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DNA双链断裂修复是DNA损伤最主要的修复途径之一,修复基因可以修复DNA损伤,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知参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机制有两种——非同源性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该文介绍了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几种重要的修复蛋白。  相似文献   

2.
因其不断改善的机械性能及其颜色唯美性,光固化复合树脂已广泛运用于前后牙窝洞的充填修复。而树脂修复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继发龋,有报告指出:修复体的替换60%都归咎于继发龋的发生〔1〕。所以,继发龋已成为龋病控制和修复体维护的一个共同的难题。继发龋指充填修复后,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创面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MP-9是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大的酶,它受许多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金属蛋白酶与其抑制剂的平衡。MMP-9可作用较广泛的底物,在创面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各种创面如急性创面、感染创面和慢性创面中的含量及相应作用有所不同,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MMP-.9在创面渗液中的含量对创面的愈合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MMP-9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攻克创面愈合中的种种难题。  相似文献   

4.
1老年口腔修复学的定义、任务及内容 老年口腔修复学是老年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中,牙列缺损及缺失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老年口腔修复学的任务应是根据老年人的口腔特点,进行符合生理、生物学原则的修复治疗,以及传授口腔保健常识、延缓口腔组织衰老、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老年口腔修复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修复治疗及相应的口腔保健。  相似文献   

5.
王艳梅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077-1079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的方法,分析正畸联合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可保留前牙龈下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桩核烤瓷冠修复,研究组采用正畸联合烤瓷桩冠修复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牙龈情况、断牙松动度等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为53.3%,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为93.3%,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有2例表现为牙龈情况Ⅰ度,其余28例均正常;对照组中有10例表现为牙龈情况Ⅰ度,4例牙龈情况表现为Ⅱ度,牙冠松动。研究组出现牙龈情况Ⅰ度和Ⅱ度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纤维软骨细胞-胶原复合物修复半月板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纤维软骨细胞-胶原复合物对半月板损伤的修复作用,分离提取狗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种植于自制胶原模板上形成细胞-胶原复合物,将18只狗随机分为3组,在狗的外侧半月板作一楔形缺损,缺损内分别植入细胞-胶原复合物、胶原或不作处理,在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植入的复合物形成与正常半月板相似的组织,胶原支架逐渐降解,而胶原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仅少部分修复或无修复。提示,这一新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多孔β-磷酸三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β-TCP)的多孔颗粒并探讨其修复骨缺损和作为骨组织T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牛松质骨经脱细胞、脱脂处理后在高温下经2次煅烧制备主要成分为β-TCP的脱有机质骨多孔颗粒,在兔股骨髁制作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并采用多孔β-TCP修复骨缺损.术后4、8、12周取材并采用X线检查、钼靶照相、荧光标记和组织学染色方法观察骨修复效果.结果 主要成分为β-TCP脱有机质骨多孔颗粒保持天然松质骨的孔隙结构,植入骨缺损后外形保持完整.术后4周材料与周边组织紧密结合,新生骨组织长入β-TCP孔隙内,原有骨缺损部位界限清楚,植入材料无明显吸收变小,中心部位无软组织或骨组织长入.植入8周β-TCP周边组织进一步向内部生长.β-TCP中心部位新生成的骨组织较少.植入12周β-TCP被周边新生骨组织严密包裹,且与新生骨组织界限模糊,植人材料部分吸收变小,新生骨小梁增多增厚并长入植入材料内部,但新骨形成量及形成速度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β-TCP降解缓慢.结论 多孔β-TCP修复包容性骨缺损具有优良的成骨性能,可作为一种骨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但需要改善其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中骨小梁修复方式.方法:采用成年新西兰兔18只,在兔股骨髁间作完全截骨后,分别采用石膏、皮质骨和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3周和6周取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采用石膏和皮质骨螺钉固定时,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编织骨修复骨小梁.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板层骨重建骨小梁.结论: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存在着直接骨形成和间接骨形成两种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髂动脉内膜损伤修复——血管狭窄、扩张、再狭窄过程中与血小板有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建立狭窄与再狭窄的动物模型,观察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血小板生成开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生成素在第 7天明显升高,由(0.065 2±0.010 2)ng/L增至(0.1318±0.052 4)ng/L(P<0.05),14 d降至术前水平。对狭窄部位扩张后第 7天再次升高,由(0.045 4±0.017 2)ng/L增至(0.126 9±0.013 9)ng/L(P<0.0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在术后 1h明显升高,从(1.198 7±0.140 6)pg/L增至(1.682 8±0.248 1)pg/L。术后 7 d回降至(0.970 4±0.075 3)pg/L。狭窄部位扩张后再升至(1.441 3±0.101 6)pg/L,术后 21 d 降至(0.972 8±0.233 7)pg/L(均 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仅于狭窄部位扩张的当天明显升高,由(0.118 1±0.010 5)mU/L至(0.168 7±0.028 9)mU/L。结论 血管内膜损伤和修复再损伤时可引起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创面易导致深部组织结构外露,引起持续感染和功能障碍。穿支皮瓣是创面修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修复效果好、供区损伤小,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穿支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具体应用仍有争议,比如足背部创面的修复是选择带蒂移植还是游离移植,带蒂移植时如何切取面积更大的穿支皮瓣,带蒂移植时高位穿支和低位穿支如何选择,穿支皮瓣移植...  相似文献   

11.
周全胜  陈文学  周运平 《人民军医》2002,45(10):619-620
1998年~ 2 0 0 1年 ,我们采用气囊导尿管牵引的方法修复膀胱 阴道瘘 12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 4 8 3岁。病史 6~ 12个月 ,平均 8 4个月。有子宫切除史 10例 ,引产史 2例。均经膀胱镜检和亚甲蓝注入膀胱确诊。瘘孔位于阴道右上角5例 ,阴道前壁 1例。阴道左后壁 2例 ,阴道左上角 4例。瘘孔 0 2~ 0 5cm。1 2 方法 术前 3d常规阴道准备 ,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手术 ,显露瘘口 ,经瘘口插入硬膜外导管至膀胱 ,再经膀胱镜将硬膜外导管末端牵出尿道外口 ,将硬膜外导管末端与气囊导尿管的气囊上方以…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 ,并逐渐成为标准术式[1,2 ] ,后交叉韧带 (PCL)采用何种术式重建尚有争议。我院从 1999年 4月至2 0 0 0年 6月在关节镜辅助下行有限小切口 ,取同种异体骨 -髌韧带 -骨 (BPB)移植重建PCL ,取得较好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8~ 4 2岁 ,平均 31岁。交通伤 3例 ,运动伤 1例。新鲜损伤和陈旧损伤各 2例 ,2例新鲜损伤关节镜下证实为韧带中段成马尾状撕裂伤 ,无法修复。损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 7,15d、2 ,3个月。其中 3例为单纯PCL损…  相似文献   

13.
环状RNA (CircRNA)是一类由外显子、内含子或基因间区经反向剪接形成的非编码RNA,具有种类丰富、序列保守、结构稳定和细胞组织特异性等特点。Circ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处于失调状态,其可通过调节放化疗后细胞DNA双链断裂的损伤修复功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增殖失控、远处转移和凋亡受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门静脉损伤的修复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5年~1996年12月,我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72例,术中发生门静脉损伤者6例,占同期手术的8.33%。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9~71岁。6例中胰头癌4例,下段胆管癌1例,壶腹周围癌1例。术中发生胰后门静脉撕裂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己内酯(PCL)-褪黑素(MT)支架治疗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6只8周龄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与PCL-MT支架组,每组各3只。制备胫骨近段1.0 cm骨缺损实验模型,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通过体外浸泡实验、CCK-8实验分析PCL-MT支架的特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茜素红染色法、显微CT扫描及伊红染色法判断PCL-MT支架的体内外成骨特性。结果 体外浸泡试验表明,支架的矿化厚度与腐蚀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CCK-8实验结果显示,PCL-MT支架组大鼠的相对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结果显示,PCL-MT支架组中的ALP、OCN、OPG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PCL-MT支架组中的相对钙沉积量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CL-MT支架组大鼠骨小梁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MT支架可有效促进骨缺损区新生骨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一款新型的茶多酚(EGCG)-羧甲基壳聚糖(CMCS)水凝胶,并研究其对大鼠创面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方法 45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随机分入空白组、CMCS水凝胶组、EGCG-CMCS水凝胶组,每组各15只.建立大鼠皮肤全缺损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天给予CMCS水凝胶组和EGCG-CMCS水凝胶组大鼠...  相似文献   

17.
前言在增生的哺乳类细胞中,辐射引起的DNA 单链断裂几乎在1小时内就完全修复。这种修复与细胞周期的阶段无关,而且巳在非分裂的细胞如肝细胞,大脑细胞,以及不同的淋巴细胞如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中被观察到。然而,在胸腺细胞中,3000拉德照后1小时内只发现有单链断裂的部分修复,而小鼠淋巴肉瘤 L5178y 细胞则能在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改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变色牙的修复□陆裕栋陆怀秀变色牙即临床所称的着色牙,主要有四类:釉质发育不全变色牙、氟斑牙、四环素变色牙以及牙髓坏死引起的变色牙。变色牙虽不影响其咀嚼、语言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发挥,但确实影响人们的整体美。因此,曾几何时,变色牙成为部分少男少女十分苦恼的...  相似文献   

20.
创面修复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学过程。创面局部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活性下降和数量的相对和绝对缺乏是其难愈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创面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不仅可以促进角质细胞增殖分化使创面再上皮化,还可改变细胞外基质,促进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以及糖酵解,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因此,局部外用生长因子可以显著促进创面修复。在临床实践中,生长因子的应用方式也不断改善,同时与其相关的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