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高血压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高血压病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11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118例非高血压病对照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ε4等位基因频率及载脂蛋白E ε4携带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E ε4携带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载脂蛋白E ε2携带者(P<0.05),载脂蛋白E ε3/ε3携带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显著高于载脂蛋白E ε2携带者(P<0.05)。载脂蛋白E ε4携带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表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影响个体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载脂蛋白E ε4为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2.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脂质和载脂蛋白(Apo)水平。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结果 冠心病组ApoE4/3基因型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ApoE4/3基因型携带者总胆固醇和ApoB水平高于其它基因型者(P<0.05),其它血脂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有明显作用,ApoE4基因携带者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l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ll6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共检出6种基因型,分别为:E2/2、E2/3、E3/3、E3/4、E4/4、E2/4;冠心病组E3/3基因型频率(51.2%)和ε3等位基因频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69.8%和84.0%,P<o.05);E3/4基因型频率(30.4%)和ε4等位基因频率(17.6%)明显高于对照组(11.2%和6.9%,P<0.05);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中E2/3、E3/3、E3/4基因型之间TC、LDL—C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ε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标记;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金梅  张敬伟 《山东医药》2011,51(27):82-8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观察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ApoE基因的基因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观察组基因频率较高的血脂水平(TC、TG、HDL-C、LDL-C、ApoAl、ApoB)。结果观察组E3/E3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3/E3型及E3/E4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E2/E3型,LDL-C明显高于E2/E3型,P均〈0.05;E3/FA型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E3/E3型,P均〈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伴高脂血症发病具有相关性,ApoE基因型中E3/E3型的肥胖者可能更易患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5.
国人载脂蛋白A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载脂蛋白A1基因 - 75bp +83bp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量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92例冠心病患者及 4 5例正常人空腹血脂水平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载脂蛋白A1基因DNA 4 33bp的 5’末端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 ,冠心病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脂蛋白 (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 (P <0 .0 0 5 )与载脂蛋白A1 (P <0 .0 5 )水平则低于对照组 ;冠心病组较对照组M1 -及M2 -基因型频率明显为低 (P <0 .0 0 5 ,P <0 .0 5 ) ;与M1 + +相比 ,M1 +- - -者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水平分别升高 1 8.0 9%和 1 5 .6 8% ,而M2 +- - -者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水平较M2 + +分别升高 6 .1 9%和 8.6 5 %。以上结果表明 ,载脂蛋白A1基因- 75bp位点G被A取代及 +83bp位点C被T取代或G被A取代后个体血载脂蛋白A1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这些碱基变化可能会导致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选择已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60例)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病人(50例),自外周抗凝血抽提基因且DNA后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特异性载脂蛋白E片段,经Hha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电泳识别基因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结果显示,E2/3、E3/3、E3/4、E2/4、E4/4和E2/2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分别占11.7%、68.4%、10.7%、1.7%、1.7%和0,ε2、ε3和ε4等位基因在冠心病且分别占7%、82.2%和10.8%;对照组分别占6%、76%、16%、2%、0、0和4%、8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新诊2型糖尿病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湖南地区汉族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93例无糖尿病对照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分别比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型间以及两基因型协同作用下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比较分析无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布特点。采用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二者协同作用下与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157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707比0.581,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携带者收缩压水平与Ⅱ及ID携带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载脂蛋白E4IX基因型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2/X携带者(P〈0.0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载脂蛋白E基因型对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交互作用。两基因多态性与各代谢指标干预1年达标情况和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相关关系(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携带者无一例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非DD携带者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P=0.059),未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结论以上提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预测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基因型可能是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素干预条件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负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有冠心病家族史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有冠心病(CHD)家族史儿童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对血脂、脂蛋白、apo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83例有CHD家族史的儿童和282例无CHD家族史的儿童apoE基因型。结果:与无CHD家族史的儿童比较,有CHD家族史儿童apoε4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6.0%、15.7%,P<0.01)。早发CHD家族史的儿童ε4等位基因频率较非早发及无CHD家族史儿童为高,三组之间的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性(分别为18.3%、14.8%、6.0%,P<0.05。apoE基因多态性对有CHD家族史儿童的血脂水平有影响,ε2、ε3、ε4等位基因携带有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apoB100、apoE浓度有差异(P<0.05);与ε3等位基因携带比较,ε4具有较高的血TC、LDL-C、apoB100水平和较低的apoAⅠ、apoE水平;ε2等位基因携带的血TC、LDL-C和脂蛋白(a)水平较低(P<0.05)。结论有CHD家族史儿童apoE基因多态性其他儿童不同,并对血浆脂蛋白代谢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对 95例冠心病患者和 46例正常对照者载脂者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 ,同时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B水平。并根据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不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结果显示 ,5 5例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组和 40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E3/ 4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多支病变组E3/ 4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支病变组 (P <0 .0 5 )。与E3/ 3及E2 / 3基因型比较 ,E3/ 4基因型者有较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冠心病组E3/ 4基因型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作用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更明显。表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胆固醇代谢 ,ε4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危险性增加有关 ,ε4等位基因频率升高的冠心病者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加重 ,推测ε4等位基因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遗传变异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抽取251例冠心病患者和200例对照者,应用常规方法测定血脂和脂蛋白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对两组载脂蛋白E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载脂蛋白ε3/3、ε3/2、ε4/3、ε4/2及ε4/4,ε2/2未见.不同载脂蛋白E等住基因型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血脂水平亚组,冠心病组载脂蛋白ε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ε3/3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高脂血症亚组,两组之间载脂蛋白E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载脂蛋白ε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并具有较低的ε3/3基因型频率.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载脂蛋白ε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重要的遗传易患标记之一,并可能与冠心病心功能低下或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关;ε3/3基因型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3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观察其不同的冠脉狭窄支数及程度与Fig水平变化及其直线相关性。结果:(1)197例冠心病患者之Fig水平明显高于103例冠脉正常(NS)组(3.41±1.17vs2.74±0.65g/L,P<0.001)。(2)在不同狭窄支数亚组中,Fig水平虽随狭窄支数增多有升高趋势,且每组的Fig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P<0.001);但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冠脉狭窄程度与Fig水平间轻度相关(r=0.2111,P<0.001)。(4)Fig对于冠心病发病危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即以≥3.40g/L为界值,其敏感性41.1%,特异性83.6%。提示血浆Fig浓度水平可能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Coronary aneurysms represent anomalies identified in 0.15%–4.9%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orm definition of this pathology. Aneurysms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are extremely uncommon, with an incidence of 0.1%.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se anomalies in adults, and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ther causes include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trauma, vasculitis, congenital, mycotic, and idiopathic. These dilated section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are not benign pathology because they are subject to spasm, thrombosis, and subsequent distal embolism, spontaneous dissection and rupture.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anticoagulation, custom-made covered stents, reconstruction, resection, and exclusion with bypass. Our report on an old case illustrates the giant saccular LMCA aneurysm leading to myocardial ischemia due to coronary ste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在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SPSS13.0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支数与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囚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42%,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2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TC升高[(5.06±1.21)mmol/L],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冠脉病变患者LDL—C升高[(2.84±0.11)mmol/L],多支冠脉病变组LDL—C升高[(3.06±0.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5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或糖尿病患者,以及TC升高、LDL—C升高患者易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冠心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国人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冠脉造影检出率,并探讨其与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和类型,以及合并冠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409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起源异常者32例,检出率为0 78%,其中右冠脉异常起源最为多见,占总数的65 6%;合并冠脉狭窄者共11例(占34 3% ), 其中仅5例(占15 6% )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且无1例冠脉狭窄单独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结论 国人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相似,其中以右冠脉起源异常最为多见,冠脉起源异常与冠脉狭窄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2 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 ,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共 6 1例 ,占 2 1 %。其中 84 1 %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 4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 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 ,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对介入诊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3DRC)和Judkins右冠造影管(JR)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17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组(3DRC组,n=194)和Judkins右冠造影导管组(JR组,n=221)。两组患者均进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右冠状动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等。结果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3DRC组为99.O%,JR组为96.8%(P〈0.05);手术操作时间3DRC组为(30.2±8.2)min,JR组为(33.1±12.5)min;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5.8±1.8)min,JR组为(6.3±2.0)min,(P〈0.05);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min,JR组为(2.9±1.5)rain,(P〈0.05);造影剂用量:3DRC组为(68.5±10.6)ml,JR组为(72.8±12.2)ml,(P〈0.05);有冠状动脉造影管压力嵌顿率:3DRC组0.5%;JR组2.7%(P〈0.05)。结论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与分析冠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来煤炭总医院检查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冠脉CTA检查,然后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冠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冠脉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等,分析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按照病例数:168例患者经过CAG检查123例确诊为冠心病,冠脉CTA检出125例,两种检查同时诊断冠心病患者120例。②按照病变血管:左主干病变CAG检出24例,冠脉CTA检出30例,二者共同检出23例;前降支病变CAG检出98例,冠脉CTA检出103例,误诊7例,漏诊2例;回旋支病变CAG检出69例,冠脉CTA检出74例,误诊8例,漏诊3例;右冠病变CAG检出71例,冠脉CTA检出68例,误诊5例,漏诊8例(5例均为右冠远端病变)。结论冠脉CTA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自身病变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和诊断首选的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病变的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 38例患者 ,因心绞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多体位投照并记录桥病变特征 ,获得家属书面同意后行支架术。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 ,随访时间为 6个月 ,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次数。患者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搭桥术后心脏射血分数由 (5 2± 10 ) %增加到 (5 8± 14 ) % (P <0 0 5 )。 38例患者中静脉桥狭窄者占 15 % ;静脉桥闭塞者占 4 0 % ,均为开口后 1~ 2mm处闭塞 ;静脉桥退行性病变者占 2 4 % ;桥内血栓栓塞为 9例 (计 11个桥 ) ,其中搭桥术后 2例发生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桥均为血栓性闭塞。狭窄桥病变长度平均为 (18± 6 )mm。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 <4 0 %。术中无远端栓塞发生 ,2个静脉桥有桥内血流减慢 ,注射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后消失 ;夹层见于 2个钙化性桥病变球囊扩张后即刻 ,均于支架置入后消失。共 2 1例患者完成 6个月的临床随访 ,1例患者支架术后 2个月时出现心绞痛 ,其余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 18例患者在随访 6个月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4例患者发生支架部位再狭窄 ,靶病变部位再狭窄率为 16 6 % ,无完全闭塞。结论 静脉桥长期效果明显不如动脉桥 ,支架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BS)和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连续接受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28例冠心病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位置不理想者。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等规范药物治疗。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28例患者(198名男性,30名女性)314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40.1%,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0±0.47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25.90±14.54mm。228例患者中118例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100例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两组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患者年龄大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紫杉醇洗脱支架组有更多的2型糖尿患者;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病变更多偏心性病变,其他没有差别。6个月后随访结果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再狭窄率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3%比21.9%,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3.8%比13.1%,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晚期腔径丢失明显小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0.18±0.41mm比0.58±0.69mm,P<0.001)。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涂层支架用于临床实践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