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罕鸣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287-28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典型表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最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最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37.8%患儿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严重而体征轻微,腹痛部位不固定。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病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可早于皮肤紫癜,早期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胃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蓓  曾华松  熊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0-1281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胃镜下胃黏膜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3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发作特点、胃镜表现及预后结果。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剧烈腹痛为主,部位不固定,多位于脐周,体征轻,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占63.9%,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糜烂、溃疡炎症改变,其中部分呈点片状出血。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伴消化道出血,但预后良好。胃镜检查可有助于减少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胃镜特点及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10~2006-10诊治的25例伴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并分析其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以腹痛为主,多位于脐周,疼痛较剧烈,腹部体征相对轻微,胃镜下消化道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糜烂或溃疡,病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最常见,且病变最严重.结论: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消化道黏膜受累,且部分病变出现于皮肤紫癜前,胃镜检查对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种病因所致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和内镜形态特点,为儿童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5例上消化道溃疡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胃镜检查,观察3种病因所致上消化道溃疡内镜形态特点.其中,25例患儿取病变部位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大,以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均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多伴有球腔变形;腹型过敏性紫癜相关性溃疡年龄次之,多表现为全腹痛或脐周痛,可为黑便、血水样便或果酱样便,胃镜检查显示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较弥漫,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小,均为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咖啡样物,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结论 3种不同病因所致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同,据此可为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消化内镜检查结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15例胃镜、3例结肠镜及2例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发现15例患者十二指肠黏膜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3例结肠镜检查均见黏膜水肿、出血点或出血斑,且以升结肠和回肠末端为著。2例胶囊内镜结果显示小肠黏膜水肿,散在黏膜糜烂和片状出血斑。活检病理检查见黏膜肌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消化内镜检查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8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腹痛及皮肤紫癜,其中7例(38.89%)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以脐周多见,腹部无固定压痛点,部分患者无腹部体征.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形成,食管黏膜正常,十二指肠最重,严重者十二指肠降段整个肠壁呈紫红色血肿样隆起,表面糜烂、渗血、覆白苔.大肠黏膜还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较轻.大多数患者存在胃肠黏膜改变,内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可减少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胃镜下胃肠黏膜病变特点及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检验结果.结果:患儿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较轻,腹痛发生1~15 d后下肢皮肤出现紫癜.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改变最严重,食管黏膜正常.黏膜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阳性2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但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较轻是其临床特征.胃镜下可见胃肠黏膜有广泛、散在、大小不一出血点和深浅不等的溃疡.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同时可加用抑酸药物及黏膜保护剂,以促进溃疡愈合.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均行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比较患儿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阳性率、漏诊率和误诊率以及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表现情况和诊断时间。结果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下诊断阳性率较胃镜、腹部彩超单一检查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P0.05);经胃镜检查有36例患儿表现异常,患儿病变部位多为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和胃部,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浅表不规则溃疡、散在糜烂、水肿、黏膜充血等,未发现有患儿出现食道黏膜、胃溃疡等病变;经腹部彩超检查有35例患儿表现异常,患儿超声表现主要为回声减弱和部分肠管壁单节段或多节段增厚,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均异常患儿早期拟诊时间为腹痛后6.37±2.01天,明确诊断时间为9.82±2.94天,早期拟诊时间较明确诊断时间提前3.45天(t=8.98,P=0.00)。结论给予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诊断时间和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成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均行胃镜检查,9例行肠镜检查.结果:15例发病前有相应的诱因.26例中腹型12例,混合型14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且症状重、腹部体征轻,皮肤紫癜均在之后出现;12例出现显性消化道出血.26例大便潜血阳性,14例尿常规异常.内镜检查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溃疡形成.病变范围广,以十二指肠降部及回肠末端为重;病理检查提示黏膜活动性炎和小血管炎.解痉、抑酸、消炎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结论: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以症状与体征不符、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广泛尤以小肠病变严重、病理检查为小血管炎、激素治疗有效为其相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转导及调节性T细胞异常活化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不清楚。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LR2、TLR4、TLR6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应答,探讨TLR及Treg活化在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处于过敏性紫癜急性期的患儿42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取15名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2、TLR4、TLR6的蛋白表达量;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信号途径分子MyD88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Treg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的血浆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与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2、TLR4、TLR6蛋白的表达及MyD88 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均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TLR2、TLR4、TLR6的蛋白表达量与Myd88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1),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提示TLR2、TLR4、TLR6活化后可能通过MyD88依赖的途径参与敏性紫癜的发病,而过敏性紫癜急性期Treg代偿性活化可能为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小儿常见肾脏疾病尿电导率的变化,探讨该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小儿肾脏内科收治的首次诊断为肾脏疾病患儿98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0例的尿液,利用 Sysmex 公司的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UF-1000i 分别测定其尿电导率的变化。根据临床诊断将肾脏疾病患儿分为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其中216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 肾病组、IgM 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结果1.肾病综合征组、肾小球肾炎组、肾功能不全组、紫癜性肾炎组、狼疮性肾炎组患儿的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膜性肾病组、IgA 肾病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和狼疮性肾炎组患儿尿电导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IgM 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电导率可以作为小儿肾脏功能和尿液浓缩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129例,根据入院时临床症状分为混合型和单纯型两组:混合型组81例(男42例,女39例),单纯型组48例(男21例,女27例).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次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分析两组患儿单项心肌酶谱升高人数、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儿中,血清心肌酶谱升高81例(62.79%),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组占51例(62.96%),单纯型组占30例(62.50%);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人数最多,共66例(51.16%),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占39例(48.15%),单纯型占27例(56.2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42例(32.56%),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占36例(44.44%),单纯型6例(12.50%),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儿CK-MB升高人数较单纯型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儿CK-MB检测结果升高明显,与单纯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无论混合型还是单纯型均可有心肌酶的变化;过敏性紫癜患儿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人数最多;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儿心肌酶谱变化明显,主要以CK-MB最为敏感;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心脏受累的概率比单纯型要高(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UA)检测对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测定103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U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SP组UA水平为27.3±84.4 mg/L,对照组为3.1±1.2 mg/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SP患儿中的HSPN组UA水平比非HSPN组和对照组都显著性增高。ROC曲线分析显示,UA诊断HS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0.042。结论UA检测对HSPN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急性荨麻疹胃镜下形态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荨麻疹胃镜下形态与病理改变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以提高对急性荨麻疹的认识。方法对36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儿行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以13C呼气试验和血抗Hp-IgG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36例急性荨麻疹患儿中,33例胃、十二指肠黏膜不同程度受损(占91.7%),其中21例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黏膜斑片状充血、水肿(占63.6%)。病变部位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为14.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荨麻疹患儿大部分有胃镜下改变,且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黏膜损害最多见。尽管黏膜损害表现多种多样,组织病理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荨麻疹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儿童常见肾脏疾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肾脏疾病患儿,分析其发病情况,并与同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肾脏专业病房相同病种进行对比。 结果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共收治患儿8300例,其中肾脏疾病398例(4.80%),包括过敏性紫癜204例(其中紫癜性肾炎88例)、泌尿系感染4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例、血尿和蛋白尿26例、泌尿系结石25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其中狼疮性肾炎16例)、IgA肾病12例、孤立性蛋白尿3例、孤立性血尿2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以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泌尿系结石发病率较高,但病种相对较少。 结论西藏地区儿童肾脏疾病,以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最为常见,整体儿科肾脏疾病诊治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对于一些疑难、罕见和重症儿童肾脏疾病尚不能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讨论粉尘螨滴剂对于对螨虫过敏的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变应原蛋白,其根据浓度的逐渐提高分为1,2,3,4,5号五种,疗程约两年左右,对过敏性患者有治疗的作用,对螨虫过敏者效果尤佳。方法: 使用粉尘螨滴剂(商品名“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两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脱敏治疗, 舌下含服治疗,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每天一次。结果:两例患者治疗后紫癜均明显消退,且腹痛,关节痛亦缓解,对螨虫的过敏原测定滴度亦下降,尿蛋白,血IgE,嗜酸性粒细胞均较前下降。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无特殊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的特殊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的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0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在诊断同时行心肌酶谱、心电图、胸片和脑电图检查,根据相应表现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胸部和头部CT及脑脊液等检查。结果:10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有18例(17.3%)并发心脏受损,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增高及心包积液。11例(13.4%)有脑电图异常,其中9例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或体征。2例胸片检查诊断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所有病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和神经系统损害是临床较常见的表现,早期识别并及时应用激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莉  储进 《临床医学》2011,31(7):36-3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脏受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儿童过敏性紫癜好发于秋冬季节,高发人群为学龄期儿童,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且感染多发生于发病前1周内。②HSP首发症状多为皮疹,少数为腹痛、关节痛等,临床上混合型病例多见,尤其是合并肾损害者多达45%。③对易感因素进行非条件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年龄〉8岁,反复紫癜超过1个月,消化道出血为肾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肾脏损害及其相关程度是影响患儿临床转归的最重要因素,而HSP患儿年龄〉8岁,皮疹反复超过1个月者,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HSP患儿肾脏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