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马有祥  于德林 《耳鼻咽喉》1996,3(4):218-219
本文应用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对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的鼻中隔偏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鼻窦炎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匀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偏曲侧中鼻道狭窄,影响了鼻窦的引流易诱发鼻窦炎,提示鼻内窦镜下鼻窦手术中应积极矫正鼻中隔高位偏高,这对提高术后中鼻道的宽畅及良好引流,防止中鼻道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前鼻镜、鼻内窥镜、鼻窦冠状位CT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5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高位偏曲38例,其中16例患鼻窦炎,低位偏曲15例,其中4例患鼻窦炎,96例慢性鼻窦炎中,38例鼻中隔偏曲,其中29例为高位偏曲,9例为低位偏曲.结论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结节与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结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窦冠状位CT、鼻内镜检查,观察2001年2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7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的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11例鼻窦炎,均为I型、前组鼻窦炎,其中高位偏曲23例,伴鼻窦炎9例,6例为双侧;低位偏曲7例,伴鼻窦炎2例。79例鼻窦炎思者中有30例鼻中隔偏曲,其中,岗位偏曲22例,18例为前组鼻窦炎;低位偏曲8例,6例为前组鼻窦炎;鼻中隔结节4例,均为病程较长的Ⅱ、Ⅲ型鼻窦炎患者。结论鼻中隔岗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鼻中隔偏曲多引起前组鼻窦炎,往往双侧发病。鼻中隔结节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5例鼻中隔高位偏曲者,行鼻-鼻窦轴位和冠状位CT平扫及鼻内窥镜观察,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侧鼻窦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的发生率,宽侧高于狭侧,而同一侧窦口鼻道复合体,两个以上部位异常的发生率,宽侧明显高于狭侧,而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宽侧鼻腔引起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较狭侧多,因此,对于传统公认的鼻中隔高位偏曲者,在注意狭侧患鼻窦炎的同时,宽侧  相似文献   

5.
收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06月收治的48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观察其偏曲的部位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104例,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其中Ⅰ型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Ⅱ型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黄色脓涕、头痛、头昏等。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冠状位扫描确诊,观察鼻中隔、鼻窦和鼻腔情况。为了减少混杂因素,将Ⅱ型病例剔除。鼻中隔偏曲的分型按马氏法,凡包含中鼻甲前端以后、游离缘以上区域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的称为高位偏曲:此区域以外部位偏曲称为非高位偏曲。1.3手术方式。局麻或全麻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加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3天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1个月内每周换药一次,此后根据术腔情况换药直至上皮化完成。1.4发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鼻中隔偏曲部位与慢性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分析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精神心理状态,探索患者产生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方法 观察组为40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 NP)患者、4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 NP)患者,对照组为30例鼻中隔偏曲(DNS),术前收集患者鼻窦CT得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值、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值、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RSs NP、CRSw NP焦虑值、抑郁值、SNOT-22与DN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RSw NP、CRSs NP、DNS患者中NLR值、PLR值与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RS患者比DNS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不良情绪的发生与炎症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同期手术在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收诊的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选出146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分期手术(鼻中隔矫正术后,再择期行鼻窦手术),观察组73例采用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在鼻内窥镜下行同期...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患,有关手术治疗的文献最早由Cottle^[1]报道,1978年由武汉医学院主编的“耳鼻咽喉科学”将手术治疗该病的方法命名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2]。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鼻内镜技术在国内逐渐开展并迅速普及后,由于内镜技术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0°和30°鼻内镜引导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应用经18号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头边吸引分泌物边剥离黏骨膜。结果 62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效果良好,无一例鼻中隔穿孔。结论 应用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且用麻醉穿刺针改制的吸引器具有吸引及剥离的双重作用,简便、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2003-2010年我们对单纯鼻瓣区的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并鼻瓣区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鼻瓣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果出现症状,药物治疗多无效,最终需要手术矫正。手术方法诸多,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及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等。我科2005—02—2012—02对15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确定偏曲类型后实施综合各种手术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鼻内镜下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2月诊治的86例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血肿、脓肿、鼻畸形等并发症,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病情复杂,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中尽可能保存鼻中隔软骨及骨质结构。  相似文献   

13.
正歪鼻畸形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心理。大多数歪鼻还伴有鼻中隔偏曲症状,如鼻阻塞、头痛等。外伤性歪鼻则更为复杂,可能同时存在鞍鼻、驼峰鼻、歪鼻及鼻中隔偏曲等多种鼻内鼻外畸形。此类患者因日常生活倍受困扰,就诊时对改善鼻外形和鼻腔功能均有较高期望值。对于严重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要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矫正歪鼻畸形,使患者同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大样本、前瞻性调查,探讨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发病率影响的差异。方法:对2006-01-2012-03期间临床资料完整的2 074例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中隔偏曲窄侧和宽侧的鼻窦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 687例(81.3%)、1 582例(76.3%),未发生例数分别为387例(18.7%)、492例(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窄侧发生鼻窦炎的危险度RR值(1.4)高于宽侧(0.7);窄侧、宽侧2组鼻窦炎个数等级资料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侧平均秩次(1 656.396)显著大于宽侧(1 612.184);男女鼻窦炎发病率分别为50.6%(1 049/2 074)、49.4%(1 025/2 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向左侧偏曲1148例(55.4%),向右侧偏曲926例(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侧与宽侧的解剖变异主要有钩突肥大(7.0%、27.0%),中鼻甲肥大(7.8%、38.0%),筛泡肥大(26.2%、39.0%),中鼻甲反常曲线(5.4%、15.5%),下鼻甲肥大(52.9%、67.0%),鼻中隔高位黏膜肥厚(0.5%、2.8%)。结论:鼻中隔偏曲窄侧鼻窦炎发病率高于宽侧;男女鼻窦炎发病率无差异;鼻中隔向左侧偏曲的发生率较向右侧高;鼻腔宽侧发生代偿使其鼻窦炎发病率升高;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并不一定能恢复鼻腔的正常通气功能;下鼻甲肥大与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刘盛作,杨南针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疾病,是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之一。为了解其发病情况,我们于1991年4月到1993年10月对广州、梅州等25市县进行了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健康成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7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简称内镜组)、81例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简称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组97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组81例中64例获得完全矫正,17例矫正不完全,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鼻梁塌陷2例....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模拟试验和临床观察方法,检测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鼻中隔偏曲对NAR的影响。发现模拟试验与临床观察结果两相吻合。提示:在挑选鼻中隔偏曲手术病人时,应根据其部位,大小和复杂性综合考虑,尤以位于鼻腔前产的偏曲,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手术中应对此部位的偏曲彻底矫正,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鼻内镜外科技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与ESS+鼻中隔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或鼻息肉病例行中隔处理+ESS,对照组71例行ESS。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结果 中隔手术组与非中隔手术组其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分别为83.3%与73.2%,11.1%与19.7%,5.6%与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上皮化程度、鼻甲粘连情况、分泌物及窦口开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中隔变异常见,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密切相关,处理中隔异常是ESS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个体化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 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个体化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6月,30例治愈,2例好转,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于鼻中隔偏曲的个体差异性,通过鼻内镜下个体化的鼻中隔矫正手术,有利于达到手术的微创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