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醋丁酰心安     
醋丁酰心安(Acebutolol,Sectral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1968年由英国Essex,Dagenham,May&Baker公司实验室研制,并由法国巴黎Rhone Poulenc集团向全世界推广。1974年在法国,1975年在英国推荐使用,以后在欧洲、非洲、南美和亚洲广泛应用。美国已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室性心律不齐。目前,已有10年三百万病人使用醋丁酰心安治疗高血压和室性心律不  相似文献   

2.
醋丁酰心安为β阻滞剂,因它具有心脏选择性及内源拟交感作用,同时心脏抑制作用较小,故而可较安全的作降压药物。本文报告英国对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醋丁酰心安降压的多中心研究。本组高血压患者1501例,血压均>160/95毫  相似文献   

3.
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坚持用药是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但病人常由于种种原因中断治疗。显然没有明显副作用而又使用方便的治疗方案容易为病人接受。本文简短报告用双盲法对比醋丁酰心安每  相似文献   

4.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曾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但对室性早搏(PVCs)的作用还不清楚。醋丁酰心安是心脏选择性β-阻滞剂,内源性拟交感活性较弱,似对PVCs有效。笔者比较静注醋丁酰心安及心得安治疗24例频发性PVCs的效果。24例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45—71岁,PVCs 5次以上/分。剂量:心得安为0.033mg/kg,醋丁酰心安为0.33mg/kg,PVCs减少75%认为有效。给药方  相似文献   

5.
标  题 运用小剂量醋丁酰心安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二级预防作  者 BoisselJP ,LeizorovicaA ,PicoletH ,PeyrieuxJC  参考文献 AmJCardiol,l990 ,6 6 :2 5 1~ 6 0  研究的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目  的 调查具有轻度内在拟交感活性的 β受体阻滞剂 长效醋丁酰心安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的高危病人后期死亡的效果。设  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 对照。病人资料  6 0 7名病人 (4 4 3例男性 ,16 4例女性 ;2 98例服用醋丁酰心安 ,30 9例服安慰剂 ,年龄 <76岁 (平均6 2 9岁 )。入选至发生症状时间平均为10 5d。…  相似文献   

6.
早年的一些有关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资料分析,未将室性自主节律和室性心动过速作明确划分。其后,发现缓慢室性节律的预后较快速型者为良性,大多于基本心率减慢时出现,而当窦性心律增快时消失。目前,一般以100~120次/分作为两者的分界。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普遍认为大多数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变血浆脂蛋白浓度。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心得安在许多接受治疗者中,使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降低。在使用其它非选择性β阻滞剂如苏特罗、萘羟心安、噻吗心安,以及使用β_1选择性药物如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治疗期间亦已得到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室性过早搏动的指标估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万福  晏明 《心电学杂志》1989,8(4):267-268
  相似文献   

9.
复习频发室性过早搏动(简称室早)和在此基础上伴发其它异常的心电图507例,寻求从心电图上估测是否为病理性室早的条件。认为:(1)多源性室早,(2)频发室早伴发其它心律失常,(3)室早呈2—3个连发可能是病理性室早的条件。其它如单纯频发室早、RonT现象、特矮型QRS波、QRS波有多个错折及切迹、QRS波与T波方向一致,并行心律等未必能代表病理性室早,指出上述估测病理性室早的条件是相对的,只有一定参考性。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研究已阐明植物神经系统对于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及抑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一组室性过早搏动患者先后应用迷走神经兴奋剂(如新福林和腾喜龙)和阻断剂(如阿托品),以探讨迷走神经对室性  相似文献   

11.
β-阻滞剂对实验性冠状动脉闭塞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有益作用已被证实.然而,在心肌梗塞后6~24小时内开始使用β-阻滞剂能否预防或减少梗塞的扩展,尚属疑问.本文旨在测定梗塞后24小时内开始给予β-阻滞剂醋丁酰心安对未并发心力衰竭的急性透壁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梗塞范围扩展和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6例急性透壁性前壁心肌梗塞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12人,年龄29~61岁(平均52岁),仅用肝素治疗,作为对照;B组14人,年龄31~63岁(平均51岁),除肝素外,在起病24小时内用醋丁酰心安(Acebutolol)1毫克/公斤体重滴注,同时监  相似文献   

12.
室性过早搏动常见于外表健康人。虽然罕有健康人发现频繁或复杂性的室性过早搏动,但确亦曾录得。最近,流行病学调查强调室性过早搏动是否可为导致远期死亡(包括猝死)增加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报告25名无症状性外表健康人(占受检人数的<1%~2%)的频繁性或复杂性室性过早搏动。  相似文献   

13.
14.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早)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对5例症状明显且药物难以奏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顽固性单源性室早及短阵室速的患者施行RFC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男2例,女3例,年龄25~46岁,病史2~11年,均有反复发作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活动后加重,其中2例曾出现一过性头晕。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根治愿望迫切。5例体表心电图(ECG)均为频发的单源性室早,时呈二、三联律,室早QRS波V1均为LBBB形,I导联呈qR或rSR形…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对87例高血压病人检查,分析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定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LownⅢ级以上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P<0.05和P<0.01),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厚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781,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不仅与左室肥厚有关,且其程度与左室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折返性过早搏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早搏动是临床最常见到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可以是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可以由折返或触发机制引起。但在具体分析和处理心律失常时,临床或心电图医师常把各种心动过速与折返相联系,把各种早搏与自律性机制相联系,折返性过早搏动的概念常被淡泊或遗忘。近年来,经临床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折返性过早搏动十分多见,应当给予足够的、充分的重视。一、折返性过早搏动的概念临床心电图和临床电生理的折返概念是指一次激动经过传导,再次激动心脏某一部位的现象。由折返机制引起的过早搏动称为折返性过早搏动。多数过早搏动属于折返…  相似文献   

17.
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与频发的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有效密切关系。β—阻滞剂醋丁酰心胺且有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发挥抗交感作用和“膜稳定”效应,在心肌梗塞后长期给预防性的治疗,可能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本文观察了醋丁酰心胺对心肌梗塞后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伴发室早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以来,我们用普罗帕酮和氨酰心安治疗4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疗效较好。病人年龄15~56岁,平均37岁;病程1~4年,每月发作2~10次。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HRT)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例,均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护下,缓慢静注普罗帕酮1.5~2mg/kg(5~10分钟)。复律者随即重复诱发试验,不能诱发或仅诱发短阵性室上速者为有效。将普罗帕酮治疗有效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0.15~0.2g,3次/d;  相似文献   

19.
1997年4月~1999年10月,笔者应用氨酸心安治疗室性早搏(VPB)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6~69岁。均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具有室性早搏(VPB)Lown’sⅡ压级以上,排除2级以上心衰及β受体阻滞剂禁忌者,其中成对VPB者1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者26例.其中冠心病人16例,高血压病7例,心肌炎3例.其中成对VPB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14例。所有病例均用 DCG进行 24小时监测。具有VPB Lown’s Ⅱ级以上者,…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后数小时内死亡的患者,多数是由心室颤动所引起。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引起心室颤动的因素尚未明确,因此尚难以建立有效的治疗措施。实验及临床观察提示,在心室颤动之前几乎必有室性过早搏动;心肌梗塞早期出现的心动过缓,既易于诱发室性过早搏动,又使心肌易于发生心室颤动。因此有人建议,如能在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医务人员到达前,由患者自己先应用阿托品(如心率在60/分以下)或利多卡因(如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