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及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蒋开平,吴寿善主题词乙型肝炎,辨证分型,肝/病理生理学,乙型肝炎/病理生理学,乙型肝炎/病理学慢性病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其治疗西医尚无理想的措施,中医药疗法则...  相似文献   

2.
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已被证实,但各家研究结果不大一致。张氏等研究认为[1]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C- 、HA、LN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以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升高最明显。李氏等研究认为[2 ] ,肾阳虚者血清HA、- C含量高于其它证型。潘氏等研究发现[3 ] ,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其中肝郁脾虚型升高幅度最小,湿热中阻型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升高,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组以HA升高为主,脾肾阳虚组以HA、- C升高为主,二者的确切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指定专人辨证分型,按常规检测肝病的ALT,TTT,TBIL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湿热中阻型患者ALT,TBIL值明显增高,与其他四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阳性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瘀血阻络型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HBcAb,HBV-DNA阳性率各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有明显的相关性。ALT,TBIL,HBeAg,HBeAb等临床检测项目可作为CHB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5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中医辨证分型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中医辨证分型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和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等。结果:中医辨证分型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9.72%vs 20.54%];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中医辨证分型组患者治疗后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上常见传染病,此类病人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慢性乙型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黄疽”、“胁痛”、“肝瘟”、“积聚”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型的ANAE、C3b等指标变化。说明不同证型间细胞免疫功能的内在联系。方法 RBC-C3b受体花环率、T淋巴细胞点状阳性率计数,采取慢性乙肝患者血液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计算,分析不同证型的免疫功能。结果 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组C3b较正常组为低,而肝郁脾虚组无明显变化(P>0.05)。肝肾阻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组ANAE较正常人为低(P<0.01),而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组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对80例患者的ANAE、C3b测试数据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X1=4.385 0.108X2,单相关系数r=0.402,说明ANAE与C3b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并且不同证型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指标研究的文献,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细胞因子、血清生化、肝纤维化、病毒等指标密切相关,对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辨病治疗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半年以上,并有肝炎临床表现者。组织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占全球感染总人数的1/3。笔者将以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天津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观察了113例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示湿热未清型患者,绝大多数血清SB及GPT显著升高,白蛋白均值为60.20±6.88%,HBeAg阳性率为62.5%;肝郁脾虚型绝大多数SB正常,SGPT轻度升高,白蛋白基本正常或稍低,HBeAg阳性率为80.6%;气滞血瘀型SB及GPT值较高,白蛋白和C_3含量最低,C.I.C增高明显,HBeAg阳性率为100%;肝肾阴虚型白蛋白显著减低,γ显著增高,C.I.C最高,HBeAg阳性率为85.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芪芩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芩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HBV-D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比较2组患者证候评分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HBV-DNA 转阴率为77.1%(27/35)、对照组为54.3%(1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P=0.041);观察组耐药率为11.4%(4/35)、对照组为31.4%(11/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7,P=0.043)。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ALT[(29.1±13.2)U/L 比(121.8±50.2)U/L,t=5.982]、AST[(28.5±10.9)U/L 比(98.3±46.1)U/L,t=8.263]水平及证候评分[(4.8±3.1)分比(11.5±7.9)分,t=5.982]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57.2%(20/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03)。结论芪芩汤联合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 及血清ALT、AS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肖倩 《中医杂志》2006,47(6):454-45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格检查慢性肝病体征对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肝病理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362例肝活检的HBV慢性感染者慢性肝病体征阳性、阴性以及阳性者单项、多项存在情况,比较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计算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结果体征阳性组和阴性组各181例,2组在各肝组织G及S分布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项体征阳性147例,单项体征阳性34例,多项体征阳性组与单项体征阳性组在各G及S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体征阳性组≥G2者178例占98.34%,≥S2者174例占96.13%;体征阴性组≤G2者142例占78.45%,≤S2者167例占99.27%;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919。结论慢性肝病体征的阳性与阴性对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本院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及50名健康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中药辨证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观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评价中药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辨证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静脉滴注,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ALT、TBIL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理分级和分期频数分布情况及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半定量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118例,HBeAg阳性组57例,HBeAg阴性组61例。所有病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诊断,免疫组化标记肝组织中α-SMA及TGF-β1表达,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对比2组α-SMA与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G3~4级、纤维化分期S3~4期患者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TGF-β1表达在1分组HBeAg阳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而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多于HBeAg阳性组;α-SMA在3分组及4分组中HBeAg阴性组频数分布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更需要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TGF-β1及α-SMA的阳性表达情况可评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MRI病灶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5月-2015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卒中单元收治的8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由2位经过规范化脑血管病诊疗培训的研究人员分别收集患者资料。按病史中四诊信息判定中医证型,依据MRI资料进行脑梗死容积测算及病灶血管分段判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循环脑梗死中经络患者后循环远段梗死者(21例)多于近段(13例)、中段(16例)、混合(9例)患者(P=0.006);中脏腑患者脑梗死容积大于中经络患者[(14.78±5.68)ml比(9.12±6.67)ml,P=0.001]。结论中经络患者后循环远段梗死发生率多于其他部位,中脏腑患者脑梗死容积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简单便捷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评估指标,进一步揭示各中医证型所蕴含的肝脏炎症情况.方法:纳入165例经肝穿刺活检术证实的CHB患者,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进行辨证分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s-CRP在肝组织炎症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肺功能、炎性细胞因子、血气分析等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归纳,为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肝炎患者 75例和体检正常健康者 15例 ,均采用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ET)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 -Ⅲ和Ⅳ -C) ,并对其中 2 0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 ;活检病例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内毒素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肝脏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