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分析青海省10年以来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探讨今后的工作重点.方法:按全国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对青海省近10年来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国产儿138404例,监测出出生缺陷儿1390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100.43/万;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忽高忽低有所不同;青海省高发的前五位畸形是神经管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师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师2017年~2018年孕28周至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全部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两年共监测围产儿4159例,其中出生缺陷5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9.84/万;出生缺陷死亡2例,占出生缺陷3.7%;出生缺陷前7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足外翻、唇腭裂、血管瘤、无脑儿。结论:我师出生缺陷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两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心头比(CBR)及颈项透明层厚度(NT)对预测胎儿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超声检查的86例孕妇,根据胎儿有无出生缺陷分为无出生缺陷组(61例)和有出生缺陷组(25例).比较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CBR和N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BR和NT预测胎儿出... 相似文献
6.
符红霞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3,(5):92-94
出生缺陷也称为先天异常,是指婴儿出生以前,在母体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异常或代谢缺陷所致的异常,常因发育异常引起。先天畸形为形态异常的一般表现,而生理功能异常和代谢缺陷常引起婴儿先天性智力低下、聋哑、致盲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兵团农五师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发生率,分析出生缺陷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9年在农五师监测医院出生的6739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46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全师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68.25/万,前5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30.43),唇腭裂(26.09),脑积水(13.04),肠道闭锁(10.87),并指(8.70)畸形;出生缺陷死亡率739.13‰。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制定干预措施,提高我师围产保健工作质量,从而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的产前检查及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48例出生缺陷儿的产前检查情况、诊断时期及出生缺陷儿的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严重出生缺陷新生儿中产前B超诊断阳性20例,均在孕晚期诊断,医疗干预治疗性引产10例,7天内出生缺陷新生儿死亡11例。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以及及时的干预,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地区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的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院1988年1月~1993年12月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顺位,探讨高海拔地区(西宁海拔2260m)围产儿死亡中的出生缺陷的特点,本组围产儿死亡率20‰,共103例,其中发现有出生缺陷者27例,主要为严重的心血管畸形,多数伴有多发畸形,其次为神经系统开放性畸形,消化系统畸形等,分析提示,出生缺陷以心血管畸形为主,明显不同平原地区,可能与高海拔寒冷,病毒感染频繁,缺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壳多糖膜管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取新西兰兔15只,造成双侧桡骨骨干8mm骨抽损。一侧采用1mm厚壳多糖膜管包绕成管室状,两端各超越骨断端2mm;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6周,对愈合情况采用X线及组织学检查,空白组均呈骨不连接;膜管包绕组,在其表面形成薄形,连续性外骨痂,膜管内形成少量骨痂。结果表明,壳多糖对骨组织修复有传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再生室对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几丁质管作为神经再生室,置神经断端间不断距离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分2mm,4mm和6mm组,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显微解剖、神经电生理测试、辣根过氧化酶逆行示踪、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果:4mm组神经再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单头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大块组织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5具(50侧)成人尸体所进行的解剖学观察与测量,从肌皮动脉“缘支”同样也是肌皮瓣血供主要来源这一新的观点出发,在手术设计上将肌皮瓣的肌蒂改为复合组织蒂,并提出了保护“缘支”的手术操作方法,从而扩大了皮瓣的应用面积。根据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可分离性,手术中安全地切取了单头胸锁乳突肌皮瓣,并用以修复颌面部大块组织缺损获得成功,这不仅保留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功能,防止术后出现“歪颈”,而且有的病例还用胸骨头代替嚼肌,通过保留其运动神经,使已缺损的嚼肌生理功能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构建血管化骨组织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特征,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瓣转位至缺损区,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TUNEL)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及生物学变化。结果发现,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2周时肌瓣内可触及串珠状团位,有大量软骨细胞生成,沿肌间隙分布;6调 时骨桥与宿主骨紧密结合,软骨溶解区有大量纺织骨形成,出现骨髓腔并与宿主骨髓腔再通,肌纤维被增殖的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及结缔组织所分割;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新生骨组织于条索状桥接两断端,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并有凋亡小体出现;TUNEL染色呈阳性。说明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用于构建血管化的骨组织来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制备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27只中国山羊制备单侧胫肌中段20mm 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钢板内固定,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植入处理;对照组(CHAP组)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CHAP);实验组(CHAP/BMSc组)植入CHAP 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物。术的4、8、12周放射学检查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组织学方法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12周CHAP/BMSc组与CHAP组做压应变与三点弯曲试验,评价骨缺损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术后4、8、12周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空白组无明显变化,CHAP组低于CHAP/BMSc组(P<0.05);组织学切片显示CHAP/BMSc组成骨较CHAP组早、多;12周三点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CHAP/BMSc组高于C组(P<0.05)。提示山羊胫骨20mm骨与骨膜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可满足骨组织工程大动物实验需要;CHAP与BMSc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在成骨时间、成骨量与质量上均优于单纯CHAP.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报道18例体表巨大肿瘤采用局部扩大切除,缺损区以皮肤组织移植的方法修复,获得较好效果.修复的方法主要为皮片、皮瓣和肌皮瓣移植.全部病例创面愈合良好,均临床治愈.15例随访2~5年,移植组织存活良好,肢体功能恢复好.文中就肿瘤的切除范围和深度,缺损修复的方法和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