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占跗骨骨折60%。对于波及关节面的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疗效欠佳.本科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髂骨块植骨加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波及关节面骨折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7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长2年3个月,最短8个月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简单跟骨骨折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5足)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联合斯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2.6个月,术后Bohler角和跟骨宽度明显改善,AOFAS评分:优13足,良9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88%;其中SandersⅣ型2足,可1足,差1足。结论锁定钢板联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对SandersⅡ、Ⅲ型疗效满意,对SandersⅣ型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2月~2018年5月,我科采用跟骨牵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1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9~62岁。左侧8例,右侧13例。均为闭合骨折。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5例,Ⅲ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1例23侧跟骨关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骨圆针或螺钉有限内固定,同时植骨。结果:21例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照天津医院骨科制定的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2.6%。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跟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按后关节面和距下关节→Boehler角和Gissane角→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顺序整复跟骨关节内骨折和邻近关节;并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共35例,38例,其中Sander'sⅡ型8侧,Ⅲ型14侧,Ⅳ型16侧。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5-12周(平均7.1周);33侧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优18侧,良13侧,可2侧,优良率为93.9%。结论 切开复位和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15  
目的观察和分析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4月~2001年4月对68例8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利用Y形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术后进行放射学评估。术后一年临床评估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和Morrey方法。结果68例82侧平均随访26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58侧,良16侧,可6侧,优良率达90.24%。距下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为64侧,轻度受限12侧,中度为4侧,显著受限2侧。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距下后关节面复位及Bhler角和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熟悉跟骨解剖结构、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利用Y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植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分析。按Sanders跟骨骨折分型,Ⅱ型18例,Ⅲ型21例,Ⅳ型6例。结果 43例随访9~48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优31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为93%。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支撑跟骨塌陷的关节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38足)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术中克氏针维持塌陷的关节面复位,跟骨外侧缘放置重建钢板和植骨,术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患者均无感染和皮肤坏死,复查X线片提示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4°~42°和98°~137°,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13±3)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26足,良10足,差2足,优良率94.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结合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DIACFs)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经外侧小切口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DIACFs28例(34足)。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5岁,中位年龄38.5岁。根据Sanders分型,II型18足,Ⅲ型10足,Ⅳ型6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h~18d。结果22例(28足)获随访13~28个月,平均18.5个月。26足切口I期愈合;2足出现排斥反应,均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并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口闭合冲洗,静脉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治疗,1足切口I期愈合,1足延期愈合。获随访的22例(28足)术前BShler角为(6.19&#177;9.66)&#176;,术后即刻为(34.51&#177;5.89)&#176;;术前Gissane角为(103.04&#177;15.03)&#176;,术后即刻为(112.18&#177;10.50)&#176;;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14足)术后6~10个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BShler角为(32.81&#177;5.10)&#176;,Gissane角为(110.81&#177;9.98)&#17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的踩.后足评分标准评分:60~70分3足,70~80分10足,80~90分12足,90~100分3足。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DIACFs,可有效填充缺损区,维持复位后跟骨的高度及后侧面解剖复位,加速骨愈合,较好地恢复足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植骨联合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自体髂骨(30~80 g)植骨、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37足.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41.2岁.双足5例,单足27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30例.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8足,Ⅳ型8足.术前Bohler角(-9.6±4.2)°,Gissane角(101.4±10.6)°.其中9足行急诊手术,28足于伤后5~7 d手术.结果 术后34足伤口Ⅰ期愈合;3足伤口皮缘灰白伴少量无色渗液,经换药后延迟愈合.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6个月Bohler角(28.5±6.1)°,Gissane角(128.9±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优15足,良18足,差4足,优良率89.19%.结论 切开复位植骨联合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必要的关节面下植骨、合适的可塑形钛板内固定能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丘部自体骨植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方法 2000年7月~2003年10月,对11例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行自体髂骨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1~48岁;均为单侧足.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全部取髂骨植骨重建跟骨丘部高度,髂骨块平均为3.0 cm×2.5 cm×1.8 cm,跟骨外膨的外侧壁均切除. 结果 11例获随访3~18个月,平均11.5个月.重建丘部骨10~12周愈合,术后8周部分负重,平均13.2周完全负重行走.根据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4例,良5例,可2例.X线片示Bhler角、跟骨宽度以及跟骨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自体髂骨植骨、跟骨丘部高度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矫正跟骨畸形,并恢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联合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4年12月~2006年1月,对84例(9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行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采取跟骨外侧手术入路,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距下关节融合及内固定。其中男51例62足,女33例34足;年龄21~58岁,平均38.5岁。单侧72例,双侧12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7例,交通事故伤22例,其他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31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3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与踝关节评分标准,优31足,良53足,差12足,优良率87.5%。术后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及跟骨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松质骨植骨距下关节融合与跟骨丘部矫形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明显降低跟骨骨折步行疼痛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58例63足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2例56足,女6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3例58足,交通事故伤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3~22 d,平均8 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分型:Ⅱ型4足,Ⅲ型31足,Ⅳ型28足。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级,其中分级≥2级列入并发症组,<2级列入对照组。对可能导致切口并发症的18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例46足切口Ⅰ期愈合,纳入对照组;17例17足出现2级及以上切口并发症,纳入并发症组。其中皮肤坏死、红肿或裂开14例,浅表感染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糖尿病及吸烟史3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为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0.004~0.360,P=0.004)。结论合并脊柱骨折是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不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 1991年9月~2002年1月采用两种材料固定治疗19例锁骨骨不连,男9例,女10例,年龄34~75岁.病程4~10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重建钢板组9例,克氏针组10例.根据复位质量、骨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外观畸形、局部有无疼痛及体力劳动等情况评定疗效. 结果 19例均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1个月.骨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1周.重建钢板组:优7例,良1例,可1例;克氏针组:优3例,良3例,可3例,差1例.重建钢板组优于克氏针组(P<0.05). 结论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以及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方法1998年3月-2002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5岁。新鲜骨折27例,陈旧性骨折12例,骨折不愈合10例。按AO分型:A型19例;B1型14例,B2型9例,B3型5例;C1型2例。闭合骨折37例;开放骨折12例,其中GustiloⅠ型8例,Ⅱ型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手术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行桡神经探查。结果术后有48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7个月。骨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7个月。手术取除钢板37例。49例行82次(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除外)手术,均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既不影响骨折愈合,又能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掌侧T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52岁。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4例。左侧15例,右侧9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C2型16例,C3型8例。术前掌倾角—60~25°,平均—45.3°;尺偏角—16~13°,平均8.2°;桡骨短缩8~18 mm,平均12 mm。伤后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5.2 d。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3.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2周。关节面平整,桡骨长度恢复。掌倾角8~15°,平均12.3°;尺偏角18~26°,平均22.3°。随访期间未发生复位丢失、原骨折部位再骨折、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30~70°,平均45.3°;掌屈26~78°,平均50.2°;桡偏8~25°,平均13.5°;尺偏15~32°,平均23.6°;旋前35~90°,平均65.7°;旋后20~90°,平均72.5°。腕关节功能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获优12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83.3%。结论掌侧T型锁定钢板联合桡骨茎突钢板内固定可重建正常解剖结构,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unstable tibial shaft fractures who were initially managed with calcaneal pin traction and subsequent plaster of Pari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determine if this form of management would adversely affect the outcome. There were no pin track problems. Residual subtalar joint stiffness, as measured by a foot-plate goniometer, was noted in only three patients and this could not be attributed directly to this form of fracture management. All fractures went on to union. This method is a reasonable op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unstable tibial fra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