(12):1371-1372
目的 回顾21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对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进行探讨。方法 1999~2004年行喉次全切除环-舌骨固定术或环-舌骨-会厌固定术21例,声门上型8例(T2N0 1例、T2N1 2例、BN0 2例、T3N1 3例),声门型13例(T2N0 2例、T2N1 4例、T3N0 5例、T3N1 2例)。其中行环-舌骨-会厌固定术12例,行环-舌骨固定术9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3~42天(平均26d)拔除鼻饲管。术后的发音情况也令人满意。术后随访1~6年无局部复发。结论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适于部分声门上型和声门型喉癌,在行喉次全切除时能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患者1,女,13岁,以“发现左颈肿物6个月,增大伴疼痛半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5月26日收入院。6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块,抗生素应用后肿块可减小。半个月前肿块突然增大,伴局部疼痛,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外侧有-3.0cm×4.0cm大小包块,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差,压痛明显,按压后包块可变小。CT示:声门上区甲状腺前外侧气囊,边界清晰,与胸锁乳突肌粘连。  相似文献   

20.
我院收治外伤性喉气管瘢痕狭窄2例,均行喉腔增宽术治愈,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患,23岁,住院号:52111。1984年8月23日由楼上坠下,昏迷,呼吸困难。因气管切开拔管困难转喉科。查体见双声带内收固定,声门裂<3mm,声门下瘢痕肉芽。1月13日喉裂开后,见环状软骨右弓消失,气管前壁缺损,瘢痕肉芽狭窄全长3~4cm,切开瘢痕后用直径为1cm 空心硅胶管扩张158天。拔管后6天,跑步有喉鸣音,声门裂3mm。于1985年5月28日行喉腔增宽术,切开狭窄区瘢痕,取带舌骨体1.5×1cm 之胸舌肌蒂嵌于甲状软骨两板及相当于环状软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