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一、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Morgan报道,妇女每10年平均骨量丢失10%,男性每10年骨量丢失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48万5千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发生与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180例,根据骨质疏松与骨折情况分为对照组82例,骨质疏松症8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10例,所有入选者都进行股骨颈密度的测量,并且进行血清骨保护蛋白(OPG)和k 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检测。结果: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股骨颈骨密度、T分数、Z分数都明显低于其他2组,而骨质疏松症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血清OPG与RANKL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包括OPG和RANKL(P0.05)。结论: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比较高,血清骨代谢指标OPG与RANKL检测在临床上可选择性用于预测绝经后妇女的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可影响骨重建 ,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检测绝经后妇女外伤后血清中 IGF- I水平 ,旨在寻找绝经后妇女骨折的发生与血清中 IGF- I水平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本组 35例 ,均为受伤 2 4 h内就诊的绝经后妇女。实验采血均经患者本人同意。分成两组 ,第 1组为骨折组 ,骨折均经 X线片证实 ,共 2 2例 ,年龄 5 6~ 74岁 ,平均 6 5 .2岁 ,单侧 Colles骨折 10例 ,双侧 Colles骨折 1例 ,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 4例 ,股骨颈骨折 3例 ,粗隆间骨折 3例 ,肱骨外科颈骨折 1例。第 2组为未骨折组 ,共…  相似文献   

5.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活动对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月兰  张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114-1114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质脆,很小的扭转外力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因长时间卧床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我科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手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活动,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75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68例,保守非手术治疗10例.骨折类型:Ⅲ型46例,Ⅳ型32例.结果 66例患者获得5-36个月随访,其中全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在美国,有24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1]。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女性,年龄大于50岁以后,每过7到8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的风险就增加1倍[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可达30%[3]。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为病例一对照研究,入选250例有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另有250名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有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左股骨近端各部位BMD。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组身高、体重、腰椎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腰椎2~4BMD是发生脊柱骨折的预报因子(r=-0.416,P〈0.01)。身高和全髋部BMD与骨折次数和骨折椎体数目呈负相关(均P〈0.01)。按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值,骨折组骨质疏松检出率各为50.8%和50.4%;另外剔除在腰椎2~4发生椎体骨折53例,按腰椎2~4BMD检出骨质疏松占64.5%。同时,腰椎2~4、股骨颈或全髋部BMD值低于-2.5s者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分别是BMD正常者的4.76、2.36和3.52倍。结论腰椎呈低骨量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身高的下降和全髋部低BMD值是骨折发生次数和受累椎体数目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在重视BMD测量的同时,应重视脊柱X线正侧位检查。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从上海城市社区中年龄在45~80岁的绝经后妇女中随机抽取曾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并经临床医生确诊为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患者组,随机抽取非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MI)、是否经常摄入高钙食物及晒太阳、既往有非外伤性骨折、经常跌倒、糖尿病、慢性胃病、胃肠切除和腹泻与骨质疏松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营养状态与骨质疏松关系最密切.结论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早绝经、BMI低及老年妇女尤其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从上海城市社区中年龄在45~80岁的绝经后妇女中随机抽取曾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并经临床医生确诊为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患者组,随机抽取非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MI)、是否经常摄入高钙食物及晒太阳、既往有非外伤性骨折、经常跌倒、糖尿病、慢性胃病、胃肠切除和腹泻与骨质疏松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营养状态与骨质疏松关系最密切.结论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早绝经、BMI低及老年妇女尤其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住院低骨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方法采用随机选择175例住院T2DM患者作为T2DM组,同期门诊非T2DM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检测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BMD),记录每例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影响骨代谢的危险因素,根据体重指数(BMI)和股骨颈BMD,用FRAX计算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临床性脊椎、髋骨、前臂和肱骨骨折)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结果 T2DM组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却明显增高(P0.05);根据BMI计算10年全部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BBMO)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BBHF)发生概率、根据股骨颈骨密度计算10年全部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BMO)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BHF)发生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年龄、绝经年限、BMI、吸烟、补充钙与维生素D、以往骨折史、骨质疏松病史、父母髋部骨折史、糖尿病病史等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常规补充适量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体育运动、控制血糖等可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成都市髋部骨折发病率,并研究其发病特点及规律,作者采用专访和与信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东、西城区33所医院确诊的髋部骨折445例资料构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成都市东、西城区1989年髋部骨折发病率至少为30.38/10万,男性发病率较高(30.54/10万),女性较低(30.22/10万)。骨折发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尤其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发病率高达130.53/10万,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跌伤为主要伤因,自行车损伤也不可忽视。骨折发生月份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骨折部位以左股骨颈居多,男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部骨折之比值为1.36,女性为2.79,男、女骨折部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所有住院患者中10%与老年患者中30%的患者可发生褥疮,特别是股骨颈骨折患者高达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入院的头5天中。有人报道股骨颈骨折患者补充营养有益,并有证据表明营养不良是发生褥疮的诱发因素,然而先在的特异性营养素缺乏对发生褥疮危险性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文章评定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对发生褥疮的影响。对象为年龄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褥疮诊断标准为受压部位全层表皮破裂。入院当天晨8~9点术前空腹收集血液标本进行以下生化营养素指标检测,①血浆与多形核白细胞中锌,②血浆  相似文献   

14.
杜哲  李明  张元凯 《山东医药》2013,53(15):83-84
目的 观察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年龄> 75岁),予以重建股骨矩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常规密固达静滴.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1 a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随访41例,随访时间6~19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0.30分,术后6个月及1 a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5.85分和95.25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1 a时的Harris评分与术后6个月相比,P>0.05.随访6个月时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骨折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测定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老年人骨折时骨骼的状态。方法 选取 60岁以上老年人 1 78例 ,询问病史及进行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1 )骨密度下降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 ,骨折发生的机会依次为骨质疏松组 >骨量丢失组 >骨量正常组。 (2 )骨折部位与此部位骨密度下降有关 ,髋部之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的下降对髋骨折的发生意义较大。 (3)骨生化测定仅骨钙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骨密度下降提示骨折可能性增高 ,要防止老年人骨折必须减少骨量丢失。骨钙素测定可一定程度反映骨密度的量值 ,对骨质疏松的存在可做一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创伤,其病因与随增龄发生的骨质退化及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判".由于髋部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负重行走,长期卧床引起很多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已往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只是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未考虑患者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在太原市部分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n=292)为骨折组,以骨折组为标准,按性别、年龄配对,招募相同地域的社区居民为对照组(n=292)。2组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收集骨折危险因素,采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预测2组受试者在有无BMD条件下10年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结果骨折组在有无BMD的条件下10年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BMD时FRAX预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无BMD时(0.905、0.701,P0.01),但有无BMD的FRAX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均低于BMD测定。结论采用FRAX预测太原市部分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评估有一定价值,但预测骨折风险值较低,需要进一步矫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跌倒和骨密度对绝经后妇女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体检、年龄为45~85岁的500名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跌倒史和骨折史,并进行跌倒指数和骨密度评估。结果500名绝经后妇女的平均年龄为(65.9±8.2)岁,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均值分别为-1.58±1.16和-1.78±1.06。其中159例(31.8%)有跌倒史,222例(44.4%)有骨折史(非暴力性骨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史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OR=5.070),年龄与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OR=1.038),身高与骨折发生率呈负相关(OR=0.956)。体重、全髋及股骨颈骨密度T值对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不能仅单纯提高骨密度和增加骨量,预防跌倒和全面提高骨质量需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98名无骨折史上海市男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父母脆性骨折史、口服激素史、类风湿关节炎史、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其他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史,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总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中国模式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概率,筛选达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标准的个体。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段10年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分析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4组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将受试者按体重分为4组:消瘦组(体重指数,BMI18.5 kg/m2),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骨量减少比例。结果仅3名受试者达到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高危患者标准。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为0.53±0.4(0~4.0);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为1.62±0.76(0.4~5.4)。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在40~69岁期间随年龄增长升高,其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及按体重分组组间骨量减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RAX中国模式运算结果可能低估上海男性10年骨折发生概率,尤其是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FRAX中国模式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英 ]/NevittMC…∥ArchInternMed 2 0 0 0 ,1 60 ( 1 ) 77~ 85 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新患椎体骨折的妇女其背痛危险性增加 ,并可因背痛而有活动功能受限。对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进行骨质疏松症治疗也许能减少背痛症状的发生 ,并从而缓解背痛所致的活动受限 ,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病人和方法 选用年龄为 5 5~ 81岁 ,绝经已 2年以上 ,而且股骨颈处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 0 68g/cm2 并在起初检查时发现1个以上椎体骨折的 2 0 2 7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上述病人随机接受阿伦磷酸钠 (al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