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高效薄层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方法。以甲醇处理血浆样品,取上清液于高效硅胶板上点样,用甲醇-乙酸乙酯(5:4)展开,喷以钙黄绿素-氯化钯溶液,以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测定斑点荧光强度。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分别为97.3±2.6%(n=5,CV=2.65%)和94.9±3.9%(n=5,CV=3.92%),检测限杀虫双为11.9ng,沙蚕毒素为5ng。大鼠静脉注射杀虫双后,血浆中立即检出沙蚕毒素。根据开放型二室模型数学公式计算杀虫双及沙蚕毒素代谢动力学各参数值。经口灌胃后,各时相血浆样品中均未检出杀虫双原形。除个别一小时血浆样品中检出低浓度沙蚕毒素外,其他样品中也未检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GC-FPD测定方法。检测限(沙蚕毒素)为0.5ng。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兔静脉注射杀虫双30秒后,血浆中即可检出沙蚕毒素。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兔体内代谢动力学按二室拟合,求出各参数值。经口灌胃试验,血浆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GC-FPD测定方法。检测限(沙蚕毒素)为0.5ng。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兔静脉注射杀虫双30秒后,血浆中即可检出沙蚕毒素。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兔体内代谢动力学按二室拟合,求出各参数值。经口灌胃试验,血浆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4.
王绪卿  冯燕 《卫生研究》1991,20(6):35-39
经口灌胃给大鼠杀虫双77mg/kg和沙蚕毒素52mg/kg,分别收集6小时尿,采用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尿中主要代谢产物,给予杀虫双的鼠尿,经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析,未检出杀虫双原形物,酶解也未见明显变化,经口给大鼠杀虫双或沙蚕毒素,鼠尿经HPTLC及GC-MS分析结果一致,据此推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相同,杀虫双进入体内迅速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在硫原子上甲基化和氧化,并在二甲胺部分进行脱甲基和水解。  相似文献   

5.
叶菁  王绪卿 《卫生研究》1994,23(6):352-356
建立了大鼠胃、肠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胃和肠中杀虫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和116.2%,沙蚕毒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和99.8%。采用此方法观察经口灌胃杀虫双后在大鼠体内转化成沙蚕毒素的部位以及其转化的动态变化。TLC及GC定性、定量结果均表明胃是主要转化部位。给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1min后,胃中杀虫双总量(杀虫双及2.38倍的沙蚕毒素之和)与给药量相当,而此时约30%杀虫双己转化成沙蚕毒素,给药1h后,胃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杀虫双在胃中消失动态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胃中杀虫双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55.98e-0.25t+41.85e-0.06t  相似文献   

6.
杀虫双中毒死者血液、胃及肝中原型物及其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绪卿  韩清岭 《卫生研究》1995,24(6):346-349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OV-17填充柱和OV-101毛细管柱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FPD-GC)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例杀虫双中毒死者的血、胃及肝样品进行分析。在血、胃及肝样品中未检出杀虫双,均检出沙蚕毒素。在血样品中还检出了比沙蚕毒素更大的色谱峰,在胃样品中也检出了此色谱峰,但峰面积较小,肝样品未见此相应的色谱峰。经实验推断此化合物为杀虫双的另一代谢产物二甲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沙蚕毒素类农药──巴丹、易卫杀经口灌胃后,在大鼠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研究。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大鼠尿中代谢物。两种鼠尿样品的TLC图上均呈现七个斑点,与杀虫双及沙蚕毒素最终代谢物Rf值一致。GC-MS的分析结果与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鼠尿代谢物轮廓相符。结果提示巴丹、易卫杀和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的途径有共同特征,即经口灌胃后,在体内首先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按沙蚕毒素的形式进行代谢。  相似文献   

8.
经口灌胃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菁  王绪卿 《卫生研究》1994,23(3):157-160
建立了全血中沙蚕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沙蚕毒素回收率为80.0%~95.0%,平均为85.3%(n=8),相对标准差为5.69%。经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后,测定不同时相全血中沙蚕毒素含量。根据杀虫双在吸收前转化的模式,新编制了计算程序。经口灌胃后大鼠全血中沙蚕毒素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其浓度与时间关系如下:C=-6223.42e~(-5.35t)+35.28e~(-2.67t)+1.411e~(-0.35t)+6186.73e~(-5.37t)  相似文献   

9.
1.建立了稻米中杀虫双残留量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稻米样品经0.1N HCl提取后,转化成沙蚕毒素,以氯仿提取,浓缩后,以乙醇定容至1毫升,加甲醇至2毫升,以FPD-GC测定。2.色谱条件为1.5%OV-17/Chro-mosorbw色谱柱,载气N_2 70ml/分,H_2 150ml/分,空气50ml/分。沙蚕毒素保留时间1′8″。3.本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稻米中杀虫双回收试验,O.8ppm五次回收率平均值79.3%,变异系数13.9%;1ppm九次回收率平均值83.6%,变异系数10.9%。  相似文献   

10.
稻谷中杀虫双提取转化后,以氯仿提取,无需再净化。糙米中添加杀虫双,八次试验平均回收率74.7%,变异系数10.7%。薄层色谱荧光扫描,以氙灯为光源,激发波长320nm,发射波长500nm,沙蚕毒素浓度与荧光强度是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8纳克/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玉米样品经甲醇水溶液(V/V=80∶20)提取后,以提取液为分散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经液液分散式微萃取富集净化,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和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采用变波长的方法对三种毒素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0 ng/ml(r=0.998 5)、5.00~1 000 ng/ml(r=0.999 6)和1.00~100 ng/ml(r=0.999 3),检出限分别为:0.1、1.0和0.3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82.5%~99.3%,RSD10%(n=6)。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血清和尿液中4种鹅膏肽类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测定方法,考察和分析4种鹅膏肽类毒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特征,为中毒样品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清样品用乙腈+0.1%TFA二氯甲烷提取,残渣用流动相溶解;尿液样品则直接过0.22μm微孔滤膜;样品溶液经HSS T3色谱柱分离后用ESI-QTOF MS进行测定;选取SD健康大白鼠分别用4种鹅膏肽类毒素染毒,按需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液和血液进行分析。结果血清和尿液样品的检出限分别为10 ng/ml和5 ng/m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4%~95.6%和73.8%~103.8%,相对标准偏差在3.0%~18.0%和1.2%~25.4%。大鼠染毒尿液中均检出4种毒素,鹅膏毒肽的含量明显比鬼笔毒肽的含量高,大鼠染毒血清中仅14%检测到毒素的存在。结论检测方法适用于中毒事件生物样品中4种鹅膏肽类毒素的检测和确证分析,采集中毒8 h内的尿液对检出鹅膏毒肽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杀虫双的化学名称为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基丙烷。系我国自行开发生产的仿生性沙蚕毒素农药,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产量、吨位较高的农药品种之一,接触该药品的工人日益增多。但目前对其进行职业性安全评价尚缺乏技术指标,对生产工人健康的危害,也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研究。为了解其职业危害特点,建立必要的监测手段和可行的防治对策,我们于1994年对杀虫双的职业危害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且对象为我省2家农药厂125名杀虫双生产工人为(接触组),其中…  相似文献   

14.
畜、禽组织中己烯雌酚残留量RP-HPLC测定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巍  罗远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8):1412-1413,1491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畜禽组织中己烯雌酚残留量.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过滤,经中性氧化铝层析柱除杂,浓缩后再溶解,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于238 nm测定其吸光度.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己烯雌酚的最低检出浓度(S/N=3)6.18×10-2 μ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变异系数<5%(n=9);标准回收率为85%,94.63%;RSD为0.70%,2.99%.结论经实验证明,研究条件拟定的实验方案可以快速、灵敏、稳定、定量的检测畜、禽组织中己烯雌酚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3-硝基丙酸的气相色谱-热能检定器测定方法。方法灵敏度为2ng,回收率为99.23%±6.38%。大鼠静脉注射或灌胃3-硝基丙酸后,血药浓度-时间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求出各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值。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血浆鱼藤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血浆鱼藤酮的方法,便于灵敏、准确地检测鱼藤酮的含量。方法以冰乙酸提取血浆的鱼藤酮,然后经Florisil SPE柱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含量: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 水=75 25(含0.2 mL冰乙酸)作流动相,流速:0.9 mL/min,波长290 nm测定鱼藤酮。结果在0.00~2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加标回收率>95%,日内相对标准差<4.72%(n=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血浆中鱼藤酮含量。  相似文献   

17.
反相高效液相测定洛伐他汀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提高检出血浆洛伐他汀浓度及缩短测定时间。方法 HPLC条件 :色谱柱YWG -C1 8(1 0 μm) ;流动相∶甲醇∶水 (83∶1 7,V/V) ;柱温 2 5℃ ;检测波长 2 37nm。血浆经环己烷和异丙醇萃取浓缩后 ,直接进样测定洛伐他汀的浓度。结果 血浆洛伐他汀浓度在 2 0~ 80 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式 ^y =2 4 1 56 +1 97 2 5x(r=0 9991 ) ;最低检测限为 2 0 μg/L ;平均回收率为 (96 0 1± 7 1 7) %。测定一个样品的时间只需 6min。结论 血浆前处理充分 ,流动相甲醇与水比例适当是提高检测限和缩短测定样品时间的关键 ,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氯解磷定和二巯丙磺钠对杀虫双中毒大鼠胆碱酯酶 (ChE)活力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及干预组的Wistar大鼠按杀虫双染毒剂量各分为 4组 (共 1 2组 ) ,在杀虫双经口染毒前及染毒后 1 / 2、1、2、4、2 4h取大鼠尾尖血分别测定ChE活力。干预组在染毒后即刻于大鼠臀部肌内注射氯解磷定 (剂量为 40mg/kg)或二巯丙磺钠 (剂量为 4mg/kg) ,同样采血测ChE活力。结果 大鼠经口杀虫双染毒后 1h ,对照组 4个染毒剂量组的ChE活力分别为 (1 .0 4± 0 .2 1 )、(0 .84± 0 .1 2 )、(0 .71±0 .1 2 )、(0 .66± 0 .0 7)U/ml;氯解磷定干预组为 (1 .0 1± 0 .1 8)、(1 .1 7± 0 .1 1 )、(1 .0 1± 0 .0 4 )、(1 .0 3±0 .1 2 )U/ml;二巯丙磺钠干预组为 (1 .1 5± 0 .1 5)、(1 .2 6± 0 .2 7)、(1 .0 8± 0 .0 8)、(1 .0 4± 0 .1 2 )U/ml。氯解磷定干预组和二巯丙磺钠干预组都可使受抑制的ChE活力部分恢复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高剂量染毒组 (1 / 4LD50 与 1 / 2LD50 )二者的复能作用均稍差。结论 氯解磷定和二巯丙磺钠均有使被杀虫双抑制的全血ChE活力部分复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实验性感染性脑水肿时β -内啡肽 (β -EP)的变化以探讨感染性脑水肿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兔百日咳菌液感染性脑水肿模型 ,观察生理盐水组 (NS ,n =7)、百日咳菌液组 (PB ,n =7)两组兔脑组织含水量、大脑皮层、海马、血浆及脑脊液中 β -EP含量变化。 结果 PB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NS组 (P<0 0 1) ,大脑皮层、海马、血浆及脑脊液中 β -EP含量分别为 (5 6 2 8± 11 6 6 )pg/mg ,(85 97± 33 76 )pg/mg ,(10 6 33± 2 4 96 )ng/ml,(2 4 9± 0 6 6 )ng/ml,均显著高于NS组 (18 5 0± 2 0 1)pg/mg ,(2 2 5 2± 6 0 7)pg/mg ,(43 80± 19 6 3)ng/ml,(1 14± 0 39)ng/ml,P均小于 0 0 1)。结论 感染性脑水肿时 ,大脑皮层、海马、血浆及脑脊液中β -EP含量明显增加 ,引起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贝类中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蛤毒素PTX2、虾夷扇贝毒素YTX和HYTX、鳍藻毒素DTX1和DTX2、大田软海绵酸OA)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并监测2019年江苏省市售贝类中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残留。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分离,以乙腈-0.01%氨水体系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根据2019年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5个城市采集104份贝类产品进行检测。结果 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PTX2、YTX、HYTX、OA、DTX1和DTX2在质量浓度范围为2.0~40.0n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方法检出限范围为10~20μg/kg,在贝类样品基质(扇贝)中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低、中、高浓度水平平均回收率为60.1%~12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6%。2019年采集的104份贝类样品中,HYTX、OA、DTX1和DTX2均未检出,PTX2和YTX各检出1份,检出值均未超出欧盟制订的最大残留限量。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稳定,适用于贝类中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