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雷公藤甲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春芳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9):1575-1579
对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雷公藤甲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反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增生、保护软骨以及基因调控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玲 《江西中医药》2000,31(2):45-46
雷公藤 Triperygium.Wilfordii.Hook系卫茅科植物 ,它的根、茎、花均有毒性 ,药用部分为去二层皮的根木质部 ,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近 2 0 a来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病等。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有抗炎、免疫、抗生育、抗肿瘤、抗菌等活性 ,至今已分离出 70多种化学成分 ,其药理研究有很大进展 ,现就其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1 对肾上腺皮质的影响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有促进肾上腺合成皮质激素的作用 ;雷公藤多甙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雷公藤为卫矛科多年生落叶攀援藤本。近代医学认为具有抗炎及免疫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麻风反应、白血病、肿瘤以及多种皮肤病等。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生长习性雷公藤多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喜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夏焱  段宏泉  张铁军  高文远  张骏  张彦文 《中草药》2005,36(7):1093-1096
雷公藤属药物植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抗H IV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倍半萜类(包括倍半萜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和少量木质素等。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雷公藤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作用机制、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3个方面综述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具有抗炎、抑制骨破坏的作用,通过剂型改变、配伍等能够减毒增效;(5R)-5-羟基雷公藤甲素是一种新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有关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临床药效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改善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和血尿,减轻关节痛和皮肤损害等.GTW及其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4)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抑制、保护肾组织上皮细胞等,而且,在拮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抑制肿瘤生长、拮抗生殖方面也具备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雷公藤多甙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将1993年元月至1997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75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至10年,平均时间为3.85年。治疗用雷公藤多甙1~1.5mg·kg~(-1)·d~(-1),分3次口服,配合一般对症治疗,4周为一疗程。疗效结果见表1~2。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为卫矛科多年生落叶攀援藤本。近代医学认为其有抗炎及免疫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麻风病、白血病、肿瘤以及多种皮肤病等。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生长习性雷公藤多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喜阴湿,常生长在土质肥沃的山谷、溪...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部提取出的总苷,其现代制剂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确切疗效,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type 17,Th17)之间的平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RA的作用。首先回顾RA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RA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RA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其毒副作用大,易中毒.笔者遇到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同时服用同一批雷公藤去皮根心(已剥净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树缝内的皮分)中毒,1例死亡,1例多脏器损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丽萍  张永忠 《中成药》2007,29(7):966-968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关节浸液内NO、PGE2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酮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能明显抑制ConA诱导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1);对LPS诱导刺激的脾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能明显降低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以及关节浸液NO、PGE2含量(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致炎因子和相关炎症介质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甲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进  陈晓  苏佳灿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4):2655-2658
雷公藤甲素是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雷公藤甲素已被用作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狼疮,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雷公藤甲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近期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对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均有保护作用。该文以近期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对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双层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兔Arthus反应,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进行雷公藤双层片治疗SLE的实验研究。结果:雷公藤双层片对家兔Arthus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Arthus反应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以及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雷公藤双层片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病变,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重量减轻,肾上腺重量增加。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结论:雷公藤双层片对SLE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它降低血清IL-2水平。抑制Th细胞和B细胞功能,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减少有关,亦与其通过类激素样抗炎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的剂型及不良反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国内某些省称为黄藤。雷公藤近20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炎、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各种皮肤病等。研究表明雷公藤可以抗炎,免疫,抗生育和抗肿瘤,抗菌活性。雷公藤含有生物碱、倍半萜类、二萜、三萜等多种成分,其中二萜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叶与根主要有效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公藤叶与根主要有效成分的比较李汉保,王玉玺,徐学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雷公藤的根因具有抗炎免疫作用而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等与免疫有关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在抗排斥、抗肿瘤方面也显示出诱人的前景。雷公藤为多年生小灌木,生长缓慢,随着适应症的增加,将加剧资源的匮乏。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因种种原因尚未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决资源问题,我们以活性最强的环氧二萜内酯类成分为指标,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雷公藤叶组分TZT-5抗炎作用,尤其是对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炎模型、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模型、鸡Ⅱ型胶原(CCII)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TZT-5的体内抗炎活性和抗关节炎的作用.结果 TZT-5可减轻上述4个模型的炎症症状,抑制CCII和佐剂致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组织增生.结论 TZT-5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明显抑制CCII和佐剂所致大鼠关节炎,具有研发成为新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林君容  林兵  宋洪涛 《中草药》2016,47(3):528-532
雷公藤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有关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的体内药动学包括药动学参数、吸收分布特征、代谢产物、代谢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雷公藤的进一步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医药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公藤具有多种医药作用,研究报道不少,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70种,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雷公藤的主要医用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生殖功能,影响造血系统,影响消化系统等。雷公藤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然雷公藤的毒性较大,服用时必须慎重,应严格遵守医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于大鼠胶原免疫性关节炎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大鼠,以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大鼠黏膜免疫各项指标.结果:雷公藤多甙可以改善CIA大鼠病理改变,降低肠道PP结中CD4/CD8比值,对脾中T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并可降低关节中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雷公藤多甙对CIA模型大鼠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从分子水平和抗氧化作用分析雷公藤多甙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注射佐剂前后测量大鼠左后踝关节周径。每隔4d测其关节炎指数。给药28d后取血,采用测试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雷公藤显著降低大鼠左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泼尼松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对Wistar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病变,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其抗氧化作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泼尼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