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前鼻镜、鼻内窥镜、鼻窦冠状位CT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5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高位偏曲38例,其中16例患鼻窦炎,低位偏曲15例,其中4例患鼻窦炎,96例慢性鼻窦炎中,38例鼻中隔偏曲,其中29例为高位偏曲,9例为低位偏曲.结论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结节与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结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窦冠状位CT、鼻内镜检查,观察2001年2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7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的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11例鼻窦炎,均为I型、前组鼻窦炎,其中高位偏曲23例,伴鼻窦炎9例,6例为双侧;低位偏曲7例,伴鼻窦炎2例。79例鼻窦炎思者中有30例鼻中隔偏曲,其中,岗位偏曲22例,18例为前组鼻窦炎;低位偏曲8例,6例为前组鼻窦炎;鼻中隔结节4例,均为病程较长的Ⅱ、Ⅲ型鼻窦炎患者。结论鼻中隔岗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鼻中隔偏曲多引起前组鼻窦炎,往往双侧发病。鼻中隔结节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鼻内窥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相关鼻部症状改善情况,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与鼻窦炎、鼻息肉、嗅觉障碍、鼻出血等鼻部疾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临床经鼻内窥镜手术中合理进行鼻中隔偏曲的处理。 方法:对2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单纯鼻中隔偏曲致鼻塞者28例,伴慢性鼻炎者60例、鼻息肉(I型)者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者1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者 4例(FESS-97海口标准),反复发作鼻出血者12例;80例有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141例,其中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61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1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3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34例;介绍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并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41例病例手术中视野清楚,便于术中对鼻中隔黏膜保护,并且可同时完成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操作仔细准确、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也称为鼻-鼻窦炎。症状超过12周的为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双侧或局部突起,并引起相应症状者。鼻窦炎中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并不少见。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窦开放术时,需行鼻中隔矫正的不在少数;通常是在开放鼻窦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的行下鼻甲的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骨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与不伴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鼻-鼻窦炎10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1例,鼻中隔偏曲伴鼻-鼻窦炎88例,其中鼻中隔偏曲伴发下鼻甲肥大71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48例采用鼻内镜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A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61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鼻镜复查的客观表现与患者通气的主观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B组术后鼻腔结构通畅明显优于A组.术后3个月,B组患者鼻腔主观通气功能的模拟视觉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合并鼻-鼻窦炎以及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更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大样本、前瞻性调查,探讨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发病率影响的差异。方法:对2006-01-2012-03期间临床资料完整的2 074例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中隔偏曲窄侧和宽侧的鼻窦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 687例(81.3%)、1 582例(76.3%),未发生例数分别为387例(18.7%)、492例(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窄侧发生鼻窦炎的危险度RR值(1.4)高于宽侧(0.7);窄侧、宽侧2组鼻窦炎个数等级资料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侧平均秩次(1 656.396)显著大于宽侧(1 612.184);男女鼻窦炎发病率分别为50.6%(1 049/2 074)、49.4%(1 025/2 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向左侧偏曲1148例(55.4%),向右侧偏曲926例(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侧与宽侧的解剖变异主要有钩突肥大(7.0%、27.0%),中鼻甲肥大(7.8%、38.0%),筛泡肥大(26.2%、39.0%),中鼻甲反常曲线(5.4%、15.5%),下鼻甲肥大(52.9%、67.0%),鼻中隔高位黏膜肥厚(0.5%、2.8%)。结论:鼻中隔偏曲窄侧鼻窦炎发病率高于宽侧;男女鼻窦炎发病率无差异;鼻中隔向左侧偏曲的发生率较向右侧高;鼻腔宽侧发生代偿使其鼻窦炎发病率升高;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并不一定能恢复鼻腔的正常通气功能;下鼻甲肥大与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 IGF-1R)和Ki-67在嗅黏膜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取3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失嗅组,1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GF-1R和Ki-67在两组嗅黏膜表达的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嗅黏膜Ki-67和IGF-1R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嗅黏膜的再生能力明显减弱,与IGF 1R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差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的解剖变异。方法对103例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作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轴位CT扫描,比较两侧OMC解剖变异发生率和鼻窦炎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偏曲对侧中、下鼻甲肥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侧(P<0.05),筛泡和鼻丘气房的宽度也明显大于同侧(配对t检验,P<0.01);中鼻甲反常曲线偏曲同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侧(配对t检验,P<0.01),其它解剖变异偏曲两侧差异无显著性。偏曲两侧鼻窦炎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可能引起偏曲对侧中鼻甲及鼻腔外侧壁结构的代偿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在偏曲对侧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69例(98耳)反复发作两次以上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伴有腺样体肥大者29例,占42%,其中8例同时伴有扁桃体炎;伴有鼻-鼻窦炎者19例,占27.5%;伴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18例,占26%;伴有后鼻孔息肉、鼻中隔偏曲、鼻咽癌者各1例,各占1.5%.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主要为腺样体肥大,其次为鼻-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马有祥  于德林 《耳鼻咽喉》1996,3(4):218-219
本文应用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对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的鼻中隔偏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鼻窦炎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匀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偏曲侧中鼻道狭窄,影响了鼻窦的引流易诱发鼻窦炎,提示鼻内窦镜下鼻窦手术中应积极矫正鼻中隔高位偏高,这对提高术后中鼻道的宽畅及良好引流,防止中鼻道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住入院的105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病人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时纠正影响鼻窦炎的某些相关因素,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炎等。结果本组105例中,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鼻塞、脓涕、头疼等症状消失者71例(67.6%),鼻部症状明显减轻或改善者25例(23.8%),无效者6例(5.7%),加重3例(2.9%),总有效率为91.4%。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同时,也要同时处理影响手术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鼻窦炎与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与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12月在 山东省立医院眼耳鼻喉医院住院的154例慢性鼻窦炎和2006年1月至9月在青岛 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13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鼻窦CT和鼻内镜术中情况,分析与疾病相关的解剖变异,并与100例正常人比较,讨论其意义。结果 慢性鼻窦炎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有相关关系。结论 解剖变异为鼻窦炎的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一种符合鼻生理功能的手术,笔者对1995年3月~1999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6例患者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12~61岁,其中16岁以下12例,平均3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做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冠状位加轴位)以了解偏曲的部位和是否伴有鼻窦炎。126例患者中前部偏曲28例,高位偏曲47例,低位偏曲(嵴状突起)26例,后部矩状突起8例,前部偏曲伴后部低位矩状突起12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5例。126例中有98例(136侧)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鼻中隔偏曲在即墨市应征入伍男青年和高三学生中的发生率及相应群体的学历情况,进而分析鼻中隔偏曲的发生对青少年学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即墨市2006-2008年征兵查体的3085例男青年,对其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及其学历高低进行分析;调查即墨市3所重点高中2628例在校高三生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及其后升学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应征入伍男青年中395例(12.8%)患鼻中隔偏曲,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0%,高中学历占12.4%,初中学历占27.5%;在校高三生194例(7.4%)患鼻中隔偏曲,结合之后的高考情况,鼻中隔偏曲者升入本科的占14.9%,专科及其他占32.5%,高中毕业者占52.6%.结论: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质量,适时的手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是有必要的. 5例男青年,对其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及其学历高低进行分析;调查即墨市3所重点高中2628例在校高三生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及其后升学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应征入伍男青年中395例(12.8%)患鼻中隔偏曲,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0%,高中学历占12.4%,初中学历占27.5%;在校高三生194例(7.4%)患鼻中隔偏曲,结合 后的高考情况,鼻中隔偏曲者升入本科的占14.9%,专科及其他占32.5%,高中毕业者占52.6%.结论: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质量,适时的手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应用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对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的鼻中隔偏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鼻窦炎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偏曲侧中鼻道狭窄,影响了鼻窦的引流易诱发鼻窦炎,提示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中应积极矫正鼻中隔高位偏曲,这对提高术后中鼻道的宽畅及良好引流,防止中鼻道粘连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腔HR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R-7000螺旋CT扫描仪对106例鼻疾病患者行冠状位及横断位HRCT扫描,层厚3mm,层间距5mm.其中12例层厚3mm,层间距3mm.结果: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占92%,扫描显示鼻中隔偏曲占81.6%,中鼻甲气化占52.0%,中鼻甲反向弯曲占22.4%,Haller气房占44.8%,筛泡过度气化占50.0%,钩突偏曲占21.4%.扫描层间距为5mm,窦口鼻道复合体显示率为49.6%.层间距3mm为100%.结论:窦口道复合体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鼻窦HRCT冠状位扫描是显示该区域最佳影像学技术,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通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偏曲侧鼻腔通气引流受阻,可导致鼻阻塞或反射性头痛或鼻出血、鼻一鼻窦炎、鼻息肉、真菌陛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其最好的疗法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目的在于:解除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阻塞或鼻出血症状;保证手术中良好地暴露中鼻道和相应的鼻窦引流;去除鼻部疾病的病因或诱因。鼻中隔手术已成为内镜鼻窦手术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同期行鼻部手术及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及愈后。方法 2013年5月年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伴鼻部结构异常患者54例(58眼),于鼻内镜下同期行鼻部手术及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统计分析术后第1、3、6月时的总有效率。结果术后第1月时,鼻中隔偏曲组有效10眼,反常曲线中鼻甲组有效5眼,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有效25眼,总有效率为70.00%;术后第3月时,鼻中隔偏曲组有效13眼,反常曲线中鼻甲组有效5眼,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有效30眼,总有效率为82.76%;术后6月时,鼻中隔偏曲组有效15眼,反常曲线中鼻甲组有效5眼,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有效35眼,总有效率为94.83%。3例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因鼻息肉复发再次引发泪囊炎。结论鼻部疾病伴慢性泪囊炎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疗效及愈后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